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退休后不久,发现解大便不太顺利,有时还有点血,没当回事,偶尔自己去买点药吃,过几天好一点,但总是没完全好。
和几个老友聊起这事,几个老友说,没事,就是痔疮。
没事,就是痔疮而已
但是,过了几个月还是没好转,并且,出血次数慢慢多了起来,张伯感觉不对头,就和儿子说起来,儿子一听,赶紧催促张伯去做了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一个肿瘤,后来化验结果是肠癌,幸亏发现得早,及时手术治疗,张伯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还好检查了一下,不然...
一、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确诊!
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年诊断大肠癌,人,平均每天人诊断为大肠癌,÷24=59.54,也就是说,每小时诊断59.5人,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人诊断为大肠癌。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80-90%)大肠癌诊断时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肠癌治疗效果明显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费高。
二、大肠癌是怎么来的?
绝大多数大肠癌是由息肉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一般需经历以下演变过程:正常肠道粘膜→小息肉→大息肉→异型增生→癌→转移癌,发展过程缓慢,需几年甚至有10年。
实际上,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是防治大肠癌的最佳措施。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便血、腹痛、包块...
这些症状警惕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忽视。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最多见的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肠道刺激症状,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门坠胀,腹部隐痛等。
2、便血:多数间歇出现,有时为粘液血便,有时暗红血便。
3、腹痛、腹胀,大便不容易排除等肠梗阻表现,多为大肠癌晚期表现。
4、在腹部摸到包块,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
5、出现乏力、贫血、消瘦等症状。
因此,有上述不适者,医院就诊,完成大便潜血、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四、这8类人需注意
大肠癌风险增加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的人群;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五、大肠癌筛查最佳方法:肠镜检查
大肠癌分为早期、中晚期、晚期:
及时筛查、尽早治疗
早期大肠癌,可以通过微创治疗,甚至在肠镜下都可以把肿瘤全部切除;
而晚期的大肠癌,很多情况下需要开腹手术,切除一大段肠子,有转移的还需要切除转移部位的肿瘤,创伤大,费用高。手术后还需要化疗等。
有些中晚期直肠癌,需要切除肛门,在腹部背个屎袋子(人工肛门),生活质量很差。
晚期大肠癌,连手术治疗的机会都没有了,那生活质量会更差。
因此,早期参加大肠癌筛查非常关键。
大肠癌筛查最佳方法:肠镜检查
大肠癌筛查最好的办法还是肠镜检查,许多居民害怕结肠镜检查,其实这点不用太担心。
现在内镜技术要比10年前提高了很多,内镜的质量也好很多,常规普通内镜检查,会有一些腹胀和轻微腹痛的不舒适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居民还是能忍受的。
对于害怕肠镜疼痛,可以有无痛内镜检查等。
息肉内镜切除治疗
对于息肉等癌前病变,如果能在息肉发展、变化成癌,或即使变成早期癌,都可以通过肠镜进行微创治疗。
早期肠癌内镜治疗
六、重中之重!
怎样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民众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例如体力活动减少,夜生活过多,熬夜,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超重等因素。
条条中!我是不是没救了
别慌!
从此刻开始
认真做到下面三点
疾病离我们远点!
1.改善饮食结构,多吃菜!
改善饮食结构,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有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可溶性植物纤维素能够吸纳较多水分,软化大便和增加大便体积,刺激直肠,更容易排便,从而减少*素在体内聚集。
另外,蔬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胡萝卜素和叶酸等有益成分,可以预防大肠癌。
因此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减少大肠癌发病机会。
2.少吃肉类食物
脂肪等肉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来源于动物的饱和脂肪与大肠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动物脂肪在油煎、炸、烤及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
3.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的适当的体力运动、适当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戒烟、戒酒等都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科学合理的饮食、早期积极参与大肠癌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佳措施。
医院医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治医院,同时也是南通市医保定点单位,医博医院。医院建设标准设置,座落于南通市工农路号(二号桥北)。南通医院坚持“专业、诚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实现价格透明化,程序公开化,坚持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
(我院部分检查项目已上线美团团购点击上图跳转页面)
往期精选
围观
二月活动~预约内镜检查送福利
丨更多
热文
注意!长期胃不适、口臭,可能是幽门螺杆菌
丨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