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煌教授讲义:附子
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最有用”,是说附子能够救人于危急存亡之际,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又能强壮健体,所谓通行十二经,内温脏腑骨髓,外暖筋肉肌肤。许多名医,以擅用附子出名。明代浙江名医严观,常用姜汁制附子,人称“严附子”。
近代四川名医祝味菊先生也擅用附子,30年代在上海行医,经常用附子救治危急重症,超人的胆识,独特的配伍,出奇的疗效,赢得病家和同道的好评,雅号“祝附子”。现代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先生,附子运用十分得手,而且其量很大,有达4百克者,令人咋舌,人称“吴附子”。
“最难用”,依我所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附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附子证难以辨识,不是在危急之际错失良机,就是因为治不对证而不见功效;第二指附子有*,如果用不对证,不仅无效,甚至出现*副反应。所以,必须讲究附子应用时的指征、配伍以及服用剂量、方法、煎煮时间、药物品种等诸多因素。正因为如此,古代医家畏用附子者不乏其人。正如清代张隐庵在《本草崇原》中所说的那样:“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顿生;服之彼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发”。附子难用,从此可以窥见一斑了。
药证
附子主治脉沉微,兼治疼痛。
附子是古代的救脱药。多用于严重的呕吐、腹泻以及大量出汗以后导致的以脉微弱或脉沉伏不出、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的危急重症。如《伤寒论》中许多附子类方的方证中均有脉象的记载。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仲景十分重视附子证的脉象,除脉微、脉沉、脉微欲绝以外,尚有脉沉伏不出、脉弱、脉迟等。而脉沉微,最为典型。
所谓脉沉微,指脉形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此即为附子证的特有的脉象。笔者称“附子脉”。这种脉多见于大汗、大下、大出血、大病或者极度疲劳、寒冷刺激之后体质相当虚弱的患者,也可见于经过长期疾病折磨的大病患者,或年高体弱,或婴幼儿等。与这种脉象相伴而来的症状,多为
①面色灰而无光泽,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声音低微;
②畏寒,四肢冰冷;
③大便溏薄或泄泻,泻下物多为不消化物,并伴有腹满腹痛等;
④浮肿,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肿,有时可以出现腹水。
如果检测血压,多见血压偏低,心功能与肾功能可能低下。
所以,“脉沉微”不能仅仅理解为一个症状,而应当理解为是一种体质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谓的“阳虚”或“少阴病”。
附子脉也有特殊情况,一种情况是脉象突然变得浮大而空软无力,多伴有冷汗淋漓,或烦躁,常常是体质极度虚弱,或阳气外越的先兆.
另一种是或不见细弱,反见有力者,张仲景所谓“脉紧弦”,这种情况多见于剧烈的疼痛。
附子还主治痛证。
附子所主治的痛证,其痛势剧烈,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全身疼痛而痛无定处,患者苍白虚弱,或恶寒,自汗,或烦躁不安。
②关节疼痛、拘急。
③胁腹大痛而无硬满拒按者。
④胸痛彻背,四肢冰冷过肘及膝。
配方
一、以脉沉微、四肢冷为特征的疾病
脉沉微,四肢冷,多见于心力衰竭、各种休克等。附子多配干姜、甘草,方如四逆汤。四逆汤是传统的强心升压剂。擅用四逆汤的后世名医,有称之为“火神派”的西南名医,如吴佩衡、范中林等。四逆汤适用于虚寒证,此证的出现多有极度疲劳、寒冷刺激、高热持续、严重的腹泻、呕吐、大出血等诱因,患者出现面色无光泽,神情淡漠,血压下降、四肢冰冷,或有冷汗,脉象微弱微细等临床表现。
四逆汤临床上多加味使用。常用的加味法有:
——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适用于冷汗多,或大出血者。
——加肉桂、桂枝、龙骨、牡蛎等,适用于心动悸、冷汗出、脉象空大者。
——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气喘汗多舌红嫩者。
——加人参、白术,即后世附子理中汤。适用于虚寒腹泻。
——加*连,用于寒热夹杂的痢疾肠炎。
——加茵陈,用于阴*。
二、剧痛类疾病
附子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其配伍不同,所治疗的疼痛也不同。
1、配细辛、麻*,方如麻*附子细辛汤。适用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等引起的腰痛。2、配芍药,方如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适用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脉管炎等引起的腰腿痛。
3、配桂枝等,方如桂枝加附子汤。适用于关节疼痛。
4、配细辛、大*,方如大*附子汤。可用于肿瘤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等。
5、配大*、干姜、肉桂、人参,方如温脾汤。可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引起的腹痛。
三、全身浮肿性疾病
1、配白术、茯苓、芍药等,方如真武汤。其原主治“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
