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开挖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政绩与灭国原因
TUhjnbcbe - 2023/4/6 20:40: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赵汗青刘欣华

摘要:隋炀帝,历代以昏君视之,千余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昏君之一,隋朝灭亡之际,他被宇文化及活活勒死,他伴随着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被盖棺论定为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难道隋炀帝就没有一点贡献吗?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其实不尽然如此。真实地隋炀帝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当代历史学者的不完全总结,隋炀帝杨广*绩非凡,总计创造了多个“史上第一”,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隋炀帝的功过,在分析其缺点和错误时,要结合复杂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公正科学地评价隋炀帝。

关键词:隋炀帝;大运河;赵州桥;佛教宗派

隋炀帝杨广(公元年-年4月11日),又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于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人们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多是负面的,认为其滥用民力、穷奢极欲,最终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隋炀帝在*治上改革官制,修订大业律;*事上征讨契丹、流求;文化上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经济上开通隋唐大运河。不可否认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做出了不少改革创新。隋炀帝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20岁时完成了中国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使中国逐渐步入和平强盛。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阀要功勋卓著,其在位期间也创造出了多个“第一次”,具体如下。

第一次开凿了“利在千秋”的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被战争破坏的一塌糊涂,而南方则是拥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北方大批精英南下,之后不断的在南方开垦荒地,为南方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中国经过南北朝之后,北方的经济就开始落后南方。隋炀帝时期朝廷开支比较大,仅靠北方是满足不了的,但是南方供应朝廷的代价太大了。为了缩减这个代价,隋炀帝决定把陆运改为水运,因此开凿京杭大运河。

公元年开始,隋炀帝征发民夫开凿大运河,历时六年才沟通了*河、淮河、长江水系,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运河。

这条大运河的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至少创下了以下这些纪录:

航线最长:沟通的航道总计约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工运河里程中最长的。作为比较: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1.3公里,苏伊士运河约.5公里;

开凿最早:其建于公元年-年(隋大业元年至五年),而巴拿马运河年通航,苏伊士运河年启用,晚了至少年;

工程最大:大运河是在春秋至三国近年间历代修筑的地区性运河的基础上,由隋炀帝指派工程专家宇文恺总负责,勾连贯通,清淤筑坝,历时五年修筑而成。

据《大业杂记》载,仅开通济渠一段,即“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役丁死者十四五”。工程修筑速度在人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至今,这条河流仍然对中国的经济生活起到了较大的帮助,这显然不是一个昏君会有的*绩。今天,很多学者已经开始重新评价隋炀帝,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治家与*事家,可谓千古一帝。

隋炀帝在历史上被丑化,则是李唐王朝对其抹黑造成的,在唐人所编篡的历史记载中大量使用春秋笔法,对其*事*治活动只陈述其负面信息,而对其正面影响则隐晦不提,更甚者采用一些捕风捉影或是空穴来风的信息,最著名的就是《隋书》中记载的杨广弑父,而此论正确与否一千多年来一直令人存疑。

这条旷古烁今的大运河修成,使得自年起,西至长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华夏版图核心区域尽入隋王朝掌中。运河水面宽30—70米,全长余公里,工程之浩大亘古未有。《大业杂记》载:“通济渠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洛阳)至江都(扬州)两千里,树荫相交,每两驿至一宫,为停顿之所,共离宫四十余所。”

就大运河而言,隋炀帝的个人贡献值得称颂。

第一次建起了被誉为“土木工程里程碑”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这座桥的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智慧,比欧洲早了多年。

赵州桥具有以下特点:

一、石拱型桥石桥,桥的两端深入河堤下方,换句话说,只要河堤下方的土地有足够的支撑力,那么桥就有多大的支撑力;

二、没有桥墩,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水;

三、除中间的大桥孔外,桥的两侧分别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孔,过水量大时,水流可以从小桥孔流过,进而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力;桥身结构为石砌,未用钢铁材料,减轻了桥的自重。

世人对赵州桥的评价:

