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是年的第一天。容川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新气象!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努力!
传承中医,发扬中医。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近代的一些明医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总结!在过去的年里,容川治疗妇科的一些疾病逐渐有了清晰的治疗思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下月经过少的治疗经验。
月经过少
01
王云铭经验
月经周期如常,经量减少,或行经时间缩短,经量少于平日者,称为月经过少。
一、具体治法
1.补气养血扶脾法——适用于月经过少血虚证。
症见:经来量少,色淡,小腹空痛,皮肤干燥不润,头晕心悸,腰腿酸软,舌质淡,少苔,脉象虚细等。
治宜补气养血扶脾。
处方:当归9g,川芎9g,白芍15g,熟地*15g,熟附子6g,肉桂2g,*芪30g,枸杞子15g,怀牛膝15g。水煎服。
2.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月经过少血瘀证。
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条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暗,脉象沉涩等。
治宜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g,川芎9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9g,香附9g,五灵脂9g,生蒲*6g(纱布包煎),元胡9g,没药6g,肉桂2g。水煎服。
二、病案举例
病案1:刘某,女,23岁,工人,张店区马尚镇人。年1月3日初诊。
已婚半年。末次月经日期:年12月17日。月经量少,有时点滴即止,经色红,或紫黑,经期腹痛,腰痛,经前乳房胀痛,乳头痛。
检查:舌质淡,少苔,脉象细涩。
辨证:月经过少之血虚肝郁证。
治法:益气养血扶脾,疏肝解郁。
处方:当归9g,川芎9g,白芍15g,熟地*15g,*参15g,白术9g,茯苓9g,甘草9g,柴胡9g,青皮9g,川楝子9g。5剂。
服法: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
二诊(年1月10日):末次月经日期:年12月17日。药后腰痛减轻,余症亦减。舌淡少苔,脉象虚细。守原法续理。
处方:(1)当归9g,川芎9g,白芍15g,熟地*15g,*参30g,白术9g,茯苓9g,甘草9g,柴胡9g,青皮9g,川楝子9g,枳壳9g。3剂。
(2)当归养血丸60g×2瓶;六味地*丸9g×20丸;逍遥丸9g×20袋。
服法:先服汤药3剂,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服完3剂汤药后,服当归养血丸2瓶,每次6g,每天2次,每次配服六味地*丸半丸,服完当归养血丸后,服逍遥丸20袋,每日早晚各服1袋,每袋配服六味地*丸半丸。经期停药,经后继续服。
5月初随访,月经已正常。
按语:本病案月经过少系血虚肝郁证。经来量少色淡,质清稀,为血虚经少的辨证要点。乳房属于足阳明胃经,乳头属于足厥阴肝经,伴见乳房胀痛,乳头痛,为肝郁气滞之征。根据“虚者补之”“木郁达之”的原则,治以补气养血扶脾法,佐柴胡、枳壳、青皮、川楝子以疏肝解郁,如是则标本兼顾,诸症悉瘥。
病案2:王某,女,38岁。年1月13日初诊。
婚后孕4胎,足月顺产4胎,已绝育。近3个月来,月经不正常。末次月经日期:年12月21日。月经14岁?天,量少,有时点滴即止,经色紫暗,质黏有块,经期小腹痛,上腹胀。
检查:舌质淡,有紫气,少苔,脉象沉细而涩。腹壁松弛,肝脾(-),未触及包块。
辨证:月经过少之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
(1)当归15g,川芎9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9g,香附9g,元胡9g,没药6g,肉桂2g。2剂。
(2)通经甘露丸9g×10袋;当归养血丸60g×2瓶;六味地*丸9g×30丸。
服法:
先服六味地*丸1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
待下次月经来潮时,服汤药2剂,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服完2剂汤药,待经净后服通经甘露丸10袋,每日早晚各服1袋,
服完通经甘露丸后,服当归养血丸2瓶,每次服6g,每天2次,每次配服六味地*丸半丸,服完当归养血丸后,服六味地*丸1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
同年5月份随访,月经已正常。
按语:本病案月经过少系血瘀证。经来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舌有瘀点或瘀斑,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根据“实者泻之”“血实宜决之”的原则,以活血化瘀法治之,复以通经甘露丸、当归养血丸、六味地*丸内服,调理半月以收功。
三、临证备要
关于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
《万氏妇科汇要》说:“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也。”
《叶天氏女科医案》说,“形瘦经少,此血气弱也”,此指血虚而致经少,又说,“形肥经少,痰凝经隧也”,此指经少因于痰阻。
一般来说,本病大都是生血不足,因此血量涩少。
薛立斋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则化为精,在女则上升为乳,下为月水,故心虽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则血自生矣。”
“脾为生化之源”,可见本病发生的原因,脾气虚弱不能生血是关键所在,临床上必须顾及这一点。在使用补血药时,勿过用腻滞之品,也不可妄用破血之药,免犯“虚虚”之戒。
妇女一向行经正常,偶尔一次有经量过少现象,要注意是否怀孕。
02
许玉山经验
一、血海不足
素体虚弱或大病后阴血不足,或脾虚不能奉心化赤为血,是以冲任之血源衰少,血海不足,无余可下,经行一二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或色黑滞无泽,皮肤干燥不润,头晕眼花,耳鸣心悸,腰软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象虚软。治以当归补血汤加减。
方药:*芪15g,当归12g,白芍10g,熟地12g(砂仁水炒),*参12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5g,大枣3枚。
如腰酸困加川断12g,枸杞12g;大便秘结加肉苁蓉12g。
二、瘀血内停
寒凝气滞,瘀血内停,血行不畅而经来量少,色黑有块,小腹疼痛,痛处不移而拒按,行经前尤甚,血块排出后痛即减轻,舌质紫或有瘀点,脉象沉迟而紧。以调经化瘀汤治之。
方药:当归尾12g,川芎9g,赤芍10g,元胡12g,红花8g,桃仁10g(去皮尖炒),泽兰叶12g,香附10g,川牛膝8g,紫油桂5g(研细末,分2次冲服)。
此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行气,气行而血通,经水自畅矣。
03
李今庸经验
