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腹痛查因患者行CT检查,提示:小肠低位不全梗阻,中下腹部肠袢及系膜扭转改变,部分小肠壁及系膜、腹膜结构显著水肿增厚伴腹腔内积液。最后,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了诊断,竟然是这个病……
作者简介:
陈红兵,男,52岁,医院肠外科科主任,二级岗位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专业工作近30年,担任甘肃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地区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地区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组学组青年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科研成果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年在首届甘肃省腹腔镜技能大赛中腹腔镜下胃癌规范化D2根治手术的视频获一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第一主编撰写出版医学专著一本。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15分钟)
(文中患者诊疗经过仅供同行参考)
基本资料:患者男性,51岁,自由职业。
现病史:
以“间断上腹胀痛1年余,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间断性胀痛,尤以饱食及生气后明显,晚餐后胀痛症状尤为明显,伴后背部胀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无寒战、高热、*疸、厌油腻食物,无心慌、胸闷、胸骨后疼痛,无失眠、焦虑、情绪失控等表现,患者未予重视,未行正规治疗。
于入院前半月,患者上腹疼痛较前加重,发作较前频繁,且出现恶心、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伴乏力、盗汗,夜间盗汗症状尤为明显,无午后低热,无腹痛、腹泻。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院,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欠佳,饭量减半,睡眠尚可,大便干结,约1次/3日,小便正常,体重较前减轻约5kg。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长期居住史。生活规律。有吸烟史,约10支/日×35年,否认酗酒史,否认*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性病及冶游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婚育史:28岁结婚,育有1子2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1、腹部B超:腹腔包裹性积液,胆囊壁增厚毛糙,腹腔积液(少量)。肝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
2、CT(11月19日):小肠低位不全梗阻,中下腹部肠袢及系膜扭转改变,部分小肠壁及系膜、腹膜结构显著水肿增厚伴腹腔内积液,建议临床积极对症治疗后复查,如下图↓↓↓。
(点击看大图)
3、CT(11月28日):右下腹部局部肠管局部扩张并引流管植入术后状态,肠管扩张较前减轻,气液平面减少,腹盆腔内大量积液,腹膜弥漫增厚渗出较前略有好转;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增大;前列腺增生;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高密度影;两侧胸膜增厚粘连。
11月17日:
1、血常规:淋巴细胞数目0.^9/L,单核细胞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7%,淋巴细胞百分比4.5%;
2、14C呼气试验:阳性(+),dpm(dpm)dpm/mmol;
3、生化:谷草/谷丙1.68,白蛋白31.1g/L,球蛋白30.4g/L,白球比1.02,碱酯酶.9U/L,高密度胆固醇0.97mmol/L,载脂蛋白0.61g/L,超敏C反应蛋白46.03mg/L,尿素05mmol/L,镁1.73mmol/L,前白蛋白.34mg/L;
4、肿瘤标志物:CA抗原.9U/mL;
5、凝血功能:D-二聚体3.24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1ug/mL;
6、风湿四项:C-反应蛋白55.3mg/L,红细胞沉降率11mm/h。
11月17日:
1、结核杆菌特异性免疫:结核杆菌γ-干扰素释放实验(TBAntigen-Nil):阳性(+)
2、淋巴细胞培养+干扰素(刺激水平)(TBAntigen):1.IU/mL
3、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对照反应(Mitogen-Nil):13.IU/mL
4、淋巴细胞培养+干扰素(基础水平)(Nil):
0.IU/mL
11月20日
1、生化:谷草/谷丙1.77,总蛋白58.9g/L,白蛋白29.6g/L。白球比1.01,胆碱酯酶.7U/L,葡萄糖7.33mmol/L,铁1.89mmol/L,镁1.29mmol/L;
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国际比值单位1.17INR,D-二聚体4.38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2.06ug/mL;
3、血常规:淋巴细胞数目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淋巴细胞百分比14.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
11月20日
1、血常规:淋巴细胞数目0.^9/L,单核细胞数目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9.5%;
2、生化:谷草转氨酶55.7U/L,谷草/谷丙2.87,总蛋白57.8g/L,白蛋白26.2g/L,球蛋白31.6g/L,白球比0.83,胆碱酯酶.8U/L;
3、凝血功能:D-二聚体3.27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8.52ug/mL;
4、腹水常规:白细胞^6/L,蛋白41.8g/L,乳酸脱氢酶.5U/L;
5、腹水:癌胚抗原1.09ng/mL。
11月30日
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7.^9/L,淋巴细胞数目0.^9/L,单核细胞数目0.^9/L,嗜酸性粒细胞数目^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3%,淋巴细胞百分比4.7%,红细胞数目3.^12/L,红细胞压积32.4%;
2、凝血功能:D-二聚体1.48ug/mL;
3、生化:谷草/谷丙1.49,总蛋白53.4g/L,白蛋白29.5g/L,白球比1.23,胆碱酯酶.3U/L,葡萄糖9.66mmol/L,磷0.61mmol/L。
12月2日
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6%,淋巴细胞百分比14.3%,单核细胞百分比2.9%,血小板压积0.%;
2、生化:谷草/谷丙2.01,总蛋白58.2g/L,白蛋白30.3g/L,白球比1.09,胆碱酯酶.2U/L,高密度胆固0.83mmol/L,载脂蛋白A10.68g/L,超敏C反应蛋白65.73mg/L,2.68mmol/L,镁1.77mmol/L,前白蛋白.21mg/L。
患者入院于消化内科,在消化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请我科会诊后建议转我科治疗。患者转入我科后完善术前检查检验,无明显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膜活检术。术中所见如下:
腹腔镜所见↑↑↑
腹腔镜所见↑↑↑
病理
附图
光镜所见:
少量纤维组织中纤维母细胞、上皮组织呈结节状增生,其中可见几个郎罕氏多核巨细胞,外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腹膜及部分大网膜组织结核。
编者注:经过瑞氏染色的朗罕氏巨细胞,是多核巨细胞的一种,体积大,胞浆宽,浆着粉红色,胞核从十几个可达近百个,如类上皮的核,核染色质较疏松,核膜较厚,着紫红色。核常沿边缘分布。朗罕氏巨细胞是结核病中的典型细胞。
目前治疗:
1、异烟肼片0.3g,口服,每日一次;
2、吡嗪酰胺片0.5g,口服,每日3次;
3、盐酸乙胺丁醇0.75g,口服,每日1次;
4、利福平胶囊0.45g,口服,每日1次;
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静脉输液,每日2次。
本病例讨论总结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来。前者更为常见,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均可为本病的直接原发病灶。以中青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为1.2~2.0︰1。女性多于男性可能是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1、腹痛,2、腹胀与腹水,3、腹壁柔韧感,4、腹部包块,5、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肝肿大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如并发肠梗阻,可见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检查:
1、血象和血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干酪型及继发感染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既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血沉也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
2、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3、腹水检查: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4、胃肠X线检查: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腹部平片有时可见到钙化影,多系肠系膜淋巴结钙化。
5、腹腔镜检查: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腹腔镜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治疗:
1、药物治疗仍依据足量、联合为治疗原则。
2、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3、对血行播散或结核*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应用。
4、多数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因此,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5、在并发肠梗阻、肠瘘、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与腹内肿瘤鉴别确有困难时,可行剖腹探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