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量子全息生命科学四全息基础生理诊断脉
TUhjnbcbe - 2021/1/23 3:2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第十八节传统脉法精髓导读

《急备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汲取《*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伤寒禁忌十五条,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循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以上摘录自百科

1、《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脉法(凡十六类)

指下形状第三

2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指下。)

2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之乃得。)

2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

2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2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2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2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薄,一曰按之如欲尽绝。)

2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张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乃为弦也。)

2紧脉,数如切绳状。

2(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2迟脉,呼吸三至,来去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2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脉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2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与阳同等。)

2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即无。)

2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动摇。

2伏脉,极重指着骨乃得。(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

2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指下无,两旁有。

2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如软。《千金翼》软作濡。)

2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2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然。(一曰沉浮皆得。)

2促脉,来去数,时一至。

2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结者生。

2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

2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2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

2弦与紧相类。

2软与弱相类。

2浮与芤相类。(又曰浮与洪相类。)

2微与涩相类。

2沉与伏相类。

2缓与迟相类。(又曰软与迟相类。)

2革与实相类。

2、《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脉法(凡十六类)

分别病形状第五

2脉数在腑。脉迟在脏。脉长而弦,病在肝。(《脉经》作出于肝。)

2脉小血少,病浮,病在肺。

2脉大而坚(扁鹊云:小而紧,)病在肾。

2脉滑者,多血少气。

2脉涩者,少血多气。

2脉大者,血气俱多。

2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

2脉小者,血气俱少。

2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

2脉沉细滑疾者热。

2脉迟紧为寒。(《脉经》云:洪数滑疾为热,涩迟沉细为寒。)

2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

2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

2脉小弱而涩,谓之久病。

2脉浮滑而疾,谓之新病。

2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

2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

2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

2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

2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

2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

2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

2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

2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又云:病浸淫疮。)

2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

2脉左转而沉重者,气微,阳在胸中。

2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

2脉累累如贯珠不前,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

2脉累累如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

2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血也。

2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

2脉前大后小,头痛目眩。

2脉前小后大,胸满短气。

2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2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

2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太素》作滑)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

2短而急者,病在上。

2长而缓者,病在下。

2沉而弦急者,病在内。

2浮而洪大者,病在外。

2脉实者,病在内。

2脉虚者,病在外。

2在上为表,

2在下为里。

2浮为在表,

2沉为在里。

2滑为实为下。(又为阳气衰。)

2数为虚为热。

2浮为风为虚。

2动为痛为惊。

2沉为水为实。(又为*疰。)

2弱为虚为悸。

2迟则为寒。

2涩则少血。

2缓则为虚。

2洪则为气。(一作热。)

2紧则为寒。

2弦数为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2弦为痛痹。(一作浮,为风疰。)

2偏弦为饮。

2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涩涩恶寒。

2脉大寒热在中。

2脉伏者霍乱。

2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2凡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此等其脉并紧。

2浮而大者,为风,又为中风头重鼻寒。

2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

2滑而浮散者,瘫痪风。

2滑为*疰。

2涩而紧痹病。

2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2大坚疾者,癫病。

2弦而钩,胁下如刀刺,

2状如蜚尸,至困不死。

2紧而急者遁尸。

2洪大者,伤寒热病。

2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

2浮而滑者,宿食。

2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

2短疾而滑,酒病。

2浮而细滑,伤饮。

2迟而涩,中寒有结。

2快而紧,积聚有击痛。

2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病(一作痹病。)

2迟而滑者,胀。

2盛而紧者,胀。

2弦小者,寒。

2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2紧而滑者,吐逆。

2小弱而涩,胃反。

2迟而缓者,有寒。

2微而紧者,有寒。

2沉而迟者,腹脏有冷病。

2微弱者,有寒少气。

2实紧,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时时利者,难治。(一作时时呕稽难治。)

2滑数,心下结热盛。

2滑疾,胃中有热。

2缓而滑,曰热中。

2沉而急,病伤暑,暴发虚热。

2浮而绝者,气病。

2大而滑者,短气。

2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咳嗽。

2沉而数,中水,冬不治自愈。

2短而数,心痛心烦。

2弦而紧,胁痛,脏伤有瘀血。(一作有寒血。)

