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读一方五十六张仲景50味药证
TUhjnbcbe - 2021/3/17 16:30:00
百癫疯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的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根与北柴胡相比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较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半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8两)。

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96),“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呕”(97),“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99),“腹中急痛”(),妇人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呕而发热者”(,),“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胸满胁痛者”(37),“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无吐下,脉沉紧者”(),“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诸*,腹痛而呕者”(十五),“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二十一),“产妇喜汗出者……大便坚,呕不能食”(二十一)。

大柴胡汤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按之心下满痛者”(十)。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四)。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四)。

以上23条中,有发热性症状者17条,或往来寒热、寒热如疟状、或疟病、或呕而发热、或潮热、或身热恶风,其中以往来寒热为特点。胸胁及上腹部症状13条,或胸胁苦满,或胸满胁痛,或胁下硬满,或心下满痛,或心中痞硬等,其中又以胸胁苦满为特点。呕者11条,或呕而发热,或呕不能食,或呕吐而下利,或腹痛而呕等。从上可见,柴胡类方主要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呕者。而其中往来寒热与胸胁苦满为柴胡主治所特有。《伤寒论》中“往来寒热”见于6处,1处无方,5处分别为小柴胡汤(3处)、柴胡桂枝干姜汤(1处)、大柴胡汤(1处)。又《伤寒论》中发热恶塞并见者,属太阳病,为麻*桂枝证;不恶寒反恶热,身热汗自出者,属阳明病,为石膏大*证;唯独寒已而热,热已而寒的往来寒热,属少阳病,为柴胡证。

最简方(4味):四逆散。

四逆散治“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即四肢发冷,特别是手冷,患者自觉明显冷感,而他人扪之则或明显或并不明显,患者心胸则觉烦热不安。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的又一种类型。

需要指出,小柴胡汤药虽7味,但从条下加减法可见,方中*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去,唯柴胡、甘草不可去,故也可将小柴胡汤作为最简方看。因半夏主治呕吐,*芩主治烦热,则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应视为柴胡甘草的主治。

仲景方根

柴胡甘草: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小柴胡汤加减法甚多,但方中柴胡、甘草两味药不可去,可见此为小柴胡汤的核心。

柴胡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主治柴胡证见虛羸少气、食欲不振者。方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主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心烦喜呕者。方如小柴胡汤。以此为中心的类方颇多,有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等。后世的柴陷汤、柴平煎、柴苓汤、柴朴汤等。

柴胡芍药枳实:主治往来寒热、四肢冷、上腹部满痛,或腹中痛,或里急后重。方如四逆散、大柴胡汤。

柴胡*芩甘草栝楼根:主治往来寒热而口干渴者。方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柴胡桂枝甘草:主治发热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关节疼痛、四肢冷而悸者。方如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加减)。参见桂枝条下。

经方中含柴胡的方剂见表11-1。

表11-1组成含柴胡的经方一览表

药证发挥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凡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兼呕者,或兼四肢逆冷者,或兼默默不欲饮食者,均为柴胡主治范围。

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这种寒热交替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再推而广之,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声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都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延伸。所以,临床上可见许多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月经病等出现往来寒热的症状。需要说明,往来寒热与体温高低不成正相关,其中有体温高者,如感冒发热、疟疾,但也有体温正常者,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寒热理解为发热。

往来寒热中,“往来”也有特殊意义。第一,指疾病呈迁延性,病程慢性化。第二,是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比如失眠常常到深夜则无睡意,都表现为日节律;目前城市常见的星期一综合征,则表现为周节律;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症等,表现为月节律;而有些过敏性疾病的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则表现为季节性,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节律性。第三,是指没有明显的节律,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以及一些神经症、过敏性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作往往与情绪相关或与过敏原相关。对以上所说的具有“往来”“休作有时”特征的疾病,中医常使用柴胡类方。如清代名医费伯雄曾用含有柴胡的处方治疗1例隔日彻夜不眠的奇症(《医醇賸义》;近代名中医岳美中先生用小柴胡汤治愈每日正午全身无力的小儿(《岳美中医案集》);日本有报告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都是以“往来”与“休作有时”为辨证依据的。所以,临床上具有发病呈周期性或时发时止特征的疾病,经常使用柴胡类方。

