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治尿路感染的好方法都在这里
TUhjnbcbe - 2021/5/18 1:15:00

虚劳病是临床一系列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以五脏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仲景治疗虚劳十分注重脾胃,从脉象总纲、病机辨证以及治疗等方面都体现了注重脾胃的思想。所创立的治疗虚劳的小建中汤、*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薯蓣丸等都是从补脾建中入手,显示在五脏之中仲景首重补脾,这也是仲景对《难经》五损之治的进一步发展。至今仍为治疗虚劳的常用效方,对临床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虚劳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而其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脏更为重要。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1脾胃虚弱,阴阳失调

[症状]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病因病机分析]《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指出脾气不足,营虚不荣于五脏的病机。陈亦人说:“成无己则着眼于营卫与脾胃的关系,提出‘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脾胃健而营卫通’;李东垣同样提出了‘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营者,阴也,血之用。营于五脏六腑,脏腑非此不能滋。营虚则阳浮于上而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卫不外护则可见恶寒,阳浮于上,阴盛于下,则里急腹痛。又营亏则血脉不充而心失所养,故发为心悸。精血失护,血溢脉外而为衄,精出于室而为失精滑泄,精血不养于筋骨,故四肢酸痛不用,凡此皆营卫相失所致。

[治法]温补脾胃,调和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金匮要略心典》言:“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可谓透达仲景制方之意。

[方药加减]

虚劳不足,偏气虚者,症见腹中拘急,神疲短气,自汗或盗汗,脉虚大,治当温中补气,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加*芪,名*芪建中汤。产后虚羸,气血不足,症见腹中疼痛不止,少气懒言,或小腹拘急,痛引腹背,不能饮食,治当温补气血,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

[类证时方]

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无华,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宜补中益气升阳,可用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载:*芪、甘草、人参、升麻、柴胡、橘皮、当归、白术)。

2肾精不足,阴阳失调

[症状]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病因病机分析]久患失精病人,阴精损耗难复,精血不能上荣头目,则目眩发落;遗精日久,阴损及阳,肾阳亏虚不能温煦,故少腹弦急,外阴部寒冷;脉得诸芤动微紧,是肾中阴阳不足之象。

[治法]温补脾肾,调和阴阳,潜阳固涩

[方药]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理虚元鉴》言:“就阳虚成劳之统于脾者言之,约有三种∶曰夺精,曰夺气,曰夺火……。而中气不守为最险。故阳虚之治,虽有填精、益气、补火之各别,而以急救中气为最先。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无形之真气,所宜急固。此益气之所以切于填精也”。脾土居中,上交心而下达肾,即有交济心肾之功,于失精之证诚有益。而道家交媾心肾,以脾为*婆,即取此意。方治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阴阳和气血以理中,龙骨、牡蛎镇心固精,此与建中之意相类。

3肾气不足,阴阳失调

[症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病因病机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辅相济。虚劳本为先后天阴阳血气俱虚之病,故当取二者不济,脾土无以运化精微则水源日乏,命门火衰则脾土失运。《医宗必读》言:“夫脾具土德,脾安则土为金母,金实水源,且土不凌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治法]温肾补脾,调和阴阳

[方药]肾气丸:干地*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伏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九,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肾藏精,而水火寓之。若精不可补,必得脾土之力始可为补;火不得骤生,须得脾气之和乃缓而渐生。故肾气丸中虽有地*、山茱萸之补肝肾精血,又需加山药、茯苓以和脾。脾和则桂附不嫌其燥而入肾温阳,萸地不嫌其滋而益肝肾,丹皮、泽泻不为走泄而济萸地之补,庶几补而不滞,温而不燥。静中寓动,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少火生气”的法则,此乃生化之机。且肝脾肾三脏同补,即后世所谓足三阴平补之法,于虚劳下损及中之证可为主病之方。

[方药加减]