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月经量极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量亦少。闭经指年过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若偶见一两次月经不潮,又无明显不适,不作病论。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及少女初潮后数月内停经者,属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月经过少与闭经在病机上往往相同,治疗方法亦相通,故两者一并论述。
月经过少与闭经一般有虚实两种情况。虚者因脏腑气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因邪气(或气滞,或血瘀,或痰湿)阻隔,经络不通,故月经量少,或阻闭不通。
一、气虚月经过少与闭经
1.肺气虚
症见月经量少,或月事不行,伴燥热,口干,咳嗽,或鼻衄,脉虚。
《素问·评热病论》说:“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彼则水气迫肺而致月事不来,此则肺气虚而不能行使肃降之职,致心气不得下通于胞中,故月经不潮。肺虚不降,则咳嗽、鼻衄。气虚不能生津则阴虚,故燥热、口干。治宜益肺养阴调经,用麦门冬汤加味。
组成:麦冬20g,制半夏10g,*参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粳米15g,炙甘草10g,红枣4枚(擘)。
上8味,加水适量,煎汤,待米熟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用麦冬益肺养阴,生津润燥;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嗽;*参、炙甘草、红枣、粳米补土生金,以复肺气;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宁心,助麦冬、半夏养阴下气。诸药共用,益肺降气,导心气下行,使月经按时而下。
病案:某患者,女,16岁,住湖北省随县某镇,学生,未婚。年冬初诊。
3年前患麻疹后,月经初潮,涉水被浸,旋即咳嗽,唾泡沫浊痰,时而带血,下午微热,心慌,少气,咽喉干燥,有时有半声咳,月经一直未再来潮,苔薄,脉虚数。病乃肺虚气逆,津液不布。治宜补肺降逆,佐以养血化痰。拟以麦门冬汤加味。
处方:麦冬20g,法半夏10,*参10g,红枣4枚(擘),炒粳米15g,当归10g,炙甘草10g,款冬花10g,紫菀10g,大贝母8g。
以上10药,用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3次温服。
按语:麻疹乃温热为病。温热之邪,损伤肺阴,致肺失其清肃下行之用,肺气上逆,不能敷布津液,故咳嗽,唾泡沫痰,或时为半声咳而咽喉干燥,咳久则肺络受伤,见时而痰中带血,阴虚则潮热脉数,痰多津伤而无以化气,以致肺气不足,故少气心慌而脉见虚象,肺气不能清肃下行,则心气不能下通,胞脉闭塞,其月经则停止。
《素问·评热病论》说:“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彼虽为水气迫肺,与此温热伤肺而肺虚者有异,然皆为肺失下行之职,心气不能下通于胞中而月经不来则一。病乃肺虚心逆,治以麦门冬汤方。用麦冬生津润燥以滋肺阴,半夏止咳化痰,且麦冬、半夏配方为伍,一以半夏制麦冬之腻,一以麦冬制半夏之燥,二者同用,长于降逆气,而无偏腻偏燥之弊。
观《伤寒论》之“竹叶石膏汤”、《金匮要略》之“温经汤”两方中麦冬、半夏同用,即可见其义。《难经·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以*参、炙甘草、红枣、炒粳米补土生金,以复肺气。方中加大贝,以助半夏之降逆止咳。诸药共奏益肺止咳,心气下通之效。其加当归者,则为养血活血,养心宁心,以助麦门冬汤止逆下气而促心气之下通。药服7剂,咳止经通,其病遂愈,至今未复发。
2.心气虚
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伴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或结代。
心生血,并主全身之血脉,心气虚则不能生血,亦不能推动血液周流全身,血海空虚,导致月经过少,或闭经。心气虚则少气心悸,动则尤甚。心气衰弱,则神疲懒言。治宜益气养心通经,用炙甘草汤加味。
炙甘草12g,麦冬10g,*参10g,麻仁10g,桂枝10g,生地10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生姜10g,红枣4枚(擘)。
以上10药,用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纳阿胶烊化,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中炙甘草、*参益气;麦冬、麻仁、生地、当归、阿胶滋阴增液,补血养心;桂枝温经通阳,助心气以行血液;生姜、红枣和中调胃,资气血生化之源。心之气血充足,阴阳协调,月事自能按时而下。
病案:某患者,女,17岁,住湖北省随县某镇,学生,未婚。年2月初诊。
2年来月经未潮,身体较瘦,食欲不旺。近月余病情逐渐加重。现月事不来,形容消瘦,面色萎*,唇淡不华,食欲不振,心慌心悸,气息微弱,懒于言语,肢体乏力,卧床不起,脉象虚弱细微。病乃心脏衰弱,气血将竭。治宜通阳益气,养液补血。拟炙甘草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12g,麦冬10g,*参10g,火麻仁10g,红枣4枚(擘),生姜10g,阿胶10g(烊化),生地10g,桂枝10g,当归10g。
以上10药,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纳阿胶烊化,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心生血而主身之血脉。心脏衰弱,失其生血主脉之用,则血气虚少,无以养心和充实血脉而营养周身,故形容消瘦,面色萎*,唇淡不华,心慌心悸,气息微弱,懒于言语,肢体乏力,食欲不振,见脉虚弱细微之象,心不能生血,无以充养血脉,冲脉空虚,则月经停止而不潮。炙甘草汤方,以炙甘草为君,资中焦之汁以补益真气,桂枝、*参通阳益气,麦冬、火麻仁、阿胶、生地、当归增液补血,生姜、红枣和胃调中,以启不振之食欲,资气血化生之源。药服5剂,诸症退而月经至,身体逐渐康复有力,病告愈。
3.脾气虚
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伴面色萎*,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肢肿腹胀。
脾主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且益气、统血、主四肢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血无从生化,血海空虚,故见月经量少,或经闭。脾病致消化吸收障碍,则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萎*。脾主肌肉,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则水湿浸渍于肌肤,则发生肢肿腹胀。治宜健脾益气调经,用归脾汤。
*参10g,炙*芪10g,白术10g,茯神10g,当归10g,木香6g,炒枣仁10g,(打),龙眼肉g,远志10g,炙甘草8g。
以上10药,用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中用*参、*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木香理气醒脾;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补心,益脾之母;当归养血调经。诸药合用,使脾健而气血化生之源旺盛,月事自然正常。
4.肾气虚
症见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伴腰酸,头晕耳鸣,少寐健忘,倦怠乏力。