2沉而滑,为下重,亦为膂痛。

2脉细而滑,按之虚,因急持直者,僵仆从高堕下,病在内。

2微浮者,秋吉冬成病。

2微数,虽甚不成病,不可劳。

2浮滑疾紧者,以合百病久易愈。

2阳邪来见浮洪。

2阴邪来见沉细。

2水谷来见坚实。

2脉来乍大乍小,乍长乍短者,为祟。

2脉来洪大袅袅者,祟。

2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者,土祟。

2脉与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2弦小紧者,可下之。

2紧而数,发寒热,必下乃愈。

2弦迟者,宜温药。

2紧数者?(文字缺失)

3、《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脉法(凡十六类)

三关主对法第六

诸浮、诸沉、诸弦、诸紧、诸涩、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头部)。若在关上,胃以下病。

寸口脉主对法:

2

2手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左右同法。

2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2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2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2寸口脉沉而坚者,病在中。

2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2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热及疝瘕,小腹痛。(热,一作气,又作中。)

2寸口脉沉而弱,发必堕落。

2寸口脉沉而紧,苦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

2寸口脉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为风水。

2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即为血实,滑即为气实,血气相搏,入脏即死,入腑即愈。

2寸口脉沉,胸中短气。

2寸口脉沉而喘者,寒热。

2寸口脉浮而滑者,头中痛。

2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滞气宿食。

2寸口脉弦而紧,弦即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水流走肠间。

2寸口脉紧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气。

2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翼》云:亦为伤寒头痛。)

2脉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头痛。

2寸口脉弦大,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2寸口脉微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烦;当烦不烦,与极汗出。

2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

2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

2寸口脉缓而迟,缓即为虚,迟即为寒,虚寒相搏,则欲温食,食冷即咽痛。

2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寒气相搏,则绞而痛。

2寸口脉迟而涩,迟即为寒,涩为少血。

2脉来过寸入鱼际者,遗尿。

2脉出鱼际,逆气喘息。

2寸口脉实者,心劳。

2寸口脉如羹上肥,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

2两手前部阳绝者,苦心下寒*,喙中热。

2寸口脉偏绝,则臂僻不遂,两手俱绝者,不可治。

2寸口脉来暂大暂小者,阴络也,苦阴风痹,应时自发,身洗洗也。

2寸口脉来暂小暂大者,阳络也,苦皮肤病,汗出恶寒,下部不仁。

2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炙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2寸口脉紧,苦头痛,是伤寒,宜服麻*汤发汗,针眉冲、颞,摩伤寒膏。

2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麻*茱萸膏,令汗出。

2寸口脉数,为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脘,服除热汤。若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间烦满而渴者,宜服知母汤。

2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期门、章门。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以药敷熨之佳。灸诸治风穴。

2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2寸口脉弦,心下,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

2寸口脉弱,阳气虚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汤、内补散,将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脘补之。

2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汤,自养调和饮食,针胃脘(一作三里)补之。

2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土汤,灸膻中。

2寸口脉伏,胸中逆气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2寸口脉软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地*汤、薯蓣丸、内补散、牡蛎散,并粉身,针太冲补之。

2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茱萸丸,调和饮食以暖之。

2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则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热宜服竹叶汤、葛根汤,寒宜服茱萸丸、生姜汤。

2寸口脉细,发热呕吐,宜服*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及灸中府

关脉主对法:

2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2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2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必吐逆,是为病方欲来,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2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关上脉弦而长(《翼》作大),有痛如刀刺之状,在脐左右上下。(《脉经》云:有积在脐左右上下。)

2关上脉涩而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胃中。

2关上脉大,而尺寸细者,其人必心腹冷积,瘕结聚,欲热饮食。

2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疟状。

2

2关上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脘,先泻后补之。

2关上脉紧,心下苦满痛,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加大*二两佳。(《脉经》云:又大*汤两治之佳。)针巨阙,下脘泻之。

2关上脉微,为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

2关上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汤(一作丸)、除热汤,针巨阙、上脘泻之。关上脉缓,不欲食,此脾胃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及针章门补之。