所谓胸胁苦满,一指患者有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患者常常以“胸闷胸痛”“无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胀”“心里不舒服”等为表述。患者常常伴有上腹部不适感、腹胀、暧气等躯体症状。二指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日本学者细野史郎先生有一“捏诊法”,即医生以大拇指与食指、中指轻轻提捏胁肋的皮肤,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医生用手指捻动时,指下有沙沙的摩擦感者,为胸胁苦满阳性。此外,胸胁部的肿块也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乳房的胀痛与结块、分泌异常,腋下的肿块等,均有使用柴胡剂的机会。

根据临床经验,胸胁苦满所谓胸胁的部位来说,还可作适当延伸,如头面肩颈身体两侧部位的疼痛、肿块等,也可归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偏头痛,耳部疾患,肩颈部的酸痛,胸锁乳突肌的疼痛,甲状腺的肿胀,腰胯部的疼痛以及腹股沟的肿块、疼痛等,临床可以考虑使用柴胡类方。所以,本人将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为“柴胡带”。

需要指出,胸胁苦满的“苦”字,除表示患者胸胁部的不适感比较明显或持久化以外,还指患者的心理处在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神情漠然,可以出现食欲不振,《伤寒论》所谓的“默默不欲饮食”;也可以出现烦躁、恶心、口干口苦、咽喉异物感等,所谓的“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有的患者还有睡眠障碍、疑病心理等。

经常伴随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出现的,是呕、四肢冷、默默不欲饮食、发*等临床表现。《伤寒论》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经验之谈。这里的“柴胡证”,即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也就是说,在有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的同时,只要见有呕、四肢冷、默默不欲饮食、发*中一症者,即可使用柴胡剂。

柴胡证的或然证较多。如小柴胡汤的“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四逆散“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这提示柴胡证的覆盖面很大,其所主治的不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

本人发现以下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柴胡证,使用柴胡类方也比较有效。其特征如下:外观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或青*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的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烦躁、腹痛腰酸、经血黯或有血块。本人将此类患者称为“柴胡体质”。

小柴胡汤中柴胡用半斤,现代许多报道用于退热,柴胡常使用30g以上。本人经验,柴胡用于治疗病*性感冒发热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用量在20g以上方有显效。柴胡有南北之分,据报道,北柴胡所含的柴胡皂苷是南柴胡的7倍。所以,在使用南柴胡时,量要大于北柴胡。

中医界有“柴胡竭肝阴”的传言,但本人使用柴胡及其类方多年,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偶见有些患者服用柴胡复方后出现轻度腹泻。有人报道,过量服用柴胡可以导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或无尿。出于安全考虑,如有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者,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柴胡。

常用配方

(1)柴胡15g,芍药15g,积实15g,甘草15g(《伤寒论》四逆散)

应用:本方是解痉止痛升压剂,并能级解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四肢冷、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低血压、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结石、月经不调等,用本方加味多有效果。四肢发冷,是四逆散的特征。四逆,本是指四肢发冷。四逆散所治疗的这类病人多半平时并无大病,但一到秋冬天凉,人未觉冷,而两手已先凉。或一旦紧张和疼痛都可以出现四肢凉、手心汗多的表现。这即是典型的柴胡体质。四逆散证大多有比较明显的腹证,即上腹部及两胁下腹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日本古代医家和田东郭也认为“其腹形专结于心下及两胁下,其凝及于胸中,而两胁亦甚拘急”。原书本方用散剂,临床多改用汤剂,药物配比也可适当调整。