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故经来量少,或闭经不行。腰为肾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腰酸。肾主骨生髓,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健忘少寐。肾精亏虚,故全身倦怠乏力。治宜补肾填精,用右归饮加味。
熟地10g,山萸肉10g,山药10g,枸杞子10g,杜仲10g,制附子3g,肉桂3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
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煎服2次。
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培补肾阴,填充肾精;附子、肉桂、补骨脂温养肾阳;杜仲壮腰健肾。服后可使肾精充足,冲任旺盛,月经正常。
二、血虚月经量少或闭经
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伴头晕目眩,唇淡,面色无华,失眠多梦,口燥咽干。
血虚则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或闭经。血虚不能上荣于头,故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而唇淡。血虚肝失所藏,*魄不定,故失眠多梦。血虚阴津即亏,故口燥咽干。治宜补血益阴,用四物汤加味。
生地*10g,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阿胶10g(烊化),麦冬10g,炙甘草8g。
上8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温服,日1剂,煎服2次。
方中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生地、麦冬、阿胶滋阴;炙甘草补中益气。诸药共用滋补阴血,使血海充盈,月经按时而下。
三、肝郁气滞月经过少或闭经
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伴胸胁胀满,两乳胀痛,烦躁易怒,口干苦,善太息。
肝失条达,气郁不舒,不能行血,冲任欠通畅,则月经量少或闭经。肝郁则烦躁易怒,口干苦,善太息。肝气郁则经脉不畅,故胸及两乳胀痛。治宜疏肝理气调经,用逍遥散加味。
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郁金10g,薄荷6g,生姜3g,甘草8g。
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煎服2次。
方中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补土,以防肝邪之传;薄荷、生姜味辛而助肝之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可使肝舒脾健,气血调和,月经正常。
四、血瘀月经量少或闭经
症见经量少,有血块,或闭经不行,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胸胁胀满,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瘀血内停,积于血海,冲任受阻,故月经量少,有血块,或闭经不行。血瘀气滞,故小腹疼痛,胸胁胀满。治宜桃红四物汤合下瘀血汤。
生地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大*10g,?虫6g。
上8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煎服2次。
方中用生地、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桃仁、红花、?虫破血祛瘀;大*通便下瘀血。瘀血除,经脉通,月经自下。
五、寒凝月经量少或闭经
症见月经量少,涩滞不畅,或闭经。伴小腹清冷绞痛,得热则减,四肢不温,白带量多清稀。
血遇寒则凝,凝则不行,故经行量少且不畅,或闭经。寒邪客于胞宫,故小腹冷痛,白带量多清稀。寒为阴邪,阻遏阳气,故四肢不温。治宜温经散寒,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12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6g,木通10g,吴茱萸10g,生姜10g,炙甘草10g,红枣4枚(擘)。
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用当归、白芍、红枣养血,细辛、木通、桂枝温通经脉,吴茱萸、生姜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养血散寒通经之效。
病案:某患者,女,38岁,住湖北省随县某镇,家庭妇女。年春某日就诊。
1年前开始发生月经错后,每次月经来潮皆愆期,或愆期数天,或愆期10余天,经色乌黑,半年后月经停止来潮。现月经停止半年,小腹部不温,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涩细缓。此乃肝寒脉凝,血行不通,导致月经停止,而病闭经。治宜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处方:当归12g,桂枝10g,白芍10g,红枣4枚(擘),细辛6g,木通10g,炙甘草10g,吴茱萸10g,生姜10g。水煎服,日2次。
药服5剂病愈。
按语: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王冰注:“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故愆期者,谓之有病。”今月经愆期至六七个月而未一潮,其为闭经之病矣。
《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冲为血海而为肝所主,肝居下焦,肝寒则所主之血海失其温养。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故其小腹不温而月经始而愆期,继而闭止。阴血虚寒,不与阳气相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血中阳气不足,血行不利,不能鼓脉外出,则脉见沉涩而细缓。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用当归、白芍、红枣活血养血,细辛温经散寒,桂枝通血分之阳,木通通经络之滞,甘草补中以益血气生化之源,吴茱萸、生姜以逐陈寒,共奏养血通脉之效。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红枣为桂枝汤,善和营卫,调和血气,复其阴阳顺接之常,使寒去脉通,厥回经潮,故服药5剂病愈。
六、痰湿月经量少或闭经
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伴头目晕眩,纳呆,肢体困重,白带量多,形体肥胖。
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冲任壅塞,故月经量少或停闭。痰湿上壅清阳不升于头目,则头目眩晕。痰湿困脾,脾阳不运,则纳呆而身体困重。湿浊下注则白带量多。治宜祛痰除湿,活血调经,用二陈汤加味。
苍术10g,白术10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制香附10g,枳实10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8g。
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二陈汤)化痰;香附、枳实理气,助祛痰之力;当归、川芎活血调经。适用于由痰湿阻滞引起的月经量少或闭经。
如兼形寒肢冷,腰背酸重,脉沉者,属脾肾阳虚,水湿不化,阻碍冲任。治宜温阳祛湿通经,用真武汤加味。
白术10g,茯苓10g,芍药10g,附子10g,当归10g,生姜6g,木通10g。
