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临江近海一带的人,在煮鱼汤的时候常常会加入一些新鲜的紫苏叶,去腥又暖胃。关于紫苏,还曾有一个和螃蟹有关的传说。说是有一年一位名医云游到某地,正赶上九九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楼里比赛吃螃蟹,看谁吃得又快又多。这里的螃蟹个个体肥爪壮,那群人吃得满嘴流油,一旁的蟹壳已经堆成了小山。名医便上前劝阻,但正赶上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根本没人听,名医叹了口气走开了。没过多久,这群吃完螃蟹的人突然开始捂着肚子叫痛,有一个疼得在地上打滚,酒楼老板慌忙向名医求救。名医便在酒楼附近的洼地里采来一些紫色的叶子,让老板煮水后给这些人服下,没多久后疼痛便缓解了。名医又发了一些叶子让他们带回去,这群富家子弟又羞又愧,千恩万谢地走了。在这个故事中,名医所用的叶子正是古籍所称能解“鱼虾蟹*”的紫苏叶。年《上海中医药杂志》中也记载过湖南中医俞正求用紫苏治疗鱼胆中*的医案,可见其确有一定疗效。细解本草
紫苏叶,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气滞呕吐以及鱼蟹中*等证。紫苏除叶外,梗亦可入药,一般来说紫苏叶子在感冒的情况下用得多,苏梗在肠胃不适伴气滞疼痛的情况下更为合适。紫苏茎秆中空,符合本草学“中空则能通”的观点,但本草中有行气止痛功效的草药颇多,家常所用的紫苏有何特别呢?紫苏的特别在于其颜色,多数草本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成熟的紫苏叶是紫红色的,中医便认为它不仅入气分而且可以入血分,“通行”的力度更加深入。脾胃中血络甚多,气滞不通时不仅气分受阻,也常兼有血滞不通的现象,此时用上紫苏便可兼行气血,效果来得更好更快。同时,中医里也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充足的血液供应于体表,才能使得感冒中的人有足够的“资源”去出汗。因此对于一些体虚又兼有外感的人也会用苏叶解表,它能够调动更深层的血气供应于表,使人体能够汗出而邪气去。本草功效
紫苏叶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肠胃不适,尤其是因为饮食不慎,出现腹部胀痛又呕吐不适的情况下,可试饮一碗紫苏水,古籍中说它有“止呕”的功效。在开篇的故事中,那群少年因食用过度的螃蟹而“中*”,这其实是因为螃蟹性寒,少少食用时尚且无妨,一次性大量食用后寒食阻滞脾胃气血运行,因此这些人吃完后便腹痛难忍。这和食积又不一样,没有时间用消食药慢慢消化,因此名医便采来了性温的紫苏叶,一方面温可散寒,另一方面取苏叶能温散气血的特性,助脾胃气血迈过这个“坎儿”。而鱼虾蟹等水产品多数偏寒偏湿,因此古人便常用苏叶以“解*”。紫苏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是用于治疗心情不畅所导致的气滞。有一种疾病叫作“梅核气”,意思是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不上不下,但是做检查又没有器质性改变。这种情况多见于女性,常常在情绪特别低落或是生气的时候出现,等心境变得开朗以后症状又会自然缓解,而治疗该病的名方半夏厚朴汤里便用到了紫苏叶这味药。之所以选用紫苏,是因为情绪不佳时,气机的阻滞是在“内心深处”的,如果要把这种“不开心”发泄出来,用普通的解表药还不合适,用紫苏这种由里及外的本草就正好。其实,在心情不佳时进行运动、找人倾诉,都是一种将“里气外泄”的方法,有助于内部情绪的调整,这和紫苏其实是同一个作用呢。活用本草
紫苏面材料:挂面克,紫苏10克,香菜5克,豆豉3克,辣椒油若干,橄榄油50毫升,盐少许,面汤50毫升。做法:将紫苏叶切丝,将锅内注入清水烧开,下入挂面,加少许盐煮开1分钟,改用小火再煮10分钟。将橄榄油倒入锅内烧热,加入辣椒油,加入挂面、挂面汤、盐、豆豉,盛碗后撒入紫苏叶丝、香菜即可。小tips:本品不拘泥何种体质而均可服用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补土论坛,还可获取更多资讯哦~
专家介绍
卢传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人才“岐*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编辑:朱海媚责编:宋莉萍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点亮下方“在看”,脾胃好,百病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