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寒假暑假可不要浪费刷(xue)题(xi)的好时间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几道中医综合的题目呗~(有解析哟,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
A型题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六气者从火化”观点的专家
A、朱丹溪B、张元素C、李泉D、刘完素
D
刘完素为火热论代表,提出“六气者从火化”观点。
2.阴损及阳,阴阳俱损的理论依据
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阴阳对应D、阴阳消长
B
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3.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侮所不胜
D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4.“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生理基础
A、肺朝百脉的功能正常B、肝的阴血充足C、肾的精气充盛D、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C
肾主藏精主生殖;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5.根据《素问调经理论》所述,神不足则
A、容易悲伤B、喜哭不休C、思虑不详D、容易恐惧
A
《素问调经理论》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6.治疗血虚证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血能载气B、气能生血C、气能行血D、气能摄血
B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补血同时配伍补气药。
7.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肾之蒸腾气化B、肺之通调水道C、脾之运化水D、小肠之分清泌浊
A
肺、脾、肾三脏都在津液代谢中都有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肾的蒸腾气
化。
8.络脉是经络的分支,其中最大的是
A、孙络B、浮络C、经别D、别络
D
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
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还有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
A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
10.根据情志致病的理论,可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的是
A、思虑过度B、愤思不已C、恐惧过度D、悲伤至极
C
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
11.易发生内燥病态的脏腑是
A、脾、胃、大肠B、肺、胃、大肠C、肝肾、小肠D、肺肾、小肠
B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肺、胃、大肠多见。
12.根据《灵枢经脉》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导致
A、腹胀便秘B、消谷善积C、头晕头痛D、霍乱吐泄
D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13.热病见寒的治则是
A、逆治B、扶正C、治标D、从治
D
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又称“从治”。但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热病见假寒,应以寒治寒,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1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A、先安未受邪之地B、早期诊治C、扶正祛邪D、未病先防
A
防止传变的方法:1.阻截病传途径2.先安未受邪之地《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见肝之病,如肝传脾,当先实脾。”
15.痰浊内阻证与寒湿内停证均可见到的舌象
A、舌苔*滑B、舌苔*腻C、舌苔薄白D、舌苔白腻
D
痰浊内阻证与寒湿内停证均可见到白腻苔。
20.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伴高热、神志不清,统称为
A、郑声B、狂言C、独语D、谵语
D
谵语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由邪热内扰神明所致,属实证,见于外感热病,温邪内入心包或阳明实热证、痰热扰乱心神。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膀胱湿热证表现的是
A、夜尿频多B、小便失禁C、尿频急涩痛D、尿后余沥不尽
C
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血虚证表现的是
A、舌色淡紫、脉迟B、手足冷痛、麻木C、月经延后痛经D、皮疹紫红、密集
D
血虚证主要是: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望诊:面色淡白或萎*,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问诊: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3.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局部刺痛痛处不移B、情忌抑郁C、舌色淡紫有脉涩D、神疲乏力面色晦滞
C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望诊:面色淡白或晦滞,少气懒言,身倦乏力。问诊: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脉:舌紫暗或见紫斑,脉涩。
24.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胁肋的痛手足蠕动B、眩晕耳鸣C、口燥五心烦热D、月经量少爪甲不荣
B
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瞩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自无华,舌淡,脉细。肝阴虚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阴虚证表现: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25.咳嗽发热,咯痰*稠,胸痛汗多,舌苔*腻,脉数滑者,其辨证是