2关上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朴硝麻*汤、平胃丸,(一作紫菀汤、人参大平胃丸。)针胃脘泻之。

2关上脉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脉弦胃气虚,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关上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且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即寒起,宜服竹叶汤,及针胃脘补之。

2关上脉虚细,腹满,宜服生姜汤、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脘。

2关上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宜服干地*汤、四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2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宜服生地*并生竹皮汤,灸膈俞。若重下去血,针关元,甚者服龙骨丸。(关元一作巨阙。)

2关上脉伏,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止溏泄便止。

2关上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脘,先泻后补之。关上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汤,针胃脘补之。

2关上脉软,苦虚冷,脾虚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

2关上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

2关上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2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

尺脉主对法:

2尺脉浮者,客阳在下焦。

2尺脉弱者,下焦冷,无阳气,上热冲头面。

2尺脉弱寸强,胃络脉伤。

2尺脉偏滑疾,面赤如醉,外热则病。

2尺脉细微,溏泄冷利。(《素问》云: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2尺脉虚小,足胫寒,痿痹脚疼。

2尺脉涩,下血不利多汗。(《素问》云,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2尺脉沉而滑者,寸白虫。

2尺脉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

2尺脉大者,热在脬中,小便赤痛。

2尺脉粗而热者,谓之热中,腰胯疼,小便赤热。

2尺脉按之不绝,妇人血闭。与关相应和滑者,男子气血实。妇人即为妊娠。

2尺脉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妇人月水不利。

2尺寸俱软弱,内愠热,手足逆冷,汗出。

2尺寸俱沉,关上无有者,苦心下喘。

2尺寸俱沉,关上若有,苦寒心下痛,阴中冷,脚痹。

2尺寸俱微,少心力,不欲言,气血不足,其人脚弱短气。

2尺寸俱数,手足头面有热。俱迟,有寒,手足头面有冷风。

2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瞿麦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2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2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针气海。

2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2尺脉缓,脚弱下肿(一本无此四字),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瞿麦散,针横骨泻之。

2尺脉滑,气血实,经脉不利,宜服朴硝煎大*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2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气海泻之。

2尺脉弱,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茯苓汤,针关元补之。

2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

2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汤,灸丹田、关元。

2尺脉伏,小腹痛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针关元补之。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2尺脉软,脚不收,风痹(一本无此五字),小便难,宜服瞿麦汤、白鱼散,针关元泻。

2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

2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针气海、关元泻之。

2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一两,利其大便?(文字缺失)

4、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脉法(凡十六类)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凡三部脉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者,脉呼吸八至细数吉。

《千金翼》云:

2人大而脉细,

2人细而脉大,

2人乐而脉实,

2人苦而脉虚,

2性急而脉缓,

2性缓而脉躁,

2人壮而脉细,

2人羸而脉大,

2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

2凡妇人脉欲常濡弱于丈夫,

2小儿四五岁者,脉自快疾,呼吸八至也。

2三部脉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

2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涩,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

2三部脉实而长,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部脉羸非其人,病得之死。

2三部脉粗,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2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

2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2三部脉软,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反死,卒病得之生。

2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

2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

2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2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2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必死。数而软,蛊*病得之生。

2三部脉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2三部脉连连如蜘蛛丝,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2三部脉如霹雳,长病得之死。

2三部脉如角弓,长病得之死。

2三部脉累累如贯珠,长病得之死。

2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2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四日死。(《脉经》云:十日死。)

2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

2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2三部脉急切,腹间病,又?(文字缺失)

药王孙思邈对脉法的贡献绝不输于在药物上的成就,主流医学对他的评价和理解过多的停留在药物或者说方剂学的范畴,实际上如果没有神乎其技的脉法,在诊断科技相当落后的那个时代,你觉得还有什么其它手段可以支持他走到如此的高度?造成今天的局面,很大的原因是脉法传承的断代与遗失。

我反复的强调脉法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我会脉法。古人没有太多选择,望、闻、问、切成为当然的选择。

在四诊中,其它的方法,要么看的是一段时间的生成结果,要么是基于某种理论的推导,要么是基于大量的经验指导,有一个时间的延迟和推导概率的因素,只有脉法可以最精准的对当下的调理手法甚至药物的反应做出最直接和直观的判断,也就是说,只有脉法是最高效的。

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再好的检测手段也不是大多数人在学习和运用的时候能够随时得到支持的,你要么等待,要么自己去找结论。医院里,也仍然有大量的案例无法得到合理的诊断支持,你要怎么办呢?

