我们都知道,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许多的健康问题都是肠道引起的。其实肠道的保健很简单,关键就是保持肠道的菌群平衡。
到底怎样才能使肠子更加健康呢
肠要这样
合理:一日三餐的饮食要做到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尤其是经常吃五谷杂粮。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里的发酵,有益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
到底怎样才能使肠子更加健康呢
补充:低聚果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为肠道益生菌群,提供营养源,使益生菌速速发酵,促使肠道偏酸性,抑制有害菌群生长。蒜素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感菌等有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促进肠道的菌群平衡与健康。
运动:日常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俯卧撑,腹部按摩,腹式深呼吸,都有助于加强腹肌,促进肠道蠕动,加强粪便排出,保持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肠道不要这样
暴饮暴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消化系统形成了规律,突然改变饮食,更多的摄入食物或饮料,大量的油腻食物在胃里,不能及时消化,会产生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刺激肠道,有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滥用药物:抗生素不但会杀灭细菌,还会杀灭肠道的益生菌。肠道不舒服时,除非明确有细菌感染,否则慎用抗生素。
抽烟饮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肠,使之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影响肠道菌群,危害肠道健康。
不良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可以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引起肠道里微生态环境失衡。
几乎人人都受“宿便”困扰,据医学调查研究,都市人平均持有宿便约6斤左右。宿便的典型表现是天天排便仍有残便感,或长期一周内持续3天以上不排便,*素蓄积的后果是皮肤粗糙,腹胀,腹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大肠癌。多吃某些食物对便秘不太严重的人群来说,情况可以得到改良。例如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杂粮、水、谷物、豆类、海藻类、苹果、酸奶,以及富含寡糖的食物。但对于便秘严重者,就需要定期清肠并补充保健品了。清肠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机械疗法;药物疗法;草本疗法。这三种方法中,机械疗法比较痛苦,药物疗法虽然能清除体内宿便,但因是药三分*,所以最科学的清肠方法就是草本疗法了。中医学理论精髓之“润法”与现代健康科学理论的结晶,使粘连在肠壁上的干硬宿便湿润、变软、脱落,并通过生物成分对受损的肠道黏膜进行滋润、修复;饮用一周左右就能感觉到肠道健康、清洁、滋润、蠕动力增强。
另外,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好坏也关乎到肠子的安危和消化功能的健全。清肠前要吃清淡一点,不要大鱼大肉,不要吃不易消化的纤维。
肠道不健康一般有六大表现:
1、便秘。肠道功能不好还会导致便秘(注: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量少且干硬,并伴有排便困难感就可以判断为便秘了)。便秘会导致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逐渐在体内蓄积,身体重新吸收这些有*物质后,最终就会反映在脸上,脸色就会暗沉、长痘痘。
2、腹泻、肠易激。表现为急、慢性腹泻,持续排便带有紧迫感、肛门不适,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数明显增加;而我们因进食不卫生的东西导致的腹泻则是因为致病菌或是致病菌产生的*素引起,我们的肠道就会激发自身排*机制进行排泄。因此“上吐下泻”其实也是咱们的身体保护自己的一个机制。大家可不要小看它哦!
3、排便恶臭。正常大便应呈偏酸气味,而并非刺鼻恶臭;
4、放屁很臭。肠道内有害菌产生了大量的硫化气体,导致经常放臭屁;
5、口臭。口腔呼出气体发出难闻的气味;
6、肤色粗糙、晦暗。体内*素不能及时排除,被人体吸收,则导致皮肤粗糙、黯沉、长痘等情况的出现。
清肠有六招!让肠道动起来!
饮食平衡
不能过多食入高蛋白的东西,荤素搭配,素食为主,荤菜为辅。膳食纤维每天应该摄入25-30g,多吃粗粮、杂粮、豆类、薯类,主食不能过于精细。加工程度越少,保留的膳食纤维就越多。
摄入充足的水分
成年人每天应饮水—ml,夏季适当增加。
适当的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
定时排便
最好在每天早上定时排便。
适当摄入益生菌
益生菌具有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作用,既能缓解腹痛、腹泻,缩短病程,还有促进自发性肠蠕动,减弱粪便酶活性,改善便秘作用。全球约60%的人因身体缺少乳糖消化酶,出现乳糖不耐受引起腹胀、腹泻。益生菌产生半乳糖苷酶消化乳糖,改善症状。
益生菌肠道定植过程中产生消化酶,可促进营养消化吸收,如帮助饮食中铁的吸收和利用。制造营养物质,合成多种维生素,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过去的数十年里,欧盟各国启动了多个科学合作项目,益生菌对健康的影响已深入人心,未来会有更多成果应用于人类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对其进一步深刻认知将使人类走向健康未来。
揉腹、热敷
每天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揉一揉腹部,能够起到清肠促排便的效果。具体顺序是从腹部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