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艾灸相关常识
TUhjnbcbe - 2021/4/14 7:56:00
传统的治疗模式有哪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jishu/19228.shtml

般若身心灵学堂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十八子师兄,我从小对周易、风水、能量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十几岁开始学习,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了,我现在是能量疗愈师、命理师、风水师、同时是高级营养师。非常感谢大家能来一起共修,一起念诵忏悔三昧、心经、佛号。一起共修的能量强大,通过共修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功德回向给有缘众生。本次共修建议大家在安静环境打坐或静坐参与。

以下是十八子师兄语音概要:

共修开始前照例先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今天分享一下艾灸的相关常识,计划简单分享六个方面:

一、艾草的作用

二、艾灸的功效

三、艾灸的方法

四、冬至艾灸的好处

五、日常重点艾灸的七个穴位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

一、艾草的作用

艾草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别名:冰台、艾蒿、艾﹑灸草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把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

人类用艾的历史上万年。古时候行*打仗,人们会利用艾草来寻找水源。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之后,拿出准备好的艾草堆起来点燃。然后派人方圆5里内视察,哪里有烟冒出,哪里就是水源。就在这个地方挖井,基本就能采到水。艾草能通窜大地的脉络,找大地的水,一样也可以畅达人体的经络,调理我们的气血。所以艾灸是一定要有烟有味,才能有芳香开窍的效果。

艾叶,在我国不仅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也是一种民俗用品,远古时艾叶被用于取火及保留火种,其后被用于巫术及祭祀,到后来艾叶逐渐被应用于“避邪”,慢慢发展到最后,艾叶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民俗用品。艾叶的应用在民间也十分普及,艾叶辟邪的应用也从早期的悬挂艾叶,发展到后来的熏艾烟、洗艾澡等形式,现代的研究已从多方面证实了古代艾叶“避邪”的认识是有科学道理的,艾叶确实能抑制或杀灭导致瘟疫流行的“邪气”(细菌和病*)。

在我国民间早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现在研究表明,艾烟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几十种。而且,在临床中发现,艾烟对戒烟有非常显著而快速的作用。艾烟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杀菌消*能力,对呼吸系统和皮肤病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空气消*,且对腺病*、鼻病*、疱疹病*、流感病*和腮腺炎病*等有抑制作用。艾香味还可以安神助眠、镇定神经。另外,艾烟是艾灸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的艾灸是热敷或无烟艾灸不能比拟的!

因其生火之性,被称为地之阳,与天之阳太阳遥相呼应。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五脏六腑。

《本草纲目》记载:艾草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属纯阳之物。

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

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有详细的描述,附有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是《本草纲目》中收载附方最多的药物,而《本草纲目》也成为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古代医药专著之一,为推动和指导艾叶的应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艾灸的功效

秦汉时期灸疗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和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灵枢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在当时的适应证已是很广,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

艾灸的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因为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患者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患者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灸的方法

艾灸有四种方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艾灸的正确方法如下:

1、艾柱灸可以直接放在皮肤上,或者经常用隔姜灸、隔盐灸,把它放在姜、或者盐上,再放到皮肤上做艾柱灸,一般同样一个穴位做20分钟左右;

2、艾条灸相对简单,把艾条点燃,选择需要施术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

3、温针灸需要把针刺到穴位上,然后在针上加上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局部起到温热作用,而且这种热力能透过针身传到体内,起到温经散寒作用,一般人经过培训后也能自己操作。

4、温灸器灸更简单,把艾绒或者艾条放到温灸器里,把温灸器点燃以后放到施灸的部位进行艾灸。

四、冬至艾灸的好处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主要是因为“冬至—阳生”。根据八卦理论,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只有身体里的人有足够的阳气,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冬至保健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延年益寿。中医理论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冬至养生应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因此,人们要注意驱寒补阳。冬至这天及以后艾灸神阙、关元最常见。

(一)艾灸神阙穴,阙是门的意思,神阙指人体神奇的门户。

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身体所用。神阙穴位置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

(二)关元是任脉上的穴位,关元,字面理解关掉元气,也就是不让身体的元气外泻。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其穴位于神阙下三寸,即4指处。这三寸指:阴器上端阴毛最下端,用手摸可以摸到骨头的最下方处为曲骨穴。神阙和曲骨连线分五等分,神阙下三等分处就是关元。艾灸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的作用。关元穴也是自古的养生要穴。《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什么叫“灼关元千柱”呢?它的意思是说,先把艾绒做成小的艾柱,把这艾柱放在关元穴位上点着做艾灸。一个艾柱烧完换另一个,再点上做艾灸。一个一个地换,做上一千个甚至更多,就是“灼关元千柱”了。现在艾柱大了一点,古人做的艾柱常常很小的,只有小麦粒那样大小。

《扁鹊心书》记一故事:“刘武*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江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采腴润,能日淫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而,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 本书作者还介绍亲身体验:“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天后,死脉不再见矣。每如此灸,遂待老年健康。”

古时候一个将*九十岁了还能日御十女,个人能力非常之强。末了还是战死的,还不是病死或老死的。时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他这么强。他一死,别人就把他的尸体来检查,结果就看到他小腹关元的位置硬梆梆黑黑的一块,就是灸成这样的。古人多用艾柱直接灸,灸完了有灸疮,不管它,仍然在灸疮上灸。这家伙没事就灸关元,所以如此之强!

