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久服轻身延年。
话说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神农本草经》中将其称为“美草”,列为药之上品。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
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甘草是解*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解一千二百草木*,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是祖国中医药学中最常用的药品,而且还有一些传说故事。
甘草故事1:盛寅中*甘草解
据明代陆粲《庚巳编》记载:御医盛寅一天早晨刚走进御药房,突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病来的急,众人束手无策,如何是好?
有一位民间医生闻讯后,自荐为盛寅治病,随手取中药甘草浓煎后即令其服下,没多久,盛寅苏醒了,御医们颇感惊奇。
这位民间医生解释道:盛御医因没吃早饭进了药房,胃气虚弱,未能抵御药气薰蒸,中了诸药之*,故而昏倒。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因此,让他服用甘草水后便可苏醒。
御医不如明医!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甘草故事2:二苟治邻刘掌柜
明末有一药掌柜名刘兴帮,一天傍晚在自家门前乘凉,一近邻的小伙,17岁的李二苟走过他身旁时,见他的脸色惊道“哎!大伯,你身着重病了,得赶快治啊!”,刘掌柜听了大感不快,你一个小毛孩不过学了两年学徒,难道比我当了60年药掌柜还强?毫不在乎,并冷冷的答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吃得下,睡得着,身体挺好!”李二苟见他不理会他的好意和勤告,便回自家去了。
不料,两天后刘掌柜果然病倒了,头昏脑胀、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和茶水。儿子刘济民是当地的名医,便替父亲开了药方,服了二剂后病情不但不见好反而加重。刘掌柜这才想起李二苟来,他有气无力地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快去把邻居李二苟请来,我或许还有救呢。”
第二天,天一亮,刘济民便来到二苟家,迎接他的是二苟的母亲,当她听完邻居来意后,便掏出一张药方说:“我儿子已回店里去了,但他临走时为你父亲留下三张药方,这是第一张药方”,济民接过了药方一看大为不解,药方仅为:“甘草4两(即克),水煎服。”他谢过李大娘,回家后对老父亲说,李二苟药方仅有甘草一味,怎能治好您的病呢?刘掌柜也感到迷惑不解,但既然这个后生能看出我有病,也许他能治。还是试试看吧!
哪知,服完一剂药,刘掌柜病好了一大半。于是令儿子济民又到李大娘家去讨第二张药方,药方上又只写着“甘草半斤,水煎服。”第二剂药服完后,刘掌柜可以下床走动了。这时李大娘便亲自登门送上第三张药方:“甘草一斤,水煎当茶喝,”服完三剂药方后刘掌柜的病完全好了,身体康复了。
这年年终,李二苟休假回家,刘掌柜大办酒宴,款待二苟。宴席间,刘掌柜和儿子向二苟他求教用甘草治顽疾的医理。李二苟说:“大伯常年炮制药材,每制一药,必先尝尝,久而久之,中了百药之*。而这甘草正好能解诸药之*。”刘掌柜听后甚为称赞道:“你小小年纪,竟这么精通药理,真是能者为师啊!”李二苟谦虚地说:“治这种病,是我师傅教的。一年前他也曾患过此病,也是用甘草一味治好的啊!”众人听了,十分钦佩不已。
地方名医不如一方明徒,奈何“名”人非明人?!
甘草故事3:一味甘草治肺部痰壅
一个病人感冒初愈后,没有听医生的告诫清淡饮食,连续吃了几天炸鸡翅,马上就咳嗽,咳吐*色痰浊,半个多月都没好。
在医院拍片,发现肺部有团阴影,病人就担心里面会不会长东西恶化。
老爷爷说,家里的垃圾只要及时清理出去,就不会臭气熏天。脏腑里的痰浊,只要及时排出去,就不会影响到全身。
病人说,那怎么把我肺部这团阴影排走呢?