梁思成:“河北赵县安济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李约瑟:“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桥梁专家福格·迈耶(H.Fugl-Meyer):“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

第一次创建了有防御体系的活动宫殿城市和报警器

杨广继位后,决议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以内,六合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定都的抱负之地。年,隋炀帝杨广亲身赴洛,他先去巡查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器械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常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京城不甚幻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顶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域,南北坦荡,器材平展。周围群山围绕,是自然樊篱,伊、瀍、洛、涧四水纵横,此中山青水秀,情况美好,且有漕运之便。便随口说道:这不是皇城龙门吗?为何之前的皇帝不在此建都呢?。侍从苏威即刻回覆道:从前的皇帝不是不晓得这个地方,而是这地方在等陛下您呀?。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修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逐日役丁万人,睁开了大范围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隋纪》四)。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四周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绚丽的国都拔地而起。

第一次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医校“太医署”和古代最精美的图书馆;官办太医署,对后世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隋炀帝杨广非常重视医学,在位期间改门下省为殿内省,统尚药局,并亲自组织编写了《四海类聚方》《四海类聚单要方》,对前世医方进行了系统总结。他创立的“太医署”,既是当时世界上官方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又承担了一定的医疗职能。

太医署的出现打破了以前单一的中医师带徒模式。后来唐朝遵循隋例也设置了“太医署”。相比于隋朝,唐朝的太医署有了新的发展:一是规模更大,在校师生近人;二是分科更细,分药学、医学、行*三大科,各科又有细分,如药学就包括中药种植、栽培、采集、储存等;三是有明确学制,如内科七年学制,外科、儿科五年学制,五官科四年学制等,各科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都有一定规范;四是设有专门管理职位如专职太医署令、丞以及府、史、医监、医正等。

在太医署的课程中,中医经典当然是首学,要求学生对于《明堂》《素问》《针经》《本草》《脉经》等公共基础课达到“皆使精熟”。学完公共基础课之后就要分专科重点教学,即“诸医生既读诸经,乃分业教习”。医学生品学皆优者可提前分配任职,不及格者则要降级,且不得超过两年,否则予以除名。

医学生仅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识百草、懂药性,因此太医署的药学课程中还包括中药种植、栽培、采集、储存。为便于学生实践,太医署在长安附近开辟了亩药园,“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使学生能“辨药形,识药性”等。后人熟知的著名医家巢元方就是隋大业年间的医学博士,他受隋炀帝之命撰写了医学名著《诸病源候论》。

第一次进行了空前的文化建设,整理了数千部文化典籍

为了加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在经济上进行改革,使得全国户数激增,耕地面积扩大,国家财*收入增多。在思想文化上,隋炀帝在位时期下令整理了数千部文化典籍,并且完成了南北经学的统一。

这些举措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的,就是实现并且巩固王朝的统一。回顾中国历史,华夏大地处于分裂状态的时间并不短,前后相加足足一千余年,因此在历史上,结束分裂的王朝及其君主往往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肯定,尤其在饱受长期分裂之苦以后,这种统一就显得尤为珍贵,但隋炀帝显然没有得到这种充分的肯定。

第一次在中国修筑了多里的交通干路

隋炀帝建起全国空前的水陆交通网络和水利灌溉系统;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当时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以洛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水陆交通都很发达。

第一次开拓了“过于秦汉远矣”的疆域

开皇八年(年),时任晋王的杨广为平陈元帅,统领51万*队,渡江作战。战前,他发出檄文,鼓舞士气,瓦解敌*斗志。开皇九年(年),隋*进入建康,俘获陈后主。又命陈后主书写招降书,促使继续抵抗的陈*投降。仅仅两三个月内,陈全境归隋。至此结束中国长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实现再次统一。

开皇十年(年),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隋叛乱,隋文帝命杨广出任扬州总管平叛。平叛中,他一面派出*队镇压,一面延请吴郡名士陆知命出面向叛者晓谕,游说17城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隋炀帝在其后坐镇江南的10年间,收纳江南人士,推行文教事业,保护江南宗教,以稳定江南,巩固统一。