上7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附子、生姜温阳化气,芍药、当归、木通活血通经。全方可温肾健脾利水,水湿既去,气血冲任可通,月经自可正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妇女行经之事每月一次潮见,故称其曰“月事”,又称“月经”或“经水”,或单称“经”,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土瓜根散证”所谓“经一月再见者”之“经”是其例,或单称“月”,
《素问·阴阳别论》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之“月”是其例。
《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大多数妇女月经来潮之事,均为一月一次者,当与月之运行规律有关。
中医药学文献记载,妇女月经来潮,有三月一见者,名曰“居经”;有一年一见者,名曰“避年”;有终身不潮而怀孕生子者,名曰“暗经”。然余四十五年前,在随州某镇遇一中年妇女,月经四年来潮一次,即受孕一次,其时已生育四胎,也算奇事,然确是事实。可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得以常情揣之。
04
哈荔田经验
月经过少是指行经日数如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日数缩短,不足两天,经血不及常量者。
一、月经过少分虚实,血少血涩皆致此
哈师在临床上将本病概括为虚实两类。
虚者可因禀赋素弱、肝肾不足,或多产、房劳等后天斫丧,营阴暗耗,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胃,脾虚不运,血化乏源,终因血海不足而经量过少。
实者多因瘀血、痰湿阻于经脉,血不畅行而经行量少。月经过少,常伴后期,并可发展为闭经。这是因为血少甚即为血枯,血涩重即成血隔,也就是由月经过少转成闭经。因此,月经过少乃闭经之渐,故其病因病机及治疗与闭经有很多相通之处。
二、实者宜攻不伤血,虚者当补不碍滞
月经过少的治疗,哈师谓:“属虚者宜补,属实者宜通。”虚者或补肝肾或健脾胃,使精充血足。实者或化瘀血,或除痰湿,使经通血行。但虚者可因血运迟滞而夹瘀,实者可因瘀阻血生而兼虚。所以,临床见证纯虚纯实者不多,虚实夹杂者不少,只不过虚实之主次不同而已。以虚为主者,补而调之,即“补不碍滞”之意;以实为主者,通而濡之,即“攻不伤血”之意。
三、病案举例
病案1:刘某,女,26岁,未婚。年10月4日初诊。
月经失调已有年余,经期错后,色淡量少,间有紫色小块,每次带经仅2天,用纸不过半包。经前乳房作胀,小腹坠痛,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纳谷不香,面色苍暗,形瘦神疲,舌质淡红,舌苔薄*,按脉沉细略弦。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冲任不调。现正届经期,拟补益肝肾,舒郁通滞,安神养心之法。
处方:秦当归、川续断、紫丹参、刘寄奴各12g,桑寄生、女贞子、杭白芍、川茜草、炒枣仁、远志肉、夜交藤各9g,香附米9g,川芎片6g。4剂,水煎服。
二诊(年10月9日):月经已止,此次经量增多,色亦转红,用纸一包余,乳胀腹痛均减。唯仍感腰膝酸软,脘痞不舒,纳少寐差,舌苔薄腻,脉沉细而滑。虽获效机,仍当益肝肾以固其本,调脾胃,增食欲,以助化源。
处方:川续断、秦当归、夜交藤各12g,女贞子、旱莲草、炒白术、香佩兰、云茯苓、紫厚朴、炒神曲、炒枣仁各9g,广陈皮、合欢花、远志肉各6g。6剂。
嘱药后改服丸剂,每日上午服八宝坤顺丹1丸,下午服二至丸20粒,连服10天。
三诊(年11月12日):药后于11月5日经汛再潮,周期已获准日,色量均可,行经5天,用纸包余,乳胀腹痛均未作,尚觉腰酸,不耐劳乏,食眠欠佳。因予人参归脾丸、八宝坤顺丹各15丸,嘱每日各服1丸,白水送下,以善其后。
按语:《万氏妇人科》云:“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本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皮肤不润,经少色淡,脉细略弦,乃因肝肾亏虚,冲任血少,不能下达胞宫所致,经期错后,又兼小块,经前乳胀腹痛,面色苍暗,则系血虚兼瘀,气滞不舒之证。证属虚中夹实,治宜通补兼施。方中当归、白芍养肝血,女贞、川断、寄生滋肾阴,俾肝肾得补,冲任通盛,则血海自充,再以香附、川芎、丹参、寄奴、茜草等理气活血,除旧布新,枣仁、远志、交藤等养心安神,以通胞脉,使经脉通畅,血行无碍,则经水遂调。二诊以白术、茯苓、佩兰等健脾化湿,厚朴、神曲、陈皮等调胃增食,使纳运活泼,则化源自滋,血气充旺,此薛立斋“补脾和胃,血自生”之意也。
病案2:任某,女,41岁,干部。年4月25日初诊。
久患月经不调,经期或先或后,量少色红,偶有血块,经前少腹胀痛。素日时感头晕目眩,胫酸耳鸣,烦热心悸,少寐多梦,惕然易惊,口干欲饮,腹胀便干,小溲*短,带下*白,黏稠气秽,舌边尖红,舌苔薄*,脉弦细数。此属久郁不释,肝郁化热,下及肾水,致冲任匮乏,无血可下。治当滋阴补肾,平肝清热,养血安神之法。
处方:北元参12g,杭白芍、原寸冬、女贞子、细生地各9g,双钩藤12g,白蒺藜、黑桑椹、黑芝麻各9g,元胡索4.5g,台乌药6g,首乌藤12g,炒枣仁、云茯苓各9g。6剂,隔日1剂,水煎服。
另取蛇床子9g,*柏6g,吴萸3g。6剂,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每日2次。
二诊(年5月7日):药后头晕耳鸣均减轻,胁痛烦热亦退,大便已畅。唯腰酸胫软,寐少梦多,腹胀、带下仍在。已获效机,再步原法出入。
处方:女贞子、桑寄生、原寸冬、杭白芍各9g,嫩钩藤12g,云茯苓、首乌藤、远志肉、炒枣仁各9g,大腹皮、香佩兰各6g,炒神曲12g,紫丹参12g。5剂,隔日1剂,水煎服。
外用药同前。
三诊(年5月17日):药后诸症悉解。诊脉弦缓,右尺略有力,舌润苔薄。现觉腰酸腹坠,乃月经欲潮之征,转予养血通经之法。
处方:秦当归、杭白芍、桑寄生各12g,女贞子、原寸冬、细生地、泽兰叶、净苏木、香附米、刘寄奴各9g,川芎片6g,紫丹参15g。4剂,水煎服。
四诊(年6月2日):上方服后,月经如期来潮,量中色可,腹痛未发,行经6天而净。现经后已5天,略感腰酸乏力,腹胀纳少。予加味逍遥丸15丸,每日上午1丸,二至丸2瓶,每日下午服15粒,均白开水送下。
嘱下次经潮前仍服三诊方4剂,经后再服四诊丸剂。恪守此法调理间月,体力渐增,食眠亦好,月事复常。
按语:肾为冲任之本,肾精充足,冲任始能通盛,月经循常,反之,肾精亏损,冲任不足,则月事乖常。本例因久郁化热,下及肾阴,以致冲任损伤,经来量少色红。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心神,故见头晕目眩、烦热阵作、少寐多梦、惕惕易惊等症;热灼津伤,故口渴便干,小溲*短;热则气滞,故经前腹胀。一、二诊,以元参、寸冬、生地、白芍、女贞子、寄生等滋补肾阴,以涵肝木;钩藤、蒺藜、黑桑椹、黑芝麻等平肝通幽,顾护肾阴。俾热消阴复、肝肾自充,虽不调经而经自调矣。三诊经事将临,则转予补肝益肾而充其本,养血通经以助其势。末诊以丸药调理,缓缓图功,遂获月事正常,诸症尽解。
病案3:赵某,女,30岁,已婚。年2月28日初诊。
3个月来月经后期,量少不畅,颜色紫黑,夹有血块,少腹作胀,疼痛拒按,又兼下肢窜痛,血块既下,腹痛递减。舌淡红,苔薄*,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阻于经脉。经期将届,即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经为治。
处方:秦当归、赤芍药、刘寄奴、净苏木各12g,川茜草、怀牛膝、泽兰叶、香附米、川芎片、炒枳壳各9g,台乌药6g。4剂。
二诊(年3月10日):药后月经如期来潮,经量增多,初系紫黑血块,继则色转鲜红,腿痛及腹痛基本未作,行经5天而止。予七制香附丸10丸,每日上午服半丸,女金丹20丸,临睡前服1丸,均白水送下,以资巩固。
按语:本例经期错后,量少不畅,夹紫黑血块,腹痛拒按,皆系气滞血瘀,冲任不畅之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方用香附、川芎、枳壳、乌药等理气疏肝,使气行血行;赤芍、当归、寄奴、苏木、泽兰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牛膝引血下行,以通地道。古人谓,实证易治,虚证难疗。信也。
