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叫「十病九寒」,说明「寒」对人体影响之大。寒病多发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寒邪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通,例如人体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宫寒、痛经、腰部酸痛等。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寒伤阳气,故寒邪致病,全身或局部均有明显的寒象;寒胜则痛,寒与痛常被联系在一起,表现在骨关节痛、腹痛、头痛等;寒凝则气收,表现为无汗、拘急作痛或屈伸不利等。
冬天寒气重,稍不注意就外寒触动内寒;另外,人们只记得在夏天祛湿,却不知道冬天体内也有湿气,再加上“燥”的影响,一些不适的表现就多了!可以说,除了防寒保暖之外,99%的人都忘了“防湿”和“防燥”这两件事!所以在冬天除湿也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时候湿气最为活跃,而人恰恰是这时候身体最虚弱,人们常说的湿气,所谓“湿气”分为两种。
一种湿气叫“内湿”,即体内水湿停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可能是导致内湿的重要原因:如熬夜、久坐不运动、大量饮酒、饮食无节制。特别是有的人偏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不了,致使脾胃虚弱,湿气内生。
另一种湿气叫做“外湿”,即外感湿邪。此种湿气主要是受到季节和地域环境的影响。高温、多雨,空气中湿度很大,人很容易外感湿邪。,雨量大、雨季长,夏天闷热潮湿,秋季干燥,冬季阴冷多雨,也很容易导致湿气入侵。每个人的身体里都累积了很多湿气。当湿气撞上寒成为湿寒,人体湿寒气重毛病就多。所以冬天时段,祛除体内湿气是调理的重中之重。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端午阳气最盛,此时艾饱满、温热性能最佳。收艾、晾晒、囤艾,陈放五年以后,打出来的艾绒细细的,热性能轻松传达到皮肤。艾草可食可用,外用理气血,逐寒湿,可治皮肤瘙痒、湿疹等。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