日御十女绝非射精十次,而是持久不泻,元气在射精时耗散最多,能够不让元气外泻当然就能持久,这个穴道的功能就明了了。

为什么艾灸关元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因为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募穴是什么样的穴位呢?它是脏腑之气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小肠的气是什么样的气呢?大家都知道经过小肠的主要经络的名字叫做:手太阳小肠经。它是太阳经,这条经络里运行的是太阳寒水之气。关元既然是小肠的募穴,那么,在它所主管的区域里,也必然是太阳寒水之气的。艾灸,是用火点着在穴位上熏。在关元穴上做艾灸,就是把艾条点着放在关元穴上熏。艾灸时的火气,会透过关元穴,进入关元穴所主管的充满太阳寒水之气的区域去,除去部分寒气。除寒,这就是艾灸关元穴能养生保健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关元穴在脐下3寸,石门穴在脐下2寸。这两个穴位挨得很近。艾灸石门穴是中医自古的避孕方法,所以,想要生孩子的人,不要用艾灸关元穴的方法保健,以防止误灸石门穴,造成不孕。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三伏”和“三九”作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令,是人体功能最易受干扰的时段,也是最适宜改善人体体质的时机,“三九灸”可作为“三伏灸”两者配合,可实现阴阳共调、相得益彰,最大限度提高机体素质与抗病能力。

冬至一到,意味着我们的“三九天”也就来了。“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艾灸时间节点之一:“三九”是阴气最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阳气此时还很微弱,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无论是健康还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应该重视三九天养生!此时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重要时期,想要平安度过严寒并且少受病痛的折磨,补足身体阳气很关键。我们可以借助天之阳和地之阳的能量,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平日做“三九灸”,正午去晒太阳,能提升补阳之效。

五、日常重点艾灸的七个穴位

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涌泉穴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为什么这样说呢?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相对来说,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中脘穴:中脘穴内应胃府,居于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源,一身之根蒂,百病之枢,为中气之所在。灸之可以治一切虚证,振奋胃中阳气,补益气血,健脾利湿,和胃降逆,逐寒散凝,升阳降浊开窍的功效。

神阙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神阙穴艾灸可益气延年。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元气所生也。常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

中医认为艾灸关元穴位有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等功效,还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命门穴: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而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强壮全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是成年人保健灸的要穴,也被称为长寿之灸。

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

涌泉穴:可起到补肾固元、舒调肝气、养神安眠的作用,阳虚之人艾灸涌泉,可改善怕冷症状。经常灸灸涌泉穴可以保健益寿,是中老年保健灸的要穴。

我们每天可以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20分钟左右,以皮肤发红为宜,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平时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

(一)如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艾灸:

1、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极易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2、高血压患者病情突发时不宜艾灸,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3、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4、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要谨慎艾灸或者不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5、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除外)。

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二)施灸的顺序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

(三)艾灸之后有红疹是过敏还是排*反应?

艾灸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艾条选购问题,有些则是艾灸反应(例如艾灸之后出现红疹)

所谓艾灸之后有红疹,就是红色的小疙瘩而且比较痒,有些人红疹是在局部,有些人则是全身有红疹,那么这些反应是过敏还是排*反应?

如果您是第一次艾灸,并且第一次艾灸一会全身就会有红疹之类的,那么一般是过敏了,因为刚开始艾灸就有反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敏导致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别艾灸了。

如果您艾灸几次之后才有这种反应,那么通常是体内湿寒或者*素比较大,而且有些人艾灸两三次之后局部会有水泡以及红疹,通常这是体内*素较大导致的,主要症状:艾灸后过敏、奇痒、越抓越痒,发病时间一周左右。

处理办法是,先停灸,在发痒的位置,可以擦些止痒的药膏,也可以使用盐水清洗,艾灸是培补人体的阳气,可以加快艾灸反应,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悬灸的方法,对着发痒的部位艾灸5-10分钟,可以加快艾灸反应,让身体自我调节,更有利于艾灸的效果!在以后的艾灸中,建议,一个部位艾灸时间是20分钟左右,不易过长。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这是一种清除体内*素的正常反应,中医学诊断里面称为湿疹,是风湿热之邪所致的;以湿热为主,常夹有外风,风为阳邪,湿为阴邪,也因血虚风燥,湿热蕴积所致并与肝经湿热,脾虚湿热,营养异常,代谢障碍有关.这在中医里叫“好转反应”,这说明你身体里的*素不少,多喝水,特别是灸后,要多喝温开水,平常也要多喝,.那么艾灸有很好的温肌散寒,疏风解表的功效,将体内的风寒排出体外,请连续使用艾灸疗程,并配合清热利湿服用,这些小红疹会自动消失.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良反应,例如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异常情况,建议继续艾灸,艾炙一段時间会渐渐地消退的。

艾灸之后有红疹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经常艾灸的人可能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去拔罐或者选择一个梅花针进行点刺放血排*也可以的。

有些人可能艾灸很长时间才会有红疹,那么建议继续艾灸,这个时候*素已经在体表了,很多人遇到有红疹之后不敢继续艾灸,因为比较痒而且也担心是过敏。如果真的过敏,第一次艾灸就会出现过敏症状,不会这么长时间才会“过敏”。

(四)为什么有些人灸后会疾病加重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五)灸后的注意事项

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艾灸时穴位打开、毛孔张开,一定要避风保暖,否则容易遭受二次风寒,有损健康。艾灸后一小时内不要喝凉水、碰冷水、洗冷水澡,这些常识很重要。有的人艾灸后吹了风,结果整整两年不出汗,经中医慢慢调理才好。

《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养生养什么?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气是什么?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

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因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现在是“最冷三九天”了,这时艾灸就像给人体虚弱的元气雪中送炭,使人体有能量去对抗严寒、抵抗病邪!帮助机体储藏更多更充足的能量!

关于《艾灸相关常识》的话题今天就谈到这里,如果有讲解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同时欢迎批评指正。感谢大家对般若身心灵学堂的支持,大家可直接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灸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