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南大脑科"↑免费订阅
腹胀腹痛
排便困难
排便时间延长
排便时头晕头痛
……
很多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以上排便问题,这是因此脊髓损伤后,由于肠蠕动减慢、肛门括约肌痉挛,使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便秘。在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加强管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那么,目前有些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呢?
首先:从饮食上调节
多纤维的食物可以增加和软化大便,还需要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液体,每日的饮水量以ml左右为宜,最好规律饮水,不可一次大量。有些患者有尿失禁,所以尽量减少饮水,这是不可取的。某些水果汁如橘子汁、柠檬汁等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其次,纪录排便时间
有些患者数日不排便都不处理,是很可怕的。大便在体内存留过久,对身体危害不言而喻——相当于吸*。每次的形状和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饮食。如果是住院患者,这些工作都有护士完成。
最后,建立新的排便反射
脊髓损伤后,肠道失去神经支配,就像打仗的士兵没了统帅,当然乱成一团糟。所以要尽量尽快恢复排便规律。建议患者在每日或者隔日的早饭后半小时排便,这是肠道在接受食物刺激后蠕动的高峰期,建立排便反射最好。就算没有便意,也要试着完成排便的一系列动作。另外,在每次进行护理时,需要患者处于比较安静,放松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保持舒适的体位。能坐的患者一定要努力保持坐位姿势。不能坐起的患者建议侧卧位,垫好干净的纸巾等清洁物品。可以顺时针按摩自己的腹部,增加对直肠的刺激,有利排便。
我们推荐患者都接受手指直肠刺激(DSR),特别是在等待5分钟以上仍未有大便排出的患者。手指直肠刺激做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当然,家属在经过数次的培训后也能为患者实施。前提是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的培训。手指肠道刺激不仅能协助排便,对尿道括约肌也有一定辅助刺激作用,能减轻括约肌痉挛,增加每次排尿量,一举多得。在以上方法都不能使患者排便时,可能还是会用到药物,包括缓泻剂,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一般来讲,经过3~5次这样的练习,患者很可能已经建立了新的排便习惯,排便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缩短,生活质量自然有所提高。一些理疗措施对神经源性肠道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比如:腹部干扰电,生物反馈点刺激,磁疗和振动治疗等。
当然,经济状况许可,患者情况又特别严重(经多数次训练仍不能建立反射,或者严重失禁/腹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