老爷爷说,单用甘草能清热解*,祛痰止咳,排除肺部痰热痈肿。
于是教病人用80克生甘草煎汤服用,连服三天,病人咳痰日见清稀变少。最后咳止痰化,再去拍片,阴影不见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古方治肺痈初起,有单用粉甘草四两,煮汤饮之者,恒有效验。愚师其意,对于肺结核之初期,咳嗽吐痰,微带腥臭者,恒用生粉甘草为细末,每服钱半,用金银花三钱煎汤送下,日服三次,屡屡获效。若肺病已久,或兼吐脓血,可用粉甘草细末三钱,浙贝母、三七细末各钱半,共调和为一日之量,亦用金银花煎汤送下。若觉热者,可再加玄参数钱,煎汤送服。皮*者名粉甘草,性平不温,用于解*清火剂中尤良。
甘草故事4:复方甘草片缓急止咳
一个病人出外长途旅行,回来后,就一直咳嗽,严重时彻夜难眠,肺部好像有根绳子打结绷紧一样,不得放松,小指月一摸他脉象,弦紧,这明显是长途旅行,消耗过度,导致经脉拘急。
老爷爷说,要找到一味药,能够很快速地缓急的。
小指月说,白芍最能缓急了。
老爷爷说,缓急之余,还要能够止咳的,用甘草更好。大凡药物之味甘者性多平和,甘味纯者,缓和之力益强。
小指月说,而且甘还能补,补脾土可以缓解舟车劳顿之累苦。
然后老爷爷就叫病人直接用复方甘草片,一瓶还没吃完,咳嗽就好了。
甘草故事5:一味生甘草治老年阴道瘙痒
《养生必用方》记载,治阴下瘙痒,用生甘草一尺,切碎,煎水,熏洗之,每日三五次。
有个老妇人,经常阴道干痒,原来这是老年性阴道炎。
老爷爷说,那你平时做饭炒菜,自己不要吃酱油、味精、腐乳等调料。
这老妇人不解地问,为何呢?每天我都没有少吃这些东西啊。
老爷爷说,一般瘙痒,都离不开血分里面有*素,这时不断去清热解*,你未必有那正气去承受,倒不如从源头下手,直接清淡饮食,油少盐少,调料不要,你这顽固瘙痒到彻夜难眠的症状就会改善变好。
这老妇人听从老爷爷的建议,在口味跟脱离病苦两者之间,她毫不犹豫地舍去了口味,选择了脱离病苦。一旦吃清淡惯了,反而觉得口中有甘甜之感,这样连续吃了一段时间清淡饮食。
老爷爷又教她每天用生甘草30克煎水,趁热熏洗瘙痒处,等到温度适宜时,再坐浴。连续用一周后,阴道再也没有瘙痒了。
小指月说,看来生甘草解百*之功名不虚传,皮肤瘙痒,属于血*的,可以直用。
老爷爷笑笑说,不过还要配合清淡饮食,清者不咸也,如水之清澈,不含杂质调料。淡者不油垢也,如空气清新,无任何臭浊之气,人生在世,最后你会发现,洪福非福,清清淡淡的清福,身心才真正地受用。所以平淡才能长久。
甘草故事6:小儿夜啼乃心经有热
一小儿每天晚上十二点时就会啼哭不休,有时会哭闹到两三点,有时甚至会闹到天明,老爷爷问,小便怎么样?
他家人说,小便比较*。
老爷爷又说,这娃子平时是不是比较好动?
他家人说,是啊,一天到晚,没见他安静过。
老爷爷说,这是心经有热,小儿夜啼,用生甘草5克,加3克灯芯草即可。
孩子吃两剂后,晚上就不哭闹了。
老爷爷说,小儿夜啼,属于心经有热的偏多,用生甘草能够治疗是取它一方面能甘缓之意,另一方面又能清热解*,如果尿赤加灯芯草,舌尖红可加竹叶、栀子,受惊吓可加钩藤、蝉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记载:有一婴儿,每晚十一点啼哭不休,至天明方止,白昼饮食玩耍如常,一直七八天以来都是这样,唯独小便*赤,大便稍干,比较烦躁好动,随用生甘草6克煎汤,少量多次分服,当天即效。
甘草故事7:甘草调和众药
《用药法象》云,甘草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有个胃痛的病人,经常中脘部满闷,医生说这是心下痞,给他用半夏泻心汤,可吃完后,病人觉得这药好像是在打架,整个人坐卧不安,非常不舒服,他担心会不会药房抓错药了,是不是吃到假药。赶忙拿来竹篱茅舍,给善于识药辨药的老先生瞧瞧。
老爷爷说,药没有错,也没有假药。
病人苦恼地说,那为什么我吃药后,更难受呢?