没有哪种诊断方法比脉法来的更直截了当!

第十九节综合脉象与医学疾病

很多时候,寸、关、尺各部是需要综合运用的。有很多的脉象,贯穿两部、三部甚至更多,或者需要左右手合参,在整体上来把握才能考察清楚。

比如看弦脉,细小的弦脉出现哪里,代表哪里的疼痛。大范围的就要看两三部了。

比如说,二指同按,寸关沉弦,为后背疼。至于缘由,可以看胆囊位,脉涩或有隆起,确定为胆囊炎症引起的后背反射疼痛。若胆囊无事,看阳溪穴,有异常跳动,为颈椎病引起后背不适。还要看生殖区,曲骨附近疼痛,颈椎、肩膀必然不好。也要看两关脉,偏大筋出现细弦脉,甚至右关偏大筋动脉显现,说明胸口气滞严重,膻中心疼,反射至后背疼痛,以至阳穴为最。

二指同按,关尺沉弦,多为腰疼。接着看两肾,肾脉虚涩,以酸为主,腰不耐久。两肾细弦脉,抽动,腰部疼痛在两肾俞穴及附近。再看右关偏内隆起,心气瘀滞,后腰腰椎多半膨出。再看左关副脉,胃脘寒紧,后腰多半内陷。如果寸部见痰湿脉和小动脉,提示肺部问题,后腰两臀部酸痛,大肠俞会出现囊肿。

三部同弦,腰酸背痛,寒极重,为太阳经病。尺下同弦,腿脚不利。寸部弦脉最显,寒在头为主。尺脉最弦,寒在下焦。

当然这种情况,直接看背脉是最方便的,筋索隆起。隆起在哪个部位就代表哪个部位的问题。

有些人的脉象,左右强度不一致,一边洪大、滑数,一边虚陷、冷涩。多为中风后遗症。有些是小中风,自己不知道,却感觉身体一边轻一边重或一边冷一边热,都是危险的信号。

有些西医的病名,属于综合性的指标,在脉法里并没有唯一、明确的指标,必须要通盘考察。比如糖尿病,以全息基础诊断脉法的范畴,没有办法直接得出结论,但是依然不妨碍我们通过脉法观察到其内在的异常和区别,为调理提供有力依据。

糖尿病百科:

Ⅰ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Ⅱ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的起因无非是肝、脾、肾以及胰腺的综合功能损坏,1型糖尿病为诸虚证,2型糖尿病为诸实症。

Ⅰ型糖尿病一派虚寒之症,气血明显不足。脉象显示脾、肾阳虚,吸收少,骨髓营养不良,生血不足;血不足,肝虚心力弱,代谢低下,肝、脾、肾、胃、胰炎症滋生。肾阳虚,尿多。脾炎症,口渴多饮水。胃有浅表性炎症,进食即安。此种人若好吃生冷寒凉之物,胃纳呆,发作更甚。

Ⅱ型糖尿病是典型的富贵病,为实症、淤症、痰湿症的综合。脉象显示血管胀满,尤其是心脑血管为甚。脂肪肝是典型特征,肝的解*和清洁功能低下,并且抑制脾脏的运化,表现在动脉为粥样化脂肪类堆积,在静脉为淤泥沉降阻塞静脉瓣膜,其结果都为血管硬化、曲张甚至梗塞,血压、血脂、血黏度高。同时有脾脏肿大的现象,脾脏炎症,即脾火旺,口干舌燥,唇干,饮水不解。又有肾阴不足之症,阴虚火旺,膀胱见炎症,小便*赤、不利、急、频。肾水肿或囊肿,夜尿多。

由上所见,Ⅰ型糖尿病要以补虚升阳驱寒为主,Ⅱ型糖尿病要以清淤化痰、滋阴降火、清淡饮食、远离大鱼大肉为主。前者做加法,后者做减法,顺之者安,逆之者危。

两种糖尿病相同的地方都在于胰腺功能的损坏,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胰腺虽然是消化器官,更是情感器官,极端的怨恨情绪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为医者不可不察。