(82)“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后世多用于浮肿而伴有心悸、眩晕、腹痛等证者,所谓的阳虚水泛证。现在临床报道比较多的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2、配牛膝、车前子、肉桂、地*、茯苓、泽泻等,方如济生肾气丸。本方适用于肾病水肿、腹水等。
四、虚喘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见面色暗黑,恶寒、咳喘者,或有常年服用皮质激素者,多属虚喘。
1、配肉桂、地*等,方如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金匮要略》谓“夫短气有微饮,当次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十二)。并用于“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六),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见腰膝酸软、小便频、轻度浮肿、脐腹部隐痛或小便无力者,常服肾气丸可改善体质,预防复发。
2、配小青龙汤。凡哮喘见恶寒、无汗、脉沉微细、舌质暗淡而润泽,苔白水滑者,附子配合小青龙汤有效。近代名医祝味菊就有如此经验方(施杞主编,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页,学林出版社)
3、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本人经验,对于久喘而形体瘦弱,心动悸,脉空大者,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加附子等,有替代激素的作用。
参考
一、急症中使用附子,识证要准,下手要快。
二、慢性疾病使用附子,需要辨识体质。附子比较适合于阴寒体质。所谓阴寒体质,就是面色晦暗、苍白或暗*,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外观精神萎靡,面带倦容,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三、止痛大量,温阳小量。张仲景用附子有两个剂量段。大剂量为(3-5枚),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心腹大痛;小剂量为1-2枚,多用于治疗脉沉微、四肢逆冷等。故止痛用大量,温阳用小量。
四、附子的煎法。①先煎法:附子先煎,可以减*。②开水煎煮法:有人提出附子煎煮新法,即将附子捣为粗末,开水煎煮10分钟以后,尝无麻味即可。煎煮附子时水一定要一次放足,不能中途再添加冷水进去,这是朱良春老中医的经验。③合煎法:附子与干姜、甘草合煎,可以增效减*。陶宏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互配合者,正制其*也。”
五、小量渐加的用量原则。
六、附子中*的处理:附子中*,古时候用甘草、*连、肉桂、绿豆、黑豆汤解之。现代多注射阿托品、普鲁卡因等,并用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活性炭以及保温、吸氧等。口服浓茶也有解*作用,目的是沉淀生物碱。
版权声明:文中内容为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煌:桂枝茯苓丸是“东方的阿司匹林”(附*煌26条经典语录)
*煌:治胆病常用的四张经方!
*煌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治这八类疾病
看*煌老师用字,讲透一味药和一张方!
*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煌:古方温经汤,滋养女人的超级养颜方
*煌——统治一切精神疾病的有效神方
李克绍:我的“失败经验”,青年中医可借鉴
张锡纯:4个妙方防治中风!
让人变聪明的几张“传世名方”,有助读助学之功
李可:中药的不传之秘在剂量!因勇闯剂量关、*药关,终成一代大医《本草纲目》说:服黑芝麻百日,能除一切病疾!看看该如何吃经方治疗疾病的23个经典故事(个个精彩)罗大伦:治愈百万人失眠的泡脚经方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四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中医系列课程学习
潘毅教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合集(全集完整版)
李德新教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合集(全75集收藏版)
郝万山教授讲解《伤寒论》——合集(全70集收藏版)
邓中甲——《方剂学》讲解合集(全82集收藏版)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解合集(全75集收藏版)
张廷模——《中药学》讲解合集(视频+讲义)全79集收藏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徐文兵解读《*帝内经》全65集(梁冬对话版)
倪海厦人纪、天纪视频课程全套合集倪海厦《伤寒论》视频教材---全集(58集收藏版)倪海厦《灵枢针灸学》视频教材---全集(78集收藏版)倪海厦《金匮要略》视频教材全77(完整收藏版)倪海厦《*帝内经》视频教材---全集(75集珍贵收藏版)倪海厦《神农本草经》视频教材---全集(39集收藏版)倪海厦讲解《天纪易经》---合集(全83集收藏版)倪海厦地纪日记系列——合集(全八集收藏版)倪海厦老师高清视频——仲景心法传讲01~05(合集收藏版)《梁冬对话倪海厦》合集收藏(7集字幕版)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