老爷爷笑笑说,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夹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
病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老爷爷口中念什么经。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看你这汤方里甘草,只放到3克,调和力道不够,这干姜、*连都有10克,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必须要重用甘草,才能斡旋于寒热之间。
老爷爷点点头说,就像跷跷板,你两边能够上下转动,中间那地方一定要稳固,唯甘草能够坐镇中州,调和寒热,使药不争。
于是小指月从药柜子里抓出一把甘草,分成两包,每包都有5克,叫病人回去煎第二付药时,把甘草加进去,这样病人再吃,觉得完全不同,好像有天壤之别,前面那付药吃了难受,后面这付药吃了太舒服了,胃不痛也不胀。
真是明医用药,在平常药方基础上,稍加点拨一两味药,或调整剂量,往往出人意料,速见疗效。
甘草故事8:桔梗甘草汤治疗咽痛
一个慢性咽炎的病人,最近咽痛加重,伴口腔溃疡,口舌糜烂,没法吃饭。
老爷爷说,这是身体在自救,你身体消纳不了过多的肥甘厚腻了,所以身体自动都想让你饿饿瘦瘦,免得气有余化为火。
这病人用那沙哑的声音,有气无力地说,大夫,你看我这咽痛,每熬夜就加重,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你这已经不纯是咽喉问题了,长期消耗过度,咽喉通过沙哑来向你报信,叫你要节约透支啊!就像摩托车开得太快,便容易冒乌烟,发出各种杂音噪音。
病人马上就听出老爷爷话里藏机,你如果不懂得爱惜身体,那你医生也没法用药来代替病苦。
然后老爷爷给他用桔梗甘草汤。
小指月说,《伤寒论》上说,少阴病,咽痛者,可与桔梗甘草汤。
这病人吃完药后,咽喉不痛不沙哑了,而且口腔溃疡也好了。
小指月说,爷爷,没听过桔梗甘草汤能治疗口腔溃疡啊?
老爷爷笑笑说,我们是不是重用甘草啊。
小指月点点头。
老爷爷说,甘草第一它能补中益气,起到培土作用,土能伏火,所以顽固口腔溃疡,要加强身体土气,便可以伏住伏火。第二《神农本草经》讲甘草能够长肌肉,治金疮肿。你把这口腔溃疡看成是肌肉溃烂,或者一种疮肿,这时通过重用甘草,能助脾主肌肉更能加强,那疮口恢复得自然快。
小指月笑笑说,原来是这样,我也知道甘草能清热解*,疮口有热*,也可以清解,而且甘草能缓解止痛,疮口疼痛,是一种肌肉拘急,牵扯之感,用之可以缓解。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岳美中经验昔在山东时,曾治一患者咽痛如刀刺,曾用中西药无效,细察咽喉,局部不红不肿,诊断为少阴咽痛。病由少阴经气不能舒展所致。予服《伤寒论》之甘草汤,生炙甘草并用,以舒其痉挛,饮后二日,其痛若失。
李文瑞经验重用甘草治咽痛一般用量3~10g,重用15~25g,最大用至45g。李师认为甘草之清热利咽,解*消肿的功效,与抗炎,解*等现代药理作用相合。重剂用于咽喉肿痛,疗效颇佳。常在桔梗甘草汤中重用。临床主要用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服药期间,未出现浮肿、腹胀、钾低等副作用。
如治一女性29岁患者。患急性咽炎5天,症见咽痛音哑,咽部不爽,目赤干涩,纳食尚可,小便色*,大便通调,舌微红,苔*少津,脉滑数。证属热壅咽部,灼伤津液。遂予桔梗10g,生甘草30g,玉蝴蝶10g,蝉蜕5g,肥玉竹10g。服5剂后症状减轻,再进5剂病愈。之后随访未见复发。
甘草故事9:消药积
一个中医爱好者,因为浑身都是病,方才学习中医来,经常头痛耳鸣,稍微看书过度就眼花心烦,头中胀痛难耐,他感叹地说,看来,今生我与书无缘啊!他不知道服尽多少汤方药物,看到书上记载什么方子好,偏方妙,通通都拿来吃,而病痛却丝毫没有减轻之象。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请求能够治病解惑。
老爷爷摸起双关脉都弦紧有力,便说,你这脾气也比较急,身体气机也比较乱啊。
这病人说,大夫,我是因为身体差而导致脾气大,还是因为脾气大导致身体差?