再来看看高血压,

西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高血压百科:

原发性高血压: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由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所致,以及内分泌性高血压。

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

理想血压(/80mmHg),

正常血压(/85mmHg),

正常高值(—/85—89mmHg),

1级高血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mmHg),

3级高血压(≥/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全息诊断脉法认为考察血压首先要有大局观,人身体的血压在各部并不是一样的,正真健康的人当然比较均衡,一旦失衡,那就千奇百怪了。有上实下虚、下实上虚、左实右虚、又实左虚,更多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局部之虚实。实处血压必高,虚处血压必低。

要以一处来检测全身的血压确实很难,除了中医的脉法以外我不知道还有哪种更简单快捷的技术了,全息诊断脉法以研究血管为主要突破口,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检测血压的脉法机制是这样的:

当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射出进入血管,引起血管扩张,指下见脉搏的鼓荡之力,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血管回复,压力下降到本来位置,指下见到的基础压力为舒张压。

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以指下压力不温不火为理想值,稍见有力或略感疲软亦为正常,脉来顶手是收缩压高,脉落还硬是舒张压高。以血管扩张的顶手力度来定收缩压的高低,以血管松弛的硌手硬度来定舒张压的高低是非常直观的方法,只需要借助西医的检测报告或者血压计体会一些实际的例子就可以精准的建立指下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际上这种对应能力在估算病灶大小的时候也是需要的。

影响血压的因素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血量,二是血管空间,二者的比值决定血压的高低。其中血管空间又直接受温度和血管内异常滞留物的影响,使血量与空间的比值发生改变。而通过外部调控也可以使进入循环系统的血量改变,或者使已经淤滞的循环系统重新开通,淤血得以重新利用,从而改变血压。

所以我们可以把高血压分为局部高压和整体高压两种情况来分析。

局部高压实际上是由血管的局部淤堵引起的,轻度的局部高压引发各种疼痛,严重的局部高压引起血管曲张变形甚至破裂,比如脑溢血。局部高压带有隐秘性,当整体的血压还大致正常的时候,这些地方已经比较危险了,好比是人体内的地雷,人体的血压升高一点点,这些地方就升高很多了。所以局部高压用血压计是不大好检查的,在全息诊断脉法里,所有局部异常跳动的点、膨大物都可以定义为局部高压。

整体高压可以分为实性高血压和虚性(代偿性)高血压以及寒性高血压三种。

实性高血压很多时候实际上就是富贵病,吃得太多、太好,肝脾功能超出负荷,气血旺盛,动脉、静脉血管里面的痰湿物、沉淀物以及脂肪类任意一种太多,收缩压和舒张压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实性高血压以热为多见,人红光满面,中气十足,脉见血管饱满,曲张,顶手有力,呈现旺象,为实症。调理的时候要以泻为主,严禁补法。

虚性(代偿性)高血压实际上是低血压,肝肾功能不足,缺血,心跳无力,常胸闷、心慌、心悸、易疲劳,人的体温偏低,怕冷。整体脉象虚陷,左关主脉常细涩无力。在受寒、紧张和劳累的时候血压变化比较明显,心脏由于吸不到血,全身血管代偿性收缩,心跳加快,呈现一种虚假的高压,表现在收缩压比较高,舒张压反而偏低。虚性(代偿性)高血压在平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偏低的,是一种虚证,有时候一杯红糖水或者几粒奶糖就能解决问题,调理的时候要以补法为主,稍泻即晕。

寒性高血压是由肝肾功能受损引发的淤症,主要是静脉系统的沉淀物太多,血液循环变慢,表现为身体偏寒紧僵硬,脉整体性沉、紧、弦。人表现出一种寒象,受外界的寒凉血压升高更加厉害,而且往往舒张压高于收缩压,所以这种人喜热怕寒。调理的时候要清肝、补脾阳肾阳、活血。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同一个病症,中西医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采取的措施,更是截然不同。西医对病理性的变化观察是无与伦比的,但更多的只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量子全息生命科学四全息基础生理诊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