肾气亏虚,气不化水,症见腰痛,浮肿,小便不利者,宜温肾化气行水,可加牛膝、车前,即济生肾气丸。

[类证时方]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水衰,症见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宜温补肾阳,填补肾精,可用右归丸(《景岳全书》载:大熟地、山药、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姜汁、山茱萸、当归、肉桂、制附子)。

4肺脾不足,复感外邪

[症状]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病因病机分析]大凡虚劳之人,脾肺气虚而卫外不固,最易感受外邪,故一月之中可数次感冒,或患感冒而不易全愈,迁延时日,变生它证,但总由虚损受邪所致。

[治法]补脾益肺,扶正祛邪

[方药]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豆*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方中重用山药上可补肺,中可益脾,下可滋肾故为君药;臣以四君、四物、阿胶补益气血,桂枝汤调理阴阳气血,干姜温脾散寒,麦冬滋阴润燥。使以豆*卷、大枣、曲以健胃和中,桂枝、防风、柴胡固三阳屏障,行阳祛风,桔梗、杏仁、白敛宣利肺气,理气开郁。全方补脾益肺,养气血而祛风邪之功。补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虚损性疾病,如肺痨,癌证术后、化疗、放疗后调理,正气虚衰反复患病或体质瘦弱等。

5心脾两虚,心失所养

[症状]心动悸,脉结代,劳则加重,纳呆神倦。

[病因病机分析]伤寒热病,耗气伤津,或饮食不节、忧思劳倦,损伤脾胃,生化不足,则内脏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治法]补中益气,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方药加减]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本方去益气温阳之参、枣、桂、姜,加养血敛阴之白芍,即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载:炙甘草、干地*、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

[类证时方]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可用归脾汤(《正体类要》载:白术、当归、白茯苓、*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

6肝阴不足,虚热内扰

[症状]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细数。

[病因病机分析]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肝藏*,内寄相火,肝血虚则*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补脾缓肝,养阴安神

[方药]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

方中以酸枣仁补肝之体,养肝血为君,臣以川芎养血调肝,如尤怡所言“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故以茯苓化痰宁心,知母滋阴润燥。使以生甘草,合枣仁则酸甘化阴而养肝体,止虚烦。合茯苓健脾渗利,合川芎、知母,疏肝而不伤肝,清火而不伤阴。共凑养血调肝,宁心止烦。甘草一味于肝虚损之证实不可缺,《金匮要略》首篇所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旨意相合。

[方药加减]

睡眠时惊醒,心悸梦多,舌淡,脉弦细者,可加入龙齿、人参;

心烦躁较甚者,可加入*连、桅子;

血虚甚者,加入当归、龙眼肉;

阴虚火旺甚者,加入生地、麦冬;

盗汗者,加入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

7气血亏虚,瘀血内阻

[症状]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病因病机分析]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情志、劳倦、房室所伤,脾胃虚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经脉瘀阻。腹满不能饮食者,为脾胃受伤;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缓中补虚,活血化瘀

[方药]大*蟅虫丸:大*十分(蒸),*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虚而血瘀,不可独攻其瘀,因虚不受攻,而当以补法济之。从本方以大*、桃仁、水蛭、虻虫、蟅虫、蛴螬等通络逐瘀,地*、芍药滋阴养血,乃去旧生新,逐瘀扶正。杏仁理气,*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丸以缓攻其瘀。全方祛瘀而不伤正。然“缓中补虚”之意虽各家所言不一,如《医宗金鉴》引程林《金匮直解》曰:“与大*蟅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是以谓之缓中补虚,非大*蟅虫丸能缓中补虚也”,或以丸药缓攻之中有补虚之力。故缓中实为缓和中土脾气之意。

仲景于虚劳之末,立“缓中补虚”大法,乃叶天士“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百病久恙,血络必伤”的理论渊源。

仲景治疗虚劳从脾胃着手,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运用仲景脾胃学说可以合理解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关的学术问题;仲景处方用药十分注重脾胃,学好仲景对脾胃病证的辨证论治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尿路感染的好方法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