老爷爷笑笑说,物质会影响到精神,精神也会反过来影响到物质,身心岂可分割视之。
老爷爷随手开了个看似无足重轻的的汤药,就用平胃散加上焦三仙。唯独不同的是重用生甘草15克,这病人怎么也看不明白老爷爷开这方子的道理,疑惑地问,大夫,我胃口还可以,也没有食积,你给我开健胃消食药,我是来治头痛耳鸣的啊?也是治心烦失眠的。可你这药跟我的病好像不相关。
老爷爷说,从你这脉象看来,中焦壅塞,气机转不开,而且长时间尝药试药,身体除了中焦壅塞气乱外,还有药*在里面,所以不管怎么样,先回复中焦旋转,降其胃气,解其药积,随后再做打算。
病人听后,很高兴,这思路超越平常,又似乎很符合他的状况,于是连吃三日汤药,马上觉得头痛减轻,胀满消除,胸中开阔,耳鸣发作次数减少。
于是再抓几付药来吃,苦恼了多年的头痛耳鸣,喝完药后,如热汤沃血,消融而去。
老爷爷笑笑说,像很多人长期试药,遍访名医,把自己培养成药罐子,这时用药就要跳出疾病,先帮他气机理顺,药*解清,恢复肠胃顺降之性,方是王道。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醉花窗医案》记载,一商人,平素急躁,常胸满不思饮食,腰酸短气乏力,医生以为肾虚,便用补益之药,谁知药后,诸症加重,后来又请一个医生,这医生便开平胃散加焦三仙之品,病人不解地问,我素无食积,你用消食药是什么道理?这医生笑着说,世人皆知平胃散焦三仙能消食积,不知它们更善于消药积,药积不解,胸中难以快利。病人便欣然服之,三日后胸中宽展,乃思饮食,气力倍增,诸症自愈。随后这医生感慨地说道,世人都知道药物治病为妙,但不知道用药不当,反而会为害。药*积在身体,反而会导致新的疾病,或者加重旧病,甚至搞得气机紊乱,升降混淆,吃医药之误也。先用消药积之法,乃可愈病。
甘草故事10:“国老”的由来
甘草作为人们颇为熟悉的中药,有“国老”之称。关于“国老”这个美称,据说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最先提出来的。
那是在梁武帝年间,陶弘景隐居句曲山(即茅山),研究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学,梁武帝多次礼聘,他却坚持隐居,而朝廷每遇大事就要向他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一日,梁武帝侍从又到句曲山,请陶弘景火速面君,不得有误。陶弘景情知事急,迅速进京。
原来,梁武帝连日来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众御医会诊无效。梁武帝便想到陶弘景了,他深知陶弘景不仅是道学思想家,而且对历史、地理也有研究,尤其是在医学方面造诣更为精深。
陶弘景见梁武帝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便处方:“国老(炙)、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2钱,水煎服。”众御医见之,不解“国老”为何物。陶弘景笑日:“国老者,甘草之美称也。甘草调和众药,使之不争,堪称国老矣。众御医点头叫好。梁武帝经陶弘景诊治,身体日渐康复。
他平时治疗的病人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几乎张张药方中都少不了一味甘草。有不懂医道的病人问陶弘景,说:“陶大人啊,为什么你给人治病,每副药里都有甘草呢?难道甘草能治百病吗?”陶弘景笑了,说:“我研究《神农本草经》多年,甘草可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好药啊。它本身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入药方中对一些性情猛烈或懒缓的药物,可以起到监之、制之、敛之、促之的作用。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使其更好发挥药效。在药的王国里,往小里说,甘草是和事佬。往大里说,甘草是国之药老。它发挥的作用就像一个国家的国老一样。我这样说,你可明白为什么我十方九甘草了吧?”病人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人们爱把甘草称作国老。