05
徐志华经验
一、营血亏少血海虚,养血八珍调冲治
养血八珍汤
组成:*芪10g,山药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参10g,甘草5g。
功用:益气养血,补肾调经。
主治:因营血亏少所致月经过少,舌淡红,脉细者。
方解:本方以八珍汤加*芪、山药、枸杞、何首乌而成。方中的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增生化之功,使血随气以生;四物汤养血调血,滋阴益精,与四君子补气生血,相得益彰,达到气血双补之效;配*芪同用则益气补虚,健脾生血;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增补脾胃;枸杞、何首乌均入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血,何首乌制用为佳。全方合用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补肾益精以使精血化生。
病案1:张某,女,30岁,教师,未婚。年10月3日初诊。
月经量少2年。患者2年前外伤失血较多,其后月经周期后延,月经量亦明显减少,1天即净,伴头晕眼花,纳谷不香,心烦少寝,神疲乏力,末次月经10月2日。舌质淡红,脉细。证属营血不足,血海亏虚。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拟用养血八珍汤。
处方:*芪10g,山药10g,枸杞10g,制首乌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参10g,甘草5g。15剂。
二诊(年11月5日):服药后月经于11月2日按时来潮。经量不多,血色转红,然夜寐仍差。嘱原方加合欢皮10g,夜交藤10g。15剂。
三诊(年12月8日):月经于12月2日再潮,量较前增多,3天净,胃纳可,夜眠佳,嘱再服15剂。
随访半年月经基本正常。
病案2:宋某,女,23岁,工人,未婚。年6月30日初诊。
月经量少4年。患者月经16岁初潮,开始量期尚正常,因体胖而自行减肥,常不吃饭,其后月经量逐渐减少,35~50天一行,末次月经6月29日。平时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萎*,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气血两虚,血海不充。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拟用养血八珍汤。
处方:*芪10g,山药10g,枸杞10g,制首乌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参10g,甘草5g,砂仁6g。10剂。
嘱注意定时定量饮食。
二诊(年7月10日):服上方后,胃纳少,在家长督促下,饮食渐正常,头晕乏力减轻,动则心慌气短,嘱加强体育锻炼,本方再服10剂。
三诊(年8月20日):经加强营养及锻炼,饮食正常,面色转红,无心慌气短,末次月经8月2日,月经量略增多,2~3天净,经后继服本方10剂,巩固疗效。
按语:徐老认为,化源不足或精血衰少,均可使血海亏虚而致月经过少,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以益气养血为主,兼顾补肾益精养血,选用养血八珍汤。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①月经量少,色淡,质清。②小腹无胀痛,无经血紫黑有块。③经量逐渐减少,伴头晕眼花等气血不足之象。④舌淡红,脉细。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充盛则月事如常,对于本型,徐老认为,均有失血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故在服药时要加强营养和锻炼,使气血充足,血海按时满盈则月经恢复正常,故中药以经潮时服或经净后服为主。
二、肾气不充月经少,四二五方益经潮
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五味子5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
功用:养血益阴,补肾生精。
主治:因肾虚所致月经过少,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脉沉迟者。
方解:本方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其中菟丝子苦平补肾,益精髓;覆盆子甘酸微温,固肾涩精;枸杞子酸甘化阴,能补肾阴;五味子入五脏,大补五脏之气,因其入肾故补肾之力更强;车前子性寒,有下降利窍之功,能泄肾浊、补肾阴而生精液;配合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阳;五子与二仙合用的目的是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与四物汤合方以加强养血益阴之效,再加牛膝能补肾通经。本方的功能不在于通而在于补,肾气通,肾精足,经水有源,则月经自复。
病案1:刘某,女,42岁,工人,已婚。年5月10日初诊。
月经过少5年。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天,量中,病起于5年前人工流产,其后月经周期尚规则,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1天即净,色暗红,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舌淡,脉沉迟。证属肾气不足,精血不充。治宜补肾养血调经。拟用四二五合方。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五味子5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10剂。
二诊(年6月30日):末次月经6月8日。服上方后,腰酸减轻,偶有耳鸣,夜尿不多,现正值经前,原方再服10剂。
三诊(年7月15日):月经如期来潮,量较前增多,约3天净,诸症均减,再服10剂,经后再服六味地*丸调理巩固。
病案2:李某,女,30岁,会计,已婚。年3月2日初诊。
月经不调6年,量少2年。患者平素月经不调,周期或先或后,量偏少,末次月经2月25日,伴小腹发冷,结婚2年,同居未孕,婚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平时易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少寐多梦,男方精液检查正常,自测基础体温呈双相,但不明显,且高温相仅9~10天,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此属肾虚不充,血海不盈,无血可下。治宜补肾生精,养血调经。拟用四二五合方。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5剂。
经后服补肾养冲汤。
处方:熟地*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10g,关沙苑10g,覆盆子10g,补骨脂10g,仙茅5g,仙灵脾10g,肉苁蓉5g,锁阳10g,巴戟天10g。5剂。
二诊(年3月30日):服上方后,头晕耳鸣好转,腰酸减轻,仍夜寐不安,末次月经3月28日,量不多,色转红。方用四二五合方加夜交藤15g,合欢花6g,继服5剂。经后服补肾养冲丸调理。
三诊(年4月29日):夜眠转佳,无头晕耳鸣,唯经期腰酸,平时无明显腰酸,月经量较前增多,2~3天净,基础体温双相较前明显,按二诊方继服1个疗程,效不更方。
四诊(年5月30日):药后诸症悉解,嘱下次经前服四二五合方3剂,经后服补肾养冲汤3剂。
如此调理2个月,月经正常,半年后怀孕。