A、痰热壅肺证B、燥热犯肺C、风热犯肺证D、肺热炽盛证
A
痰热壅肺证是指痰热交结,壅滞于肺,肺失清肃,以发热、咳喘、痰多*稠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咳嗽,咯痰*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滑数。
26.下列各项中,均可出现脘腹痞满,纳呆便溏,头身困重的是
A、脾虚气陷证与塞湿困脾证B、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C、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D、湿热蕴脾证与大肠湿热证
C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苔白腻等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苔*腻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
27.神疲乏力,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者,其辩证是
A、脾虚气陷证B、肾气不固证C、肾精不足证D、脾气虚证
B
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以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固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肠湿热证而不属于膀胱湿热证的表现是
A、舌红苔*B、尿痛尿血C、尿贡便干D、口舌生疮
D
小肠实热证以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灼痛为辨证要点,症见:口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尿血,舌红苔*,脉数。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9.*柏配苍术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A、相恶B、相须C、相使D、相畏
C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30.苍耳子具有而辛夷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肺化饮B、发表散寒C、宜通鼻窍D、祛风除湿
D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31.收藏药物数最多的古代本草著作是
A、图经本草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品汇精要
C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余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数达到种;《本草品汇精要》所附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32.外用清热解*,内服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A、朱砂B、雄*C、珍珠D、硼砂
D
硼砂:外用清热解*;内服清肺化痰。
33.下列各项中,治疗虫积腹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甘遂B、京大戟C、牵牛子D、商陆
C
牵牛子主治:水肿臌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
34.既治寒湿中阻证,又治疟疾的药物是
A、橘皮B、草果C、常山D、槟榔
B
草果:辛,温,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常山:苦、辛,寒,涌吐痰涎,截疟;主治:胸中痰饮、疟疾。
35.木瓜的功效是
A、祛风散寒,通络止痛B、祛风通络,定惊止痛C、祛风除湿,强筋健骨D、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D
木瓜的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36.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的温里药是
A、肉桂B、干姜C、吴茱萸D、小茴香
A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37.止血多炒用,化瘀宜生用的止血药是
A.紫珠B.降香C.三七D.蒲*
D
蒲*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8.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瓜萎B.礞石C.天竺*D.海蛤壳
C
天竺*: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39.治疗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神昏、惊厥抽搐,应首选的药物是
A.羚羊角B.天麻C.钩藤D.僵蚕
A
钩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风、平抑肝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然钩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最适合用治热极生风证。
40.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利尿消肿宜生用的药物是
A.白扁豆B.*芪C.白术D.薏苡仁
B
生用利尿消肿作用强,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41.具有解*收湿,祛腐蚀痤疮功效的药物是
A、升药B、硫磺C、瓜蒂D、胆矾
D
胆矾性味:酸、涩、辛,寒。有*。归肝、胆经。功效:涌吐痰涎,解*收湿,祛腐蚀疮。
42.赤芍具有而牡丹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B、清退虚热C、活血化瘀D、清肝泻火
D
牡丹皮:性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43.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
A、《汤液经法》B、《*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肘后备急方》
B