甘草拾珍
1、明代陆粲《庚巳编》记:御医盛寅(字启东)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而昏倒在地,其他御医无策,一民间医生自推荐配药煎而服之而愈。皇帝喜而问其故,答日:“非奇方妙药,因盛寅未吃饭而进药房,胃气虚,中诸药气之*,吾用甘草一味浓煎饮而去*而愈。”帝大喜而厚赏之。
按:凡在药房里头工作,体虚不耐药气熏陶者,平时可煮点甘草汤来服用,可以调和诸药,解百*。
2、张子琳经验甘草解草乌*曾有一老医生用草乌配川乌,用量稍大(各12g),病人服后半时许,发生颤抖,医生亦惊慌无措,抖作一团。后用生甘草煎汤服之始缓解。
按:甘草解*之功是广泛的,既可以解药物之*,也可以解食物之*。《本草纲目》提到,有个官员经常脑痛,太医跟他说你平时喜欢吃山珍海味,身体消化不彻底,囤积在那里腐败成读,上熏脑部。所以应该清淡饮食,配以甘草汤,一吃后,就*解痛去,神清气爽。
3、禹新初经验谭某,男,44岁。胃痛多年,医院钡餐,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每午后或半夜胃痛大发作,呕酸,不能进食,痛时曲腰按脘,受寒发作更甚,身体日弱,神疲力乏。就诊于余,察其脉象虚弱,舌淡红,苔嫩白,此中气大亏之候,治宜补中益气,当嘱购蜂蜜ml,加水ml,煮沸过滤,仍浓缩至ml,炙甘草15g,煎二次,约ml,加蜂蜜共煎一沸,冷却后,瓷瓶贮存,每日痛时服一次,每次约30~50ml。服药期间,禁食葱、炸、酸物。患者照方制服,复杯痛止,服完一料,疗效显著,继服一料,胃痛已止,再服一料,体强食健。嘱咐今后坚守“少食多餐”之法,期疗养得当,以竟全功。
按:疼痛剧烈到不能饮食,说明身体内经脉严重扭曲打结,加之病人久病必虚,脉弱力不够,所以急当补中益力气,加缓急痛,标本兼治,而甘草蜂蜜饮,既能补中气,又可以缓急痛,可谓是虚劳胃痛之良方,有类似小建中汤之意。古人云,阴阳俱不足者,当调之以甘药,小建中汤主之。可见病人长期久病用药,反复纠偏,身体因此而更显偏颇,唯独以甘缓之土气平稳之,方可令化源充足,诸症自平。
4、蒲辅周经验用甘草油治疗一切火*疮疖。蒲老说,我用甘草油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用之其效显著。价廉方便。甘草油制法:用大块的生甘草,刮皮,切细,研成粉,切勿用火焙,因为近火则清热解*之功减退,再用纯洁芝麻油或花生油,倒进瓦缸或玻璃缸,放入甘草粉,泡上三天,即可使用。
按:一小儿阴部长一疔疮溃烂,用甘草油涂抹其上,待干时再涂,数日之间,火消肿退,痛止,可见甘草油对于疔疮或者溃烂不愈之疮口,亦有修复作用。中科院阎考成先生,在山西碰到不少疮疖和痱子的患儿,刚开始用一般清热解*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容易反复,后来改用生甘草30克,马齿苋30克,忍冬藤30克,生大*30克,研成细粉,每次10克水煎服,一日可服用三次,一般五到七天痊愈,很少复发。从此阎氏便用此方治疗各种皮肤感染疾病,每每获效。对于荨麻疹湿疹等疾患,重用甘草,效果也不错。
5、赤脚民医:缓迫急,补脾土6、JT叔叔:一两缓诸药,三两起跳补中焦二两定方位,先以脾胃为集合点,再各自出发去做各自的事7、任应秋:甘草的主要作用在于甘温缓急,甘温多半扶阳,缓急多半为益阴的结果8、《药征》:甘草主治急迫也
甘草历史及现代应用:
在欧洲和西亚,甘草历史可追溯公元前年,在世界最早的法典mdash;mdash;《汉穆拉比法典》中,对甘草已有记载。公元前年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记述了甘草的使用(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
年,美国将甘草列为法定药物。年9月20日,日本电视台向世界播发了一条新闻,日本发现中国传统中药甘草,具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甘草对艾滋病病*的抑制率高达98%,故称战胜艾滋病的仙草。