设置四郡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吐谷浑,原为鲜卑的一支。隋初,以隋为敌,多次随突厥入寇。大业四年(年),隋炀帝遣许国公宇文述奇袭吐谷浑,使“其故地皆空”。次年,隋炀帝亲征围剿吐谷浑残部,迫使其部落男女十余万投降。又遣*分道由西向东追至青海湖,占领其汗庭伏俟城,在其辖境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四郡各统县二,计有显武、济远、肃宁、伏戎、宣德、威定、远化、赤水八县。

四郡地跨今青海、*。其中河源、西海在今青海;鄯善、且末在今*东部地区。在河西走廊之南开辟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同时,对河西走廊也起到拱卫作用。在中国古代疆域史上,除两汉曾将东部湟水流域列入郡县外,是隋炀帝第一次将青海几乎全部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归入郡县体制。故《资治通鉴》赞曰:“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两次北巡抚慰突厥巩固北疆

突厥,是草原游牧民族,后分裂为东、西两部。文帝时,铁勒及奚、契丹等部内附,归于启民可汗牙帐之下。启民可汗逐渐控制了蒙古草原,称为东突厥。启民可汗自认隋朝属臣,“愿保塞下”,还曾多次请求改换汉族衣冠。

大业初,契丹入侵营州,启民可汗出两万骑兵助战。胜利后,炀帝将俘获契丹男女及畜产的一半,赏赐给启民可汗。大业二年(年),启民可汗入隋朝见,隋炀帝下令为他表演百戏、大陈文物。他“请袭冠冕”,隋炀帝没有同意。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下诏表彰启民,可“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之上。又亲临可汗牙帐,赐启民可汗金瓮一个及衣服被褥锦彩。启民可汗再次希望“变服袭衣冠”,隋炀帝仍然没有同意,以保存其风俗,民族自治。大业四年,隋炀帝再次北巡,下诏褒奖启民可汗,为其“置城造屋”,各种用度“随事量给,务以优厚”。这年十一月,启民可汗病逝,隋炀帝“为之废朝三日”,立其子咄吉世为始毕可汗。

开拓流求加强流求与大陆的联系

东汉、三国时称今台湾为夷洲,隋朝称为流求。*龙二年(年),三国吴的万人船队曾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隋炀帝开拓流求,加强了流求与大陆的联系,进一步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大业三年,隋炀帝派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后,因言语不通而还。次年,又派朱宽招抚,但“流求不从,宽取甲布而还”。大业六年,隋炀帝遣虎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周率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抵达流求。陈稜进行招抚,流求不但不从,还“遣兵逆战”。陈稜于是举兵击流求,杀流求王,虏其民万余口而还。值得一提的是,流求人看到船舰,“以为商旅”,都去做买卖,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有通商贸易的记载。

遣使赤土国招徕南洋诸国

赤土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大业四年,赤土国遣使向隋贡方物,受到隋炀帝的正式接见。当年,隋炀帝即遣屯田主事常骏出使赤土国。大业五年,赤土国王派王子那邪迦随常骏同行回访。隋炀帝正式接见王子后,又携其西巡。自此两国往来不绝。

隋炀帝遣常骏出使赤土国,还命他通使加里曼丹西部的罗刹国。常骏是否到了罗刹国,史书不载,但他同时招徕了南洋十余国朝贡,除赤土国外,还有居于林邑西南的真腊国,位于马来亚半岛的丹丹国和北加里曼丹岛的盘盘国,巴厘岛上的婆利国及迦罗舍国等。隋炀帝遣使赤土国,使隋与南洋诸国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贸易发展。

第一次扶植了佛教宗派的产生,开始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隋炀帝又是一个著名的佛教信徒。杨广的奉佛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是他作为晋王的阶段,后一个是他登基为炀帝的阶段。开皇九年(年)隋平陈统一天下,第二年,杨广任扬州总管,镇守江都。江南作为当时佛教义学的中心,集中了许多义学高僧和重要的佛教典籍,而在平陈之时,僧侣四散,寺院被毁,“钟梵响辍,鸡犬不闻”,南方佛教遭受了沉重打击。