按语:本方为刘奉五先生经验方,原治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席汉综合征。徐老临床应用,颇有良效,且对因肾气不充所致月经过少疗效明显。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月经少,色淡红或暗红。②经量渐少或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等。③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机能,若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则血海不盈,因而经量过少,故治疗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配合二仙温肾壮阳,既补肾阴又补肾阳,补肾阳能鼓动肾气,补肾阴能增加精液,肾气充足,肾精丰满,则月经正常。病案1因人流损伤肾气,导致本病,仅服本方即愈,病案2因婚后不育,故经后予补肾养冲汤调理,月事如常,妊娠生子。
三、气滞血瘀经阻滞,通经汤方中的矢
通经汤
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主治:因血瘀所致月经过少伴小腹胀痛拒按,舌紫暗,或有小瘀点,脉细涩。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养血通经,二者同用,有协同作用;配当归、川芎可养血调经;白芍养血敛阴补血;加香附、郁金以行气解郁,祛瘀调经,香附为“血中气药”,引补血药至气分以生血;丹参、泽兰、刘寄奴专走血分,可破血通经,调经止痛;三棱苦平,破血力量大于破气,莪术辛温,破气力量大于破血,两药合用,可破一切血瘀气结,使瘀祛脉通,月经转常;益母草专入血分,行瘀血而新血不伤,养新血而瘀血不滞;川牛膝补肝肾散瘀血,引血下行,也引为直达病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之效。如小腹冷痛,得热痛减,为寒凝血瘀,可加肉桂以温通血脉。
病案1:刘某,女,28岁,工人,已婚。年3月12日初诊。
月经过少3个月。既往月经规则,天,量中等,末次月经2月20日。3个月前因情志抑郁、生气而致月经过少,颜色紫黑,夹有血块,少腹作胀,疼痛拒按。血块下,腹痛减,舌紫暗,苔薄,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阻滞血海。经期将至,治以理气活血,化瘀调经。拟用通经汤。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5剂。
二诊(年3月30日):药后月经如期来潮,经量增多,初系紫黑血块,后转鲜红,腹痛减轻,经行3天而止,嘱下次经前再服上方5剂。
三诊(年4月28日):服上方后,月经量已正常,约4天净,经色红,无血块,舌脉如常,嘱注意情志调节。
随访半年,月经正常,?天。
病案2:束某,女,30岁,营业员,已婚。年8月10日初诊。
月经量少2年。近2年月经涩少,色暗红,周期?天,伴小腹胀痛拒按,经前乳房胀痛。平时喜太息,心烦。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正常大小,附件左侧增厚,压痛(-)。末次月经:7月16日。生育史1-0-1-1(末次人流+上环年6月)。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拟用通经散。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5剂。
二诊(年9月15日):药后月经8月14日来潮,量不多,血色转红,小腹疼痛减轻,经前仍乳胀,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嘱下次经前服疏肝散3剂,经期服通经汤3剂。
三诊(年10月20日):月经10月12日按期来潮,量已增多,经前乳胀明显减轻,经行小腹不痛。
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按语:徐老认为,情志不畅,或摄生不慎,邪与血结,均可致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月经过少。根据“血实宜决之”的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自拟通经汤。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经行涩少,色紫黑有血块。②小腹胀痛或刺痛,块下痛减。③伴胸胁胀痛。④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本型为实证,病程短,体质佳,用之对症,效如桴鼓。
06
梁剑波经验
月经周期不变而经血较常量减少,或行经时间减少,甚至经来点滴即净,称为月经过少。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而以血虚、血瘀为常见。本病多为闭经先照,故治疗不可用通经之剂,应以填补肝肾为主。
一、血虚治以补养血气
经行量少,短期即净,色淡质稀,腹痛喜按。皮肤干燥,大便不畅,兼见头晕头痛,眼花耳鸣。舌质淡,无苔,脉虚细。治宜补养血气,用人参养荣汤。
组成:五味子、当归、熟地*、白芍、*参、白术、云苓、炙甘草、陈皮、远志、*芪、肉桂、姜枣引。
二、血瘀治以活血行瘀
经来过少,紫黑成块或黏稠,少腹胀痛拒按,小便短*,大便燥结。舌正常或暗红,或舌上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行瘀,用泽兰汤。
组成:泽兰、当归、白芍、甘草。
梁师常以本方加生熟地、丹皮、山茱萸,效果更优。
三、月经过少以补肝肾为主
梁师的经验,凡月经过少,治宜填补肝肾,以资生气血,先用大补阴丸加味(*柏、知母、熟地、炒龟甲、阿胶、龟鹿胶、当归、猪脊髓,本为丸剂,今改为煎剂,以16剂为1个疗程),再用归芍地*丸巩固(当归、白芍、熟地、山茱萸、丹皮、云苓、泽泻、山药各等份,共研末,炼蜜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15g,日2次)。
07
裘笑梅经验
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且经量亦少者。
月经过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与正常月经量比较明显减少,二是与既往自身月经量比较明显减少。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亦可见于多次人工流产损伤子宫内膜或宫腔手术致使子宫腔粘连者。裘老认为,月经量少偶尔出现一次,且无其他症状和体征,随后立即恢复正常者不用治疗,可继续随访观察。若月经量少反复发作,或伴有月经期延后者,如果失治误治可进一步发展为闭经,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治。
一、月经过少责之冲任气血
月经是健康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肾藏精,主生殖,为月经之本。血为月经的物质基础,肾气盛实,天癸成熟,任通冲盛,血溢胞宫,则月经来潮。月经过少的发生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虚损,血海失充,无血可下;实者多因肝郁气滞或痰浊阻滞经脉,血不畅行所致。临床常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以虚证或虚中夹实者为多见。
二、月经过少依虚实辨治
本病的辨证应依月经的色、质以辨虚实。若经色淡红,质清稀者,多属虚证;若经色紫暗质稠夹块者,多属实证。结合伴随症状及舌脉进行辨证。临床常见阴血亏虚、肾精不足、肝郁气滞、肾虚痰阻几种证型。其治则,裘老认为当遵“虚则补之养之,实则攻之泻之”的原则,但应注意“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攻不伤正”的原则,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1.阴血亏虚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生血,以致阴血不足,血海不充,则无血可下而月经过少。