宋代梅尧臣诗云: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南从荷蓧叟,宁入化龙陂。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晋代以前,我们祖先便知道甘草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解一千二百般草木*。”唐代药王孙思邈曾经说:“甘草解百*,药如汤沃雪。”并用甘草加土豆汁,其效乃奇,其验更速,如腹即安。如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一支篙等中*,以甘草、生姜、金银花水煎服解之;夭南星、半夏、禹白附中*,以甘草、生姜、防风水煎服解之;马钱子中*,用甘草、绿豆煎服解之。
日本汉医认为,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将有20%的病人会出现水肿、低血钾等现象。这些在医学界均有异议。我国古人医学家均不反对大剂量用甘草,但是要配伍得当。甘草令人阴痿,因甘草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
长沙萧琢如著《遁园医案》记载:盐山名医张锡纯曾见一奇案,有一农家人口众多,冬月塘涸取鱼,午餐煮而食。晚间,一妇初觉饱闷不适,不介意,次日人已经僵硬。全家再三追查,釜中除鱼汤和鱼骨头之外,尚有甘草四五寸长。问起故,其家女儿说,小孩哭闹,用甘草以食。釜中甘草可能由小孩遗落,而与之煮之。其妇娘家得知不依,其中一少年大吵大嚷说:“鲢鱼、甘草同食自古未有毙命,认为是有关人以谎言搪塞。果而,再用鲢鱼和甘草同煮与我食之。”说完此话还催促农家照办。并亲自拿鲢鱼和甘草放人釜中煮熟,当场吃尽,并笑话旁观者胆小愚昧。事毕当晚无事,次日晨该少年僵卧不起,一命呜呼。这样,妇人娘家无言而去。由此,张锡纯主张在用甘草时应以戒鲢鱼为妥。
《本草正》言“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药得之解其*,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一般认为甘草性平,和诸药而解百*,补虚缓急用炙,泻火用生。
附:甘草小结
一者,甘草之性味与炮用。
甘草性平味甘,其应用入药多炙用。试观张仲景《伤寒论》,其用甘草者,约七十方,均是炙用。只甘草汤、桔梗汤二方生用,盖取其清热解*。
二者,甘草之功效与用量。
纵观甘草之用,为益气补中,健脾养心,缓急止痛,清热解*,调和诸药。甘草之古方用量,有轻有重。何任教授临诊中调和诸药则用6克,而用于通血脉、缓急止痛,必用9克方为恰当。
三者,甘草之解*。
它于外症疮疡、喉症,作解*清热,亦不过生用6~9克。若作为解误食药、食之*,则与绿豆、黑豆合煎,当在9~12克之间,或更多。孙思邈云:“甘草解百药*,如汤沃雪。有中乌头、巴豆*,甘草入腹即定,验如反掌。方称大豆汁解百药*,予每试之不效,加入甘草为甘豆汤,其验乃奇也。”甚是。
四者,甘草之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比如古方麻*汤之用甘草,不使汗之太过;桃仁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之用甘草,不使下之过峻;四逆汤之用甘草,不使辛热过烈,均起“有制之师”之妙用。《汤液本草》认为甘草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名为国老……能安和草石而解诸*也。可见甘草调和之意。
五者,甘草之禁忌。
陶弘景认为:“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以为各方均可加入甘草。然则亦有禁忌之症。如水气胀满之证、浮肿病者,多不宜用。
有一妇人,见方中有甘草,辄曰:“我过敏!我过敏!”据告,“如服甘草,浑身不舒,头昏脑胀”。可见虽为极个别之例子,然亦不可不知。《金匮》*芪桂枝五物汤,乃桂枝汤加*芪,倍干姜,而独去甘草,以治血痹身体不仁。不用甘草者,使其药力猛捷!
