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为毛茛科植物川赤芍、芍药、草芍药的根。白芍以产于浙江杭州以及东阳、磐安、缙云等地者品质最优,前者称杭白芍,后者称东白芍。赤芍产后地较多,大多以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现锡林郭勒盟境内)、昭乌达盟(现赤峰市境内)、哲里木盟(现通辽市境内)所产者品质最优,统称西赤芍。《神农本草经》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伤寒论》入34方次;《金匮要略》入35方次。
01
原文考证
最简方(2味):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
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29、30)。《伤寒论》认为,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可见仲景对此汤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是相当肯定的。
枳实芍药散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二十一),腹痛也是挛急性的症状。
最大量方(6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
小建中汤治“腹中急痛”(),“心中悸而烦者”(),“虛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妇人腹中痛”(六)。
桂枝加芍药汤治“腹满时痛”()。
桂枝加大*汤即桂枝加芍药汤加大*,主治“大实痛者”()
提示大剂量芍药治疗腹痛。
加味方:小柴胡汤、通脉四逆汤、白散、防己*芪汤、桂枝加芍药汤。
小柴胡汤条下:“若腹中痛者,去*芩,加芍药三两”(96)。通脉四逆汤条下:“"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白散方条下:“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防己*芪汤条下:“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二)。桂枝加芍药汤为桂枝汤加芍药,治“腹满时痛”。
提示腹痛时,仲景必用芍药。
减味方:通脉四逆汤、真武汤。
通脉四逆汤条下“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真武汤条下:“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反过来看,则芍药能用于便秘者。另外,咽喉疼痛者,不是芍药的应用指征。
02
仲景方根
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方如枳实芍药散治产后腹痛(二十一),四逆散治四肢冷而腹痛或泄利后重(),大柴胡汤治“呕不止,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者”(十),麻子仁丸主治便秘()。
芍药*芩:主治下利伴心中烦脉数者。方如*芩汤治下利、脉数(、),*连阿胶汤治“心中烦,不得卧”()。
芍药甘草桂枝:主治自汗出、气上冲、腹痛、羸瘦而悸者。参见“桂枝”条。
芍药甘草附子:主治脚挛急、腹痛、恶寒、脉微欲绝者。方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芍药甘草汤证见“恶寒”者(68),通脉四逆汤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见腹痛时。
芍药桂枝*芪:主治身体麻木疼痛、汗出、恶疮、水肿、小便不利者。参见“桂枝”条。
芍药当归川芎:主治腹痛、月经不调、妊娠病。方如芎归胶艾汤治“妇人有漏下”“妊娠腹中痛”(二十),温经汤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月经不调(二十二),当归芍药散治“妇人怀妊,腹中痛”(二十),当归散用于妊娠保胎(二十),奔豚汤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八)。
芍药附子白术茯苓:主治关节痛,腹痛、恶寒、眩悸、脉沉者。方如真武汤治“心下悸,头眩”(82),“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附子汤治“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背恶寒”()。
经方中含芍药的方剂见表2-1。
表2-1组成含芍药的经方一览表
03
药证发挥
芍药主治脚挛急,兼治便秘。
所谓的脚挛急,为下肢肌肉痉挛疼痛,屈伸不利,步履困难。《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专方。《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用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不仅仅是肌肉的痉挛疼痛、无法走路,还包括腰腿痛、膝痛、下肢抽筋、下肢冰冷麻木、下肢皮肤发黑、下肢静脉曲张及血管血栓、下肢浮肿、下肢皮肤溃疡、足跟痛、足底皮肤皲裂等,都有应用芍药的可能。对这一特征,著者称之为“芍药脚”。