第一次有了领先世界的外伤断肠吻合手术的记载

开腹手术的发展——急诊肠吻合术手术(附缝合法介绍)到了隋朝,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比较精细的手术,如肠吻合术。该术式首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常服钱屑散。”这段文字描述了因为外伤导致的肠断裂的急诊肠吻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还记载了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术后的预后判断。同时,要行肠吻合术,缝合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书《金创成痈肿候》记载:“凡始缝其疮,名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想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向望。”这种缝合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8字缝合法”。其实不如说,现代西医采用的缝合法,还是抄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方法。

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十恶”之条

俗话说“龙眼无恩”,权力最能磨灭人们心底的善良,所以历代君王多为心黑手狠、天性凉薄之辈。在众多帝王中,杨广当属异数,他的宽容仁厚是史书上罕见地。即使是对身边的人,甚至是宫女和太监,他都非常温和宽厚,也很少对他们发火。隋文帝宽减刑法,去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施刑手段,但对犯“十恶”之罪者仍然不予赦免,照样采用残虐之刑,这便是“十恶不赦”这个典故的由来。隋炀帝心肠较软,即位后进一步宽减刑法,在法律中废除了“十恶”之条。

李世民等人指责隋炀帝害死两个亲弟弟,甚至连他的嫡亲叔叔,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杨爽也是死于他的阴谋,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造谣。隋炀帝即位后,只杀了废太子杨勇,他的身份太特殊,很有可能被某些对新朝不满的人利用拥立,造成*治动荡,甚至是国家的内乱。换成谁坐在杨广的那个位置,怕是也不会留下他的命。对于谋反作乱的四弟、五弟,他在擒获后也都礼遇未杀,只是幽禁而已,还允其父子相聚,有时甚至带在身边,让他们能出外散心。反倒是李世民自己杀四弟李元吉,灭其满门,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在人性的宽和上显然远不如杨广。

对于臣子、将领和世家子弟,杨广也一向优容宽待。比起心狠手辣的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他的人情味要浓得多。萧琮、杨约、裴炬、裴蕴、宇文述这些人,都是随驾十几二十年的老臣,他从没有慢待过半分。有些他信重的大臣死后,他甚至会伤心地在人前垂泪。据《资治通鉴》记载,杨玄感造反时很多世家子弟投降叛*,如果放在其它朝代,恐怕会祸及满门。但杨广却能理解这些人被迫从贼的苦衷,对其亲族不予追究,甚至连谋反者本人也多有被宽恕者。后人谣传杨广喜欢屠戮功臣,是一种恶意的诋毁。若论起不乱杀臣属,杨广在历代帝王中肯定在前十之列。

第一次取消商品入市税

营建繁华的江都,给扬州的优惠*策,大量启用江南人士,使扬州成为东南商贸中心,对外贸易港形成古代扬州繁荣的顶峰......

第一次免除妇女的课税,揭开了取消妇女人头税的序幕;隋炀帝即位后,取消了对妇女、奴婢的授田,也同时免除了妇女、奴婢之课。

第一次提出“尊师重道”

隋炀帝文治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学校、发展文教事业。隋文帝时,颁诏“废学”,全国只留太学一所,置博士5人,学生72人,其余中央和地方学校统统废弃。隋炀帝即位后,当年就复开各地学校,又连续颁布几道有关教育诏书,指出“*民建国,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敦奖名教”。而后世史家多认为尊师重道一词,出现的历史时期要更晚一些,而从隋炀帝的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才是提出尊师重道的第一人。

第一次开设进士科

现在关于科举制的创立时间,仍有不同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杨广在位期间,创立了进士科,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让中下层地主甚至贫寒子弟,都能通过读书应考,走上仕途,从而打击豪族垄断*治的局面。