症见:经量逐渐减少,色淡质清稀,伴头晕眼花,面色萎*,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以补血养血。
方用八珍汤加减:*参、*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方中当归、川芎活血调经,熟地*、白芍养血敛阴,*参、*芪益气生血,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鸡血藤养血活血以调经。若见腰酸痛者加枸杞、杜仲、续断;心悸怔忡者加远志、茯神、炒枣仁;纳呆便溏者加砂仁、木香、山药。
2.肾精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少年肾气未充,或多劳房产,或堕胎伤肾,冲任亏损,以致血海不盈,发为月经过少。
症见:素来月经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血色暗淡,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治以滋肾填精,养血调经。方用当归地*饮加减:当归、熟地*、山药、杜仲、牛膝、山茱萸、麦冬、炙甘草。方中熟地*、杜仲滋阴补肾,山茱萸、麦冬滋养肝肾、补益精髓,当归养血调经,牛膝活血通经,山药、甘草健脾和中。若形寒肢冷者加肉桂、仙灵脾、巴戟天;夜尿频数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补骨脂。
3.肝郁气滞
女子善怀多郁,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致肝气郁结,气机涩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畅行,见月经过少。
症见:突见经量明显减少或明显少于既往,甚至点滴即净,经色紫暗夹块,少腹胀痛,经前尤盛,舌红泛紫,苔薄,脉弦涩。
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通络。
裘老喜用自拟验方蒺麦散加减:白蒺藜、八月札、小青皮、橘核、橘络、蒲公英、大麦芽、制香附、柴胡、薄荷。方中白蒺藜、八月札、小青皮、橘核、橘络疏肝理气,开郁散结;蒲公英、制香附软坚消结;大麦芽开胃健脾,又能宽中下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大麦芽“虽为脾胃之药,实善疏肝气……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柴胡疏肝解郁,薄荷芳香开郁,能解气分之郁滞。诸药合用使肝气舒畅,脉道通达,气能行血,则月事调和。临证时若见胸胁乳房胀痛,加台乌药、延胡索、川楝子;若见郁久化热而口苦咽干,便结神烦,加用半枝莲、忍冬藤、山栀、泽泻等清肝泻火之品,疏经通络而利胞脉;兼有血瘀阻滞者于方中加入蒲*、五灵脂、泽兰、苏木等活血通瘀之品,气血两调,使瘀血得散,气机得舒,脉道通利而经得畅行。
4.肾虚痰阻
肾阳虚衰,不能温化脾阳,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阻滞胞宫胞络,血行不畅,以致月经过少。
症见: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减少或明显少于既往,甚至点滴即净,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且经量亦少,经色淡红,质黏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小腹冷痛,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以补肾温阳,燥湿化痰。
裘老常用自拟验方桂仙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减: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肉桂、肉苁蓉、茯苓皮、大豆卷、生米仁、苍术、香附、制南星、枳壳、生姜。
方中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肉桂、肉苁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且上温脾阳以助健运祛湿;茯苓皮、大豆卷、生米仁、胆南星健脾助运,化湿祛痰;苍术燥湿健脾;香附、枳壳理气行滞,通调气机;生姜温中和胃。诸药合用,使痰湿得化,经络疏通,则血海得以充盈,而经水畅行。若胸闷呕恶加石菖蒲;若见舌紫暗加鸡血藤、赤芍、丹参;若腰酸者加续断、狗脊、菟丝子。
三、月经过少证治心得
1.注重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妇人以血为本,《校注妇人良方》云:“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
《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可见月经由肾所主,其主要成分是血,血由脏腑所化生,依赖气的调节和推动,通过经脉输注下行胞宫,而为月经。故而先天肾气盛,脏腑化生精血充足,经血有源,方能月经正常。裘老强调,本病治疗虚者重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切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
临证裘老喜用自拟验方养血补肾助阳饮(当归、丹参、白芍、熟地*、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粉)调治之,以补肾阳、益督脉、养血液、益精髓。
2.不忘疏肝调肝,通畅气机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妇人由脾胃化生之血,归藏于肝,通过肝的疏泄功能调理升降、通达上下,保持气机通畅,则血行畅达,血海溢泻如常,月经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失畅,血行涩滞,则导致经行不畅、经量减少
裘老认为,治疗本病实者或虚实夹杂者不忘疏肝调肝、通畅气机,临证喜用验方蒺麦散加减治之,用药常选香附、柴胡、薄荷、枳壳、橘核、橘络等轻清宣泄、通利三焦之品。
3.倡导周期治疗,动态调整
裘老认为,月经如月之盈亏、潮之涨落,信而有期,临床对月经过少的治疗除了辨证施治以外,尚应注意依月经规律分期而治。
(1)虚证:经间期重在滋肾填精,养血益气调经。如经间期用大熟地、阿胶珠、龟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养血填精,以补充物质基础,使精血渐盈则经水自至;炮姜温补肾阳,助肉桂通阳化气;*参、*芪、丹参益气养血,以助阴精转化;艾叶、炮姜加强温肾壮阳暖宫之力。经期加用养血活血之品,如鸡血藤、当归、泽兰等。
(2)实证:经间期宜疏肝解郁,通调气机,或化痰燥湿调经,药用柴胡、薄荷、白蒺藜、八月札、橘核、橘络、大麦芽、茯苓皮、大豆卷、生米仁、荷包草、平地木等。经期可加活血通络之品,如苏木、川芎、川牛膝等。如此周期治疗,动态调整,获效颇丰。
四、病案举例
病案1:陈某,女,36岁。年9月25日初诊。
月经量少,2天即净已年余。经汛尚规,经色紫暗,夹细小血块,经前胸胁作胀,情绪低落,面色晦暗,末次月经9月6日。舌暗红苔薄,脉弦细。月经初潮14岁,周期天,已婚,孕1流1产1。证属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治以疏肝解郁,通络调经。
处方:柴胡9g,薄荷3g,白蒺藜10g,女贞子10g,当归10g,白芍9g,鸡血藤10g,鹿角片15g(先煎),仙灵脾12g,阿胶珠15g,炒扁豆10g,大麦芽10g。10剂。
二诊(年10月23日):药后经转按期,10月5日来潮,量较前增多,经色转红,3天净。
续上法调治3个月而愈。