“脚挛急”的延伸,为肌肉的痉挛状态。如胃痉挛、肠痉孪、腓肠肌痉挛、脏器平滑肌痉挛、膈肌痉挛、尿道括约肌痉挛、阴道痉挛、躯干骨骼肌等导致的疼痛,均属于芍药证。其疼痛呈痉挛性,有紧缩感、针刺样或电击样,并有阵发性的特点,也即张仲景所谓的“急痛”“时痛”。或者出现肌肉的坚硬、拘挛、运动受限等。如“口噤不得语”“柔痉”。另外,面肌痉挛、支气管痉挛、胆管痉挛、血管痉挛等虽没有明显的疼痛,但也可以考虑使用芍药。芍药有“缓急”的功效。
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为适宜。本人经验,芍药量至30g以上,就有通大便的作用。《伤寒论》条有“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可反证芍药这一作用。另外,芍药也能“利小便”(《神农本草经》,含有芍药的真武汤、桂枝茯苓丸等确实可以用于肝硬化腹水以及肾病水肿。
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患者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临床上若见肌肉松柔者,大便不成形、日行多次而无腹痛者,就应慎用芍药。
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方如芍药甘草汤。芍药配*芩清热止利,方如*芩汤。芍药配桂枝通阳止汗止痛,方如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配当归调经止痛,方如当归芍药散。芍药配丹皮凉血化瘀止痛,方如犀角地*汤、桂枝茯苓丸。芍药配枳实除满痛,方如枳实芍药散、大柴胡汤。芍药配大*通便止腹痛,方如大柴胡汤、麻仁丸。
张仲景使用芍药有两个剂量段: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芍药要大量,4-6两。如果配合附子,或配合*芩等,或配合桂枝,或配合*芪桂枝,则不必大量,2-3两即可。
《伤寒论》芍药不分赤白,宋代以后芍药才有白芍与赤芍之分。根据传统用药习惯,痉挛性疾病用白芍较多,如果舌质黯紫,或血液黏稠者,或为血管疾病者,使用赤芍比较多。
04
常用配方
(1)芍药20g,炙甘草20g(《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应用:本方是解挛急的基本方。各种肌肉痉挛性疾病及以脚挛急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均可使用,如腓肠肌痉挛、不安腿症、下肢周围血管病、坐骨神经痛、哮喘、癔症、消化性溃疡、习惯性便秘、痛经等均可使用。近代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用于治疗胃痛、肝病等。更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可治疗阳痿。芍药、甘草的比例,原方为1:1,用量为各四两,但后世应用则比例不一,有12:1~3:1不等,如《怪疾奇方》治疗大腿疼痛,用芍药3两,甘草为1两。《魏氏家藏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六半汤,即芍药6两,甘草半两。本方芍药用量亦大,著者常用至30g以上,甚至有达者。
(2)芍药15g,甘草15g,附子10g(《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应用:本方主治腰腿痛而恶寒、脉沉者。对于芍药甘草汤证见精神萎靡、脉弱、脉沉者,也可用本方。本人多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肿瘤疼痛、肝硬化等。
(3)芍药80g,当归15g,川芎15g,泽泻40g,白术20g,茯苓20g(《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应用:以腹痛、月经痛、水肿为特点的各种内科及妇产科疾病均可使用。泌尿道结石出现腹痛时,也可使用,不过方中的当归、川芎等用量必须加倍。参见当归条下。
(4)芍药30g,桂枝15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2枚,饴糖30g(《伤寒论》小建中汤)
应用:本方适用于腹急痛,喜按,心悸动,舌苔薄者。本方是保肝药。本人多用于慢性肝病,尤其是具有脚挛急、腹壁比较紧张者。赤芍、白芍均用,但用量宜大。根据汪承柏教授经验,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可以大剂量使用赤芍,量至6Og。
05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芍药之任莫重于小建中汤,其所治若烦、若悸、若里急、若腹满痛,为阴气结无疑……是以芍药之血证多拘急腹痛也。”
《药征》:“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曰腹痛、曰头痛、曰腹满、曰咳逆、曰下利、曰排脓、曰四肢疼痛、日挛急、曰身体不仁,一是皆结实而所致也。其所谓痛者,拘急也。若夫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桂枝加大*汤,皆以芍药为主药,而其证如此。由是观之,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明也。”
|文章摘自《张仲景50味药证》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