大业二年(公元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一做法,影响了中国1多年,直到清末废科举为止,科举制成为中华帝国后半期最重要的取士通道。

隋炀帝还提出规定培养、选拔人才的措施。为加强教育行*管理,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置博士、助教、学生。地方郡县学校也设有学官,还注意褒奖办学成绩优异的官员。如龙川郡太守柳旦,见“民居山洞,好相攻击,且为开设学校,大变其风”,隋炀帝闻之,“下诏褒美”。重视儒家教化,诏称孔子为“先师尼父”,令牛弘等作《先圣先师歌》,其词中有云:“经国立训,学重教先。”学制规定,每岁以四仲月“释奠于先圣先师”,每年举行乡饮酒礼。

第一次确立了为以后历代沿袭的教坊制和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文艺演出队伍

《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白明达所创有十四曲最后一曲就是《十二时》。白明达创作的乐曲还有《斗鸡子》、《斗百草》等。

第一次在京都设立专管少数民族的“四方馆”

隋炀帝提出“混一戎夏”、诸族一家的思想*策,把郡县制推广到西域;在少数民族*策上,隋炀帝第一次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思想,把羁縻郡县推广到边疆地区,并且第一次在京都建立了管理周边少数民族的专门机构四方馆。在中外交流上,隋炀帝第一次提出了“无隔夷夏”的开放*策,隆重地接待外国使团、商人和留学生,进行了空前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治上,隋炀帝首次确立了“三台”监察体制,有效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和考察。

第一次在“无隔华夷”的开放*策下,隆重接待数十国使团、商人及留学生,进行了空前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即位后,凭着国力的强大,进一步推行开放的外交*策,加强与日本的联系。日本多次派遣隋使团来中国;隋炀帝第一次接受日本留学生,并派裴世清回访日本,把中日友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炀帝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这些“史上第一”,均是杨广在位的14年间发生,有些是他直接推动的,有些发生在他的时代。

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互换?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如果隋炀帝果真如此之差,为什么隋文帝会选他为接班人呢?以隋文帝的英明,岂能被欺瞒一世?由此可见,英明的隋文帝之所以选择杨广,是因为他看到了杨广能胜任一国之君的优点之处。

说隋炀帝是个极其好色之人,说他下扬州,让个美女给他拉纤,都是民间传言,其实隋炀帝只有两个夫人,生了三儿两女,而唐高祖有41名皇妃,唐太宗也有35个,如果隋炀帝也如此,那岂止只有三儿二女。

和李世民比较起来,杨广并不坏,和古中国的许多帝五比过来,杨广更不坏。

第一,从做好事的角度看,杨广比李世民多

从*绩看,李世民除了早期出征以及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外加一些听得魏征意见以显英明的故事外,其它没有什么建树,而杨广呢?结束了从三国到南北朝长期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实现周秦以来第二次天下大统一;他复开学校,创置了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后世提供招贤纳士的经验,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三原色之一;他整理古籍、经通西域、抚御外患、宽减刑罚,功不可没。特别是用6年时间完成了开凿运河,全长华里,沟通了海河、*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为雄伟的一条人工运河,给运输和水利带来无限便利,润泽后世,时至今日不竭。

杨广顶着骂名干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对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好处,它谤毁自身,苦难当代,利润的是千秋后世,包括李世民都是受益者,一边得到了坐江山的种种实惠和便利,一家歪曲事实修史骂人家不是东西,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有失厚道。要论胸怀气度和目光,杨广更胜一筹。我们不能因为役民辛苦甚至累死,就全盘否定决策者。时至今日,修路架桥还有事故还有人不幸遇难呢,何况是有科学不发达的古代?!

