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想必大多数人都觉得相当陌生。但一旦患上,患者会十分痛苦,这个部位的肿物,隐藏深、难度大,要想成功切除,对医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近日,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中心主任简志祥教授带领普通外科团队攻破腹腔镜手术的又一道难关——切除“鹅蛋大”腹膜后肿瘤,标志着我院外科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往期手术照
“偶然腹痛,一查肚子竟藏着巨大肿瘤?”
肚子痛比较常见,但也要警惕腹部是否隐藏着危险信号。一向身体很好的36岁谭女士,突然出现肚子疼痛,还伴有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本来以为是简单的肚子痛,不料疼痛越来越严重,医院检查结果吓一跳,CT发现:腹痛的原因竟然是,肚子里一个少见的腹膜后肿瘤出血导致的,肿瘤大小约13cm。为求进一步治疗,辗转广州,慕名来到我院寻求简志祥教授的帮助,门诊拟“腹膜后肿物”收治普通外科病区。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简志祥教授通过仔细阅读CT,发现患者肿物虽没有13cm那么巨大,但由于肿瘤周围的后腹膜形成巨大血肿却远超13cm,加上严重感染,肿物紧邻胰腺和左肾、肾血管及十二指肠,血肿也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等重要脏器,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如图一所示)。且经过检查患者的白细胞WBC高达26x/L,感染指标明显增高,此时并非最佳手术时机。简志祥教授当即指示予以止痛、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患者腹痛症状逐步缓解,经过10余天治疗后,再次复查MR显示,肿瘤周围的血肿已经明显吸收,“潮水褪去”,显露出了肿瘤的真容。(如图二所示)
图一:入院时CT检查,红色部分为模糊的肿瘤边界,蓝色部分为肿瘤出血形成的血肿。
图二:复查MR,血肿已吸收,肿瘤边界逐步清晰。
手术时机成熟:既要大刀阔斧又要细致入微
“腹膜后肿瘤是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肿瘤,该病发病率较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1-0.2%,约60%-85%为恶性。其组织类型繁多,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简志祥教授指出,腹膜后肿物是一大类肿瘤的统称,复诊程度受肿瘤位置、大小、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虽少见、但多数腹膜后肿瘤位置深、解剖复杂,手术切除难度比较大,对于合并有出血、感染甚至周围器官侵犯等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手术犹如虎口拔牙,盲目手术切除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案,极其考验医生的技术和经验。经简志祥教授评估,谭女士已经获得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手术当天,由简志祥教授主刀,带领治疗团队为谭女士实施腹膜后病损切除术。打开患者腹腔后发现,脐下正中偏左后腹膜见一隆起实性肿物,与腹主动脉、输尿管等重要器官黏连紧密,为了完整切除肿瘤,保护周围组织器官功能,简志祥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沉着操作、细致游离,历时3个小时,成功将7×6×4.8cm如鹅蛋大般的肿瘤完整肿瘤剥离下来,并保护了周围血管与组织。助力患者卸下“包袱”,解除“腹”痛!科普: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罕见,常常误诊为腹腔内肿瘤。其手术难度大,发现时体积一般较大,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手术易损伤周围脏器或大血管等。简志祥教授提醒,如果出现腹部疼痛,腹部触摸有硬物感,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小肿物悄悄长大变成大肿瘤!
本文指导医生
简志祥
副院长大外科中心主任
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