六者,甘草之反药。
医籍所载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等,医家常引以为戒。但细检各家著述,亦有并用不悖者。如古治痰癖方,有用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劳瘵,莲心饮与芫花同用。此等配伍,亦惟深达精微用药者始可知。
七者,炙甘草汤勿去酒用。
甘草不必一定配合酒用。然以炙甘草汤而言,炙甘草为主药,原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酒行药力,通血脉为佐使之用。酒经煮煎,失其烈性,有益无害。何任教授常以本方治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风湿性心脏病等见心悸、气短、脉结代、舌淡少苔者,嘱煎时加酒适量,往往有显著疗效。
八者,甘草之药理副作用。
历年报道,谓甘草药理试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对脂代谢、镇咳、抗惊厥、抗肿瘤等有作用,其*性甚低,但如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对此,应予引起注意。
九者,甘草的两个疑点。
甘草虽然是“国老”级别的中草药,药用价值特别高,但是关于它的药用和搭配方面还存在着两个疑点。
一点就是甘草“令人阴不萎”是否属实,现在有人认为甘草可以降低人体性功能,导致男子阳痿;
另外一点就是甘草不能和鲢鱼合用,因为二者合用会产生剧*,威胁食用者的生命安全。
现代本草:甘草1
名称:甘草
类别:补益药
拼音:GANCAO
拉丁:RadixGlycyrrhizae
别名: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产地:内蒙古、山西、甘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为佳,体重实,粉性足。春季产者体轻松发糠、粉性小。挖取根部和根茎,趁鲜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本草图经》云:“今陕西河东洲郡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山西隆庆州者最胜。”现今甘草主产内蒙古,称“西甘草”东北及河北、山西等产称“东甘草”。
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禁忌: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现代本草:甘草2
甘草(药材名称:RadixGlycyrrhiza),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昧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土丘陵地带。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英文名:Licorice
药材学名:RadixGlycyrrhiza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药材特性: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
生长条件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土丘陵地带,在引*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
品牌种类
别名:国老、国老草、蜜草、蜜甘、美草、棒草、甜甘草、甜草、甜草根、甜根子、红甘草、粉甘草、粉草、?草、灵通、主人、大嗷、偷蜜珊瑚肉。
商品名:目前甘草商品一般分为东甘草和西甘草两种。
东甘草:又名东草。为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者。
西甘草:又名西草。为产于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等地者。
此外还有以下传统商品名称。
粱外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者。
王爷地草: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者。习惯认为梁外草及王爷地草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西镇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及宁夏陶东,平罗一带者。属于西草。
上河川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一带者。属于西草。
边草;产于陕西北部靖边、定边一带者。属于西草。
西北草;产于甘肃民勤、庆阳、张披、玉门等地者。属于西草。
下河川草:产于内蒙古包头附近的土默特旗,托克托和林格尔辞地者。属于西草。
东北草:产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哲盟、呼盟等地者。属于东草。
*草:产于*者。扁于西草。
皮甘草:又名带皮甘草、带皮草、皮草。为采收加工后保留栓皮者。
粉甘草:又名刮皮甘草,刮皮草,白粉草,粉草。为采收加工后刮去栓皮,切成长段者。
把甘草:为在加工过程中切成长段,扎成把者。
甘草节:又名粉草节、草节。为甘草根及根茎中充填有棕黑色树酯状物质的部分。
甘草头:又名疙瘩革、疙瘩头。为甘草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
甘草梢:又名草梢、生草梢。为甘草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
均以皮细而紧、质竖体重、红棕色、粉性大、甜味浓、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处方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
处方中写甘草,生草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偏于清热解*。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
草梢、甘草梢、生草梢均为甘草根的末梢或细根,洗净,切小段入药者。偏于清热利尿。
生长习惯
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生甘草能清热解*,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西方国家大量进口甘草,从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时机,甘草作用更好,退耕还林,建山川秀美工程,水土保持作用更强。陕北农民和西部人们反映,把甘草种子随便撤到地上即可出苗,抗旱性特强,甘草生长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
甘草用途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食物中*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小贴士:
甘草与大豆合用:解*功效好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版权声明:
1、文源:蒲公英团队网络收集,包含有小郎中学医记网络收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