第二,从干坏事的角度看,杨广比李世民少

说杨广为了当太子,虚伪矫饰,处心积虑,这未免有点求全责备,站着说话不腰疼。选拔知县知府的科举考试,还得寒窗苦读若干年,竞争还那么激烈呢。何况是当太子,谁不想坐江山,作些努力做些手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杨广是这样,李世民也是这样,而且杨广夺嫡的酷烈程度远不及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

说杨广弑父,正史上没有记据。《隋书》是李家王朝编的,有骆驼绝对不说成马,该书都没有说他弑父。司马光根据野史的记载,在《资治通鉴》里面说杨广夺嫡很血腥,目的是警示后人,事实不一定如此。为增强教化效果而歪曲基本事实的事情并不少见,倒也没必要太较真。

杨广杀了大哥杨勇,而对几个弟弟并没有下刀子,小弟杨谅起兵谋反,按律当斩,被他打败后也不过把他幽禁起来,并没有杀死。看看李世民呢,玄武门兵变,用箭射死了大哥和三弟,不仅如此,将年幼的侄子也喀嚓了,李渊“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己而禅位”。

杨广三征高丽、三幸江都、两巡塞北、三临涿郡、一游河右,还亲自出征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南诏、琉求等国,好大喜功,消耗民财,破坏生产,人民痛苦不堪。李世民也出征吐蕃、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国,两次亲征高丽,无功而还,在第三次出征筹备中身亡。史书没有关生产破坏人民痛苦的记载,但估计不能少,难道李世民打仗的成本会比杨广大幅度降低?

在奢侈程度上,李世民比杨广也好不到哪去。杨广迁都洛阳,不是单纯为了享乐,有*治、经济、*事等诸多原因,开凿运河同样如此。如果是爱下江南是为了看琼花纳美女,可他还去了山东,还去了塞北,还去了辽东,难道也是为了旅游观光?李世民呢,他干预史官修史,后人看不到太多他的劣迹。但屡偶也能窥见一斑,贞观二十二年,他快死了,对太子李治说: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人即将死,其心也善,其言也切呀。

第三,从个人能力素质看,杨广比李世民强

杨广和李世民都是排行老二,都是从兄长那里夺嫡当了太子。立长子为太子,是祖制和习俗,隋唐也不例外。但后面事情有变,不管是皇帝老子改变主意,还是其他皇子威逼改弦更张,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其他兄弟才能和实力超过了长子,而且超出许多,不仅是奥迪和奥拓的差别,甚至是汽车和骡车的分水。李家老大和杨家老大当太子时,他俩岁数都不大。年纪小,阅历少,谁高谁下还看不出来。随着岁月流逝,诸皇子逐渐长大成人,高下就分出来了。

李世民有列土开疆的万丈雄心,杨广难道没有?李世民有显赫*功,先后平定了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塔、萧铣、薛仁杲等武装集团,杨广难道没有?李唐的人有目光,发现李世民比老大出色,杨隋的人就是瞎子聋子哑子外加傻子,放着现成的太子不拜,吃饱撑的非要冒风险把杨广架弄成太子?

我们再来看两人的业余爱好。李世民爱好比较单一,最擅长弓马骑射。杨广兴趣爱好比较多,善词诗,能草书,擅飞白,工丹青,富收藏。他在洛阳观文殿后修妙楷、宝迹两台,里面藏法书和名画。杨广的文学修养挺高,也作过不少豪放雄浑的诗,后人认为唐诗受隋朝影响较多。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丢了隋朝江山不假,说是暴君也有可能,但说其是昏君,则没有道理。在隋炀帝14年的皇帝生涯中,做过许多功盖千秋的事迹。炀帝自幼接受系统严格的文化教育,史载其“少敏慧,美姿仪”。《全隋诗》有其诗文近五十首传世。文词瑰丽气势开阔,有魏武之风,后世文坛对其诗作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帝开修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江、长江、准河、*河、海河五大水系,南北纵贯余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我国腹地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同为古代中国创建的二大工程奇迹。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其工程大体分为四段进行。大业元年(年)隋炀帝征调河南、淮北诸郡一百多万民工,开挖“通济渠”。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穿过洛阳城,沿东汉阳渠东流,在偃师东南入洛水,洛水在巩县(今巩义市)入*河;东段从板渚(今荥阳汜水东北)再引*河经荥泽入汴水,复自大梁(今开封)东引汴水入泗水,通达准水边的山阳(今江苏准安)。全长约一千余里。通济渠又俗称御河,唐时改名广济渠。通济渠的东段,唐人也统称为汴水、汴河或汴渠。