按语:该病乃因肝郁气滞,气机不调,血行不畅所致,故而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细小血块,经前胸胁作胀,舌暗红,苔薄,脉弦。治以柴胡、薄荷、白蒺藜疏肝解郁;大麦芽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女贞子、白芍、阿胶珠滋阴柔肝,养血调经;鹿角片咸温,入肝肾经,功能益肾行血。诸药合用,肝肾同治,使肝气得舒,气机调畅,精血得养,血海满溢,则诸症自愈。
病案2:何某,女,28岁。年9月5日初诊。
产后8个月,月经过少2个月。经汛尚规,末次月经8月8日,量少色淡,3天净。面色少华,神倦乏力,纳呆便溏,带下清稀,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月经初潮15岁,周期天,已婚,孕1产1,产后哺乳半年。证属气血不足,血海不充。治以益气养血,补血调冲。
处方:炒潞*参10g,清炙*芪10g,当归10g,制*精9g,制玉竹9g,制续断10g,炒杜仲15g,桑寄生12g,狗脊10g,怀山药10g,炒扁豆10g。7剂。
二诊(年9月15日):药后经转按期,9月8日月经来潮,量较前增多,色鲜红,3天净,舌脉如前,治宗前意增删。
处方:清炙*芪10g,当归12g,制*精10g,制续断12g,炒杜仲12g,桑寄生10g,狗脊10g,怀山药10g,柴胡9g,薄荷3g,紫河车粉3g(吞)。5剂。
三诊(年9月21日):药后诸症好转,眠食无殊,大便转正,舌红,苔薄,脉细缓,治以前意出入。
处方:清炙*芪10g,当归10g,制*精10g,制续断12g,炒杜仲12g,桑寄生10g,狗脊10g,怀山药10g,仙灵脾10g,仙茅10g,鹿角片15g(先煎),紫河车粉3g(吞)。14剂。
药后经转,10月7日月经来潮,色量正常,5天净。续上法巩固治疗月余而愈。
按语:患者产后月经量少色淡、面色少华、神倦乏力、纳呆便溏、带下清稀、舌淡、苔薄白、脉细缓,为月经过少之气血亏虚证,乃因分娩之时失血耗气,加之产后哺乳,数度用血,以致气血两亏,血海不充而为病。“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药用*参、*芪大补元气,乃取“气为血帅”“气能生血行血”之意;加*精、玉竹滋阴,当归养血,山药、扁豆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续断、桑寄生、杜仲、狗脊补肾益冲任,则气补血生,冲任得养,血海得充,月经量增。二、三诊加用鹿角片、紫河车粉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终获良效。
病案3:王某,女,27岁。年5月20日初诊。
月经量少,经色淡红,经期腰膝酸冷。经汛尚规,末次月经5月6日,量少色淡,5天净,经净后行子宫碘油造影术,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红。月经初潮14岁,周期?天,结婚2年,孕0产0。证属肾虚胞脉失养,治以温肾养血调经。
处方:仙灵脾15g,枸杞子15g,巴戟肉12g,怀山药12g,仙茅10g,胡芦巴10g,当归10g,川芎10g,菟丝饼10g,制续断10g,狗脊10g,杜仲10g,忍冬藤10g,半枝莲10g。7剂。
二诊(年5月27日):经汛尚规,经量较少,药后腰膝酸冷缓解,末次月经5月6日,舌脉如前,治以前意出入。
处方:大熟地20g,巴戟肉15g,仙灵脾12g,忍冬藤12g,仙茅10g,胡芦巴10g,肉苁蓉10g,当归10g,制续断10g,狗脊10g,半枝莲10g,赤芍9g,白芍9g,川芎6g。14剂。
三诊(年6月10日):药后经转,6月4日来潮,色量正常。续上法调治月余,经汛未转,恶泛纳减,尿妊娠试验(+),诊为早孕。
病案4:董某,女,27岁。年1月11日初诊。
经汛后期,经量较少,经色淡红。基础体温单相,末次月经年10月29日,停经2个半月,尿妊娠试验(-),形寒肢冷,腰膝酸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虚精亏,血海失充。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处方:巴戟肉15g,鹿角片15g(先煎),阿胶珠15g(另烊),仙灵脾12g,当归12g,仙茅10g,胡芦巴10g,肉苁蓉10g,香附10g,赤芍10g,红花9g,川芎6g,桃仁5g,炮姜5g。7剂。
二诊(年1月18日):药后诸症显著减轻,月经未转,舌脉如前,治以前意出入。
处方:鹿角片20g(先煎),阿胶珠15g(另烊),枸杞子15g,鸡血藤15g,仙灵脾12g,胡芦巴12g,当归12g,仙茅10g,巴戟肉10g,肉苁蓉10g,红花9g,桃仁5g,炮姜5g,肉桂末3g(分吞)。14剂。
三诊(年2月1日):药后经转,1月25日来潮,色淡红,量较前增多,伴腰酸,现月经方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前意出入。
处方:枸杞子15g,仙灵脾12g,巴戟肉10g,当归10g,仙茅10g,胡芦巴10g,肉苁蓉10g,菟丝饼10g,香附10g,赤芍9g,白芍9g,炮姜5g,川芎5g,紫河车粉3g(分吞)。21剂。
药后经转按期,2月24日来潮,色量正常,基础体温双相。续上法调治月余,药后经汛未转,味淡纳减,尿妊娠试验(+),诊为早孕。
按语:上两例皆为肾虚精亏之月经过少证,裘老以自拟验方养血补肾助阳饮调治之均获良效。方中鹿角填髓生精,温通血脉;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既益肾气,又补精血;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肉苁蓉、肉桂末等补阳温肾,调摄冲任;四物汤加香附调冲任之气血;阿胶和血补阴,充盈血海;枸杞子补益肝肾;红花、桃仁活血调经。诸药合用则肾气得温,冲任脉盛,血海充盈,生化有源,经水自然得通。病案3因经净后行子宫碘油造影术,故以忍冬藤、半枝莲清化解*以防邪*入侵,此取未病先防之意。
病案5:张某,女,29岁。年1月11日初诊。
经量减少2年,经前乳胀,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质清稀,神倦乏力,胃纳尚可,大便溏薄,月经量少色淡,2天净,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月经初潮15岁,周期?天,结婚2年,孕0产0。证属脾虚气弱,血海不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处方:怀山药15g,山楂炭15g,炒白术10g,炒扁豆10g,苏木10g,延胡索10g,木香10g,香附10g,当归9g,赤芍9g,白芍9g,川芎6g,炮姜5g。7剂。
二诊(年1月25日):药后经转,1月16日来潮,经量明显增多,经色转红,唯感腰酸,大便溏薄,舌脉如前。治以温补脾肾,调经助孕。
处方:炒米仁20g,仙灵脾12g,仙茅10g,胡芦巴10g,巴戟肉10g,炒扁豆10g,煨诃子10g,山楂炭10g,当归10g,赤芍10g,青木香10g,川芎6g,炮姜5g。14剂。
药后经汛未转,味淡纳减,尿妊娠试验(+),诊为早孕。
按语:患者经量减少,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质清稀,神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脉症合参当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海失充所致月经量减少。裘老以山药、白术、扁豆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生化之源;四物汤养血活血;木香、香附疏理气机;炮姜温经通络;苏木、延胡索活血行血。诸药合用脾胃得健,精血有源,气机舒畅,则经血畅行。经行后加仙灵脾、仙茅、胡芦巴、巴戟肉补肾阳以温脾阳,使脾肾双补,气血得养,而获全效。裘老云,中医学强调整体调理,通过温补肾阳,既能温化先天之精,又能温化脾阳而助健运,补养后天之本,则使气血生化有源,精血充足,疾病自愈。
☆END☆中西医对照看月经调周法(附国医大师60年经验总结、表格!)
沈氏女科分期调治月经病
三八节-女人月经那些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