(2)柴胡40g,*芩15g,半夏15g,甘草15g,*参15g或人参10g,生姜15g,大枣12枚(《伤寒论》小柴胡汤)

应用:小柴胡汤是中医和法的代表方。本方所适应的患者,往往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但发热持续不退,时低时高,病情或进或退,也有的病人虽然不发热,但依然怕冷怕热,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不适应,有的病人变得消瘦。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变得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有的病人在胁下出现肿大的脾脏,或在腋下或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这种情况表明疾病进入了迁延期和慢性期,后世的医家习惯用“半表半里”来概括这种状态,治疗的原则就是调和,代表方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常用于以下疾病:病*、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以及肿瘤发热及功能性低热;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淋巴系统疾病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睾丸肿大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心因性阳痿等;胶原型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五官科疾病的耳鸣或耳聋、中耳炎、慢性鼻炎、虹膜炎、角膜炎等;以及艾滋病、甲状腺病、肿瘤等,均可使用。本方的疗效判定,据病而定。相关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指标得到缓解。

小柴胡汤常合方应用。合小陷胸汤,名柴陷汤,治疗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消化道炎症者。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治疗胸闷胁痛、咽喉、食管异物感、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替白腻者,多用于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症患者。合五苓散,名柴苓汤,治疗小柴胡汤证伴见尿量减少、水肿、口渴者,多用于肿瘤放化疗以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患者。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方,名柴平煎,治疗小柴胡汤证见腹满、苔白腻者。

(3)柴胡15g,桂枝5g,芍药5g,*芩5g,半夏5g,甘草5g,*参10g或人参5g,生姜5g,大枣6枚(《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应用:适用于以形体消瘦、自汗恶风、对风冷过敏为特征的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4)柴胡20g,桂枝15g,干姜10g,甘草10g,*苓15g,栝楼根20g,牡蛎15g(《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应用:本方是精神疲劳后的恢复剂。尤其适合于过度疲劳、大量出汗、胸闷、心悸、腹泻、饮食睡眠无规律的中青年患者。可用于焦虑症、多汗症、口吃、心律不齐、糖尿病、失眠等。

(5)柴胡20g,*芩15g,半夏15g,枳壳20g,芍药15g,大*10g,生姜15g,大枣12枚(《伤寒论》大柴胡汤)

应用:本方功能泻下,适用于以胸胁苦满、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等均可使用。某些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本方也有效果。其人体型偏胖或中等,但体格壮实,按之上腹部硬或胀痛,大多伴有胆胰疾病,食欲差,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并有情绪抑郁、紧张、睡眠障碍等。按之心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医生在按压上腹部以及右肋下,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本方多与泻心汤、桂枝茯苓丸、半夏厚朴汤等方同用。

(6)柴胡10g,当归10g,芍药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5g,薄荷5g,生姜3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

应用:本方是女性调经方。适用于各种与月经相关的疾病,如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水肿、经前头痛、经前发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逍遥散证的特点是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有腹痛、腹泻、水肿者。有些男性的泌尿道结石也可使用本方,但当归、白芍的量要加大。

(7)柴胡15g,*芩10g,半夏10g,人参10g,大*10g,龙骨15g,牡蛎15g,桂枝10g,茯苓15g,大枣6枚,生姜15g,铅丹(药房无售可不用)(《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应用:本方是调神安神方。清代医家徐灵胎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本方证的特点是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动悸感、幻觉、失眠、易于惊吓等。除癫痫以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脑损伤、高血压、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也可用。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仲景著小柴胡汤之效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以是知柴胡证皆由于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气阻,气阻则饮停,饮停则生火,火炎则呕吐。半夏生姜能止吐蠲饮,然不能彻热,*芩能彻热,然不能通上焦,能通上焦者,其惟柴胡也。

《药征》:“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仲景之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

|文章摘自《张仲景50味药证》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读一方五十六张仲景50味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