同年,征调淮南十余万民工重开邗沟。邗沟,本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东汉建安(-年)初,广陵郡(治今扬州市)太守陈登开凿新道,线路有所改动。此次隋炀帝重开邗沟,即略沿建安陈登新道,自山阳至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长江。全长三百余里。

大运河宽四十步(一步六尺,一尺当今0.米),两岸修成御道栽植柳树,形成水陆并行的交通线。

大业元年(年)八月,隋炀帝游幸江都(今江苏扬州),由洛阳显仁官出发,乘“小朱航”,顺通济渠出洛口(今巩义境内),改乘龙舟。“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舳舯相接二百余里,照燿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参见《资治通鉴》)。

大业四年(年),隋炀帝征调河北诸郡男女一百余万人,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南通*河,北接卫河(上源出山西省,流经河南省北部及山东省、河北省,漳河、淇河等属其支流)至涿郡(治蓟县,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

大业六年(年),隋炀帝二游江都。到江都后,欲巡幸会嵇(今浙江绍兴),便征调大量民工在长江以南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越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可通行龙舟。至此,工程异常浩大、复杂的大运河全线告竣。

大业七年(年)二月,隋炀帝乘坐龙舟,率文武百官,还有两岸御道步行的候选人等共数千人,由江都出发,沿大运河邗沟、通济渠北行,渡*河,进入永济渠,一路浩浩荡荡,夏四月,到达涿郡。

开挖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千百万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民夫死于挖河工地,劳动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业十二年(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正值盛暑,天气酷热,隋炀帝令民众沿堤裁植柳树,江都郡丞王世充又献上五百名吴越女子,充作“殿脚女”,挽纤拉船。船至宁陵、睢阳一带,河淤水小,龙舟搁浅,隋炀帝下令查问当年挖河民工姓名,捕得五万余人,尽数活埋,更将开河总监工麻叔谋腰斩。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代诗人李敬芳《汴河直进船》诗云:

汴河通准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可以看出,唐时,人们已对隋唐大运河的作用和贡献做出了比较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到了北宋,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依然是南北交通运输的主要干线。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既利于灌溉两岸的农田,又是商业贸易的通道,对带动运河沿岸洛阳、涿郡、余杭、江都等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繁荣,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各界人士的交往,加强南北文化的联系和发展,对国家的统一,同样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唯一的交汇点,大运河是联通陆上丝绸之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上述这一切,为隋唐洛阳城、北宋洛阳城成为全国*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或中心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双申遗纪实》一书中,有段“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现抄录如下:“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白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在历史评价中,隋炀帝杨广倒行逆施,推出了一系列暴*,来满足他穷奢极欲、纵情声乐的帝王享受。隋朝从此由盛世走向衰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避*役劳役,流民遍地,苦不堪言。

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中一句话,也正合了世人对隋炀帝的普遍认识:“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让我们接着开头继续讲隋炀帝。

隋炀帝创造了那么多“史上第一”,并不能掩盖他的暴虐与过错。错就错在,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短期内连续兴办大役,已经超越了民力的负担。

大业元年(年),一年内,他就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造龙舟、游江都,役使了几百万子民。

他干的事情,每一件都是好的,但加在一起,限期完成,就形成苛*,乃至暴*。

史学家胡如雷曾做过一个估算,从仁寿四年(年)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年)第一次东征高丽,8年时间里,隋王朝一共上马了22项大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有0多万人次。

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万,8年时间就动用了0多万人次,平均每年征用万左右的劳动力,将近总人口的1/10,几乎是全国男丁的总数。民力透支,已达极限。接下来,大业八年(年)至十年(年),连续3年,三征高句丽。终于把隋王朝逐步拖垮了隋朝盛衰的分野,恰好就在大业十年(年)。此时,杨广搞定了他所要的国际秩序,但国内秩序却乱成一锅粥。