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帝内经》。
44.原方用法著名服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
A、止咳散B、消风散C、五苓散D、牵正散
C
五苓散的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45.厚朴温中汤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
A、茯苓B、半夏C、炙甘草D、草豆蔻仁
B
厚朴温中汤的组成:厚朴陈皮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
46.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枸杞子B、沉香、川楝子C、肉桂、木香D、乌药、小茴香
D
天台乌药散的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暖肝煎的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47.龟板与鳖甲同用的方剂是
A、桑螺蛸散B、羚角钩藤汤C、大定风珠D、天麻钩藤饮
C
大定风珠的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鳖甲
48.泰山磐石散的功用是
A、益气养血,清热安胎B、益气健脾,养血安胎C、补脾益肾,固冲安胎D、益气滋阴,和胃
安胎
B
泰山磐石散的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49.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方剂是
A、*土汤B、归脾汤C、温脾汤D、健脾汤
A
*土汤的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50.一贯煎中配伍当归的主要用意是:
A.养血润肠B.养血补肝C.活血止痛D.活血调经
B
此题考查方义。在此方中当归养血滋阴柔肝。
51.槐花散中配伍荆芥穗的用意是
A.祛风解痉B.疏风止血C.疏风解表D.化瘀止血
B
此题考查方义。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
52.张锡纯在镇肝熄风汤中少佐茵陈的主要用意是:
A.清热利湿B.清泄肝热C.泄热疏肝D.疏肝解郁
B
考查方义。茵陈具有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为佐药。
53.透脓散的配伍特点是
A、益气升陷与托里通透共投B、清热解*与活血散淤并用C、清热解读与溃坚排脓共投D、扶正托*与消散通透并用
A
考查配伍特点。此方功用:托*溃脓。主治:痈疡肿痛,正虚不能托*。配伍
特点,是祛邪中兼以扶正,属于托法范围。目的在于托*排脓,使*随脓泄,腐祛新生。
54.下列各项中,适宜用五积散治疗的是
A、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腹痛吐泻者B、表征未解,邪热入里,下利臭淫,胸闷烦热者C、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憎寒壮热,便秘溲赤者D、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头痛,恶食腹痛者
D
考查主治。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
55.舌强不能音,足废不能用,口干不能饮,足冷面赤,脉沉细数者,治宜选用
A、地*饮子B、大秦艽汤C、消风散D、虎潜丸
A
考查方剂与主治对应。上述症状描述属喑痱证。“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地*饮子: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56.疟疾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脉弦数者,治宜选用
A、甘露消*丹B、蒿芩清胆汤C、达原饮D、大柴胡汤
C
考查方剂主治。达原饮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57.患者关节红肿,剧痛夜甚,壮热烦渴,舌红绛少津。脉弦数,治宜选用
A、桂枝芍药知母汤B、白虎汤C、儿妙丸D、犀角散
B
上述症状辨证属:风湿热痹。临床表现可见: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或*腻,脉滑数或浮数。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以: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58.患者身热面赤,咳吐大量腥臭脓痰,胸痛,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其诊断是
A、肺痈恢复期B、肺痈初期C、肺痈成痈期D、肺痈溃脓期
C
肺痈成痈期临床表现: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苔*腻,脉滑数。
59.患者淋证反复发作,小便频数,淋沥不已,涩痛不甚,时作时止,腰酸神疲。其诊断是
A、劳淋B、膏淋C、气淋D、热淋
A
劳淋的临床表现: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60.患者壮热汗出,项背强直,手足挛急,口噤齘齿,甚则角弓反张,腹胀便秘,舌红,苔*燥,脉弦数。其辨证是
A、阳明热盛证B、邪壅经络证C、痰火内扰证D、心营热盛证
A
项背强急,手足挛急,口噤啹齿辨病为痉证。痉证阳明热盛证表现为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燥,脉弦数。
6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呕吐肝气犯胃证临床表现的是
A、脘肋胀痛B、呕吐吞酸C、呕吐酸腐D、嗳气频作
C
呕吐病肝气犯胃证的临床表现: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62.患者胁肋胀痛据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选用
A、菌陈蒿汤B、柴胡舒肝散C、龙胆泻肝汤D、丹桅逍遥散
C
上述症状辨病属“胁痛”,根据症状表现辨证属肝胆湿热证。临床表现: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舌红苔*腻,脉弦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63.患者腹痛,腹中包块半年。现包块,面消瘦,经闭不行,舌紫有瘀点,脉弦细。应诊断为
A、食滞痰阻之聚证B、肝气郁滞之聚证C、瘀血内结之积证D、气滞血阻之积证
C
根据症状辨证属瘀血内结证。瘀血内结证的临床表现: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
64.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精神困倦,祛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其辩证是