前一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杨广二次远征高句丽时起兵,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民之命”,“废昏立明”等口号相号召,一时“公卿达官子弟奔着如流”。吓得杨广看着唾手可得的高句丽都不敢留恋,赶紧命令回师。

虽然杨玄感的反抗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反隋的潘多拉盒子一打开,再也合不上了。对杨广而言,在这些反隋的势力中,农民起义的威胁并不可怕,他最怕的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集体造反。隋朝的建立仰赖关陇贵族集团,杨广即位后,有意引入江南士族力量,对关陇贵族集团进行抑制。

杨玄感、李密、李渊,隋末几股大的起义,领导者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顺便说一下,杨广的两大功业——大运河和科举制,均对中国历史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但它们都是“照远不照近”的千秋功业。他因此而亡国,后来的朝代却因此而兴盛。

从这个意义上看,杨广也算是中国历史的殉道者吧。

天下大乱之时,杨广却离开中原,来到扬州。劝谏的大臣说:“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所有。”

杨广不听。他曾说过,我性不喜人谏,谁要是上谏言,我决不让他活在地平面上。能力强大的人,往往刚愎自用。杨广不能幸免,这导致了他失去最终翻盘的机会,也给后来的魏征不断劝谏李世民一个最好的理由。

大业十四年(年),隋炀帝在世的最后一年。据说他有时会摸着自己的头,照镜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随驾南下的十多万侍卫骁果将士,大多是关中人,“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最终举火起事,内外呼应,攻入宫中。

面对叛*历数十大罪状,杨广不得不说:“我实负百姓!”他不希望受锋刃之辱,解下白绫,被缢杀而死。弑杀者,正是当年帮他谋取帝位的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

得到杨广的死讯后,他那已经起兵称帝的表兄弟李渊“哭之恸”,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然而,仅仅四年后,唐高祖武德五年(年),李渊坐稳了江山,将杨广改葬于江都雷塘,并把他的谥号从“明帝”改成了“炀帝”。

唐朝诗人罗隐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一个死后落寞的亡国之君,从此定格为历史的反面典型,成为后代臣子调教君王的教案。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荒淫故事,但很少人知道,他虽然不是一代明君,至少不是庸君,更不是昏君。

还有,杨广的诗写的就很好,一生有40首传世。比如《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

短短20个字,读完,却有一种孤寂、悠远的意境。千万点的寒鸦飞起落下,孤单的村庄被流水环绕。斜阳欲落时,暮霭渐渐逼近,望之令人黯然销*。诗写南方孤村晚景,诗名为《野望》,即诗人在诗外眺望之作。

此诗如画,首先映现的是“寒鸦”,再是“流水”、“孤村”,然后“斜阳”,形成了一个平远、萧疏、清冷、黯淡的境界。

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一望黯消*”一下点醒,一种寥落、孤寂的感觉袭来,黯然销*。

这首诗意境浑成,语言又很自然、圆熟,得到后世许多人的称赞。

作为一个文学家,杨广受到许多人称颂。

史书载,他少好学,喜欢诗文,写得一手好诗。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

明代文学家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

看来,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杨广了。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他的名字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了吗?

让我们用唐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描写隋唐大运河的《长相思汴水流》来结束本文,特别要说明的是,诗中汴水即是隋唐大运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参考文献:《大运河史》人民出版社;《隋炀帝传》上海人民出版社;《细说隋炀帝》上海人民出版社;《隋炀帝大传》苏州大学出版社;《瞭望智库》《百度百科·杨广》《隋书解读》华龄出版社;《唐史》九州出版社。

注:配图来自网络。

赵汗青简介:

赵汗青,名赵先杰,配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年供职于安徽经济报,后任《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天下时报网总编辑。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

已出版20万字*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长篇作品。

刘欣华简介: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自年起:先后任某市中学校长、美国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园明圆、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挖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政绩与灭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