A、寒湿困脾证B、气滞湿阻证C、脾肾阳虚证D、湿热藴结证
A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属于“鼓胀”。其中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65.患者近两周来,往来寒热,三日一发,热少寒多,胸闷,神疲倦怠,口不渴,舌苔自腻,脉弦。治法宜选
A、解*祛瘀,芳香化浊B、清热解表,和解祛邪C、和解表里,驱邪截疟D、和解表里,温阳达
D
往来寒热,发有定时,属于“疟疾”。其中寒疟的临床表现: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治以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66.患者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舌苔*腻,脉弦滑。治宜
选用
A、半夏白术天麻汤B、镇肝熄风汤C、导痰汤D、*连温胆汤
D
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为“眩晕”痰浊中阻证,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但症状中出现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腻,脉弦滑者,为痰郁化火,故宜用*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67.患者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嗳气频作,舌苔薄腻,脉弦,其治法是
A、疏肝理气B、顺气导滞C、泻热导滞D、清热润肠
B
大便干结,属“便秘”,其中气秘的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方以六磨汤加减。
68.患长期抑郁,刻下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治宜选用
A、左归丸B、归脾汤C、六味地*丸D、滋水清肝饮
D
长期抑郁,辨病属“郁证”,根据症状: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红苔*、买弦细数,辨证属“阴虚火旺”,当用滋水清肝饮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69.患者发热后突发下肢痿软无力,咽干呛咳,心烦口渴,舌红苔*,脉细数。其辩证是
A、肺热津伤症B、湿热侵淫证C、脾胃亏虚证D、肝肾亏损证
A
突发下肢痿软无力,属“痿证”,痿证肺热津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脉细数。
7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发的是
A、淡渗、升提B、调气、和血C、甘缓、酸收D、清凉、疏利
B
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篇:“治泻有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71.患者水肿病史10余年,近日小便不通,呕吐清水,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白滑,脉沉细,治宜选用
A、左归弯合小半夏汤B、济生肾气丸C、舟车丸D、温脾汤合吴茱萸日
D
辨病属“关格”,辨证属“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临床表现: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色晦滞,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代表方: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72.治疗慢性咳嗽取太渊太白,其配穴方法是
A、同名径配穴B、本径配穴C、前后配穴D、表里径配穴
A
太白为足太阴脾经穴,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穴。均为太阴,故为同名经取穴。
73.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
A、角孙B、听宫C、下关D、颊车
C
下关穴定位: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
张口即闭。
74.下列答案中,不属于阴陵全穴主治的病症的是
A、膝痛B、水肿C、*疽D、盗
D
阴陵泉的主治:膝痛;腹胀,泄泻,水肿,*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75.一侧头痛反复发作,常伴恶心,呕吐者,治疗宜取
A、足少阳,手足太阳径穴B、足厥阴,手足太阳径穴C、足少阳,手足阳明径穴D、足厥阴,手足少阳径穴
C
一侧头痛属少阳经;恶心呕吐为脾胃症状,属足太阴脾经或者足阳明胃经。
76.三陵针散刺法常用于治疗病症是A、局部顽癣B、昏厥C、发怒D、急性吐泻
B
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指(趾)麻木等。
77.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相距为3寸的两穴是
A、风府与大椎B、神庭与头椎C、大陵与间使D、太溪与复溜
C
间使穴的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陵穴的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78.下列各项中,与崩漏相关治疗主要径脉是
A、任脉、带脉B、带脉、督脉C、任脉、冲脉D、督脉、冲脉
C
崩漏的治法:通调冲任,祛邪固经。
79.下列关于提插补泄之补法操作中,错误的是
A、操作时间短B、先深后浅C、重插轻提D、提插幅度小
B
提插补泻: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80.根据针灸原则,血瘀证宜
A、除之B、疾之C、补之D、留之
A
“菀陈则除之”指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闪挫扭伤、丹*等,即可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法;如病情较重者,可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请在留言区打卡,格式:
第?天打卡:“做题数目”+“正确率”
一定要自己试着做啊!
《爱中医》用户一定要留言打卡呀!
声明:以上“一起来刷刷吧:A型题——中医综合”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商务合作删文。
一阿森赞赏诚可贵,?在看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