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时候往往没有症状或者容易被其他症状掩盖,给其早期发现带来难度。近日,75岁的梁阿婆突发胰腺炎,在上海中医院医生团队抽丝剥茧地“侦查”后,发现了被胰腺炎“掩盖”的早期胰腺癌。
老人腹痛查出早期胰腺癌
75岁的梁阿婆因“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医院就诊,急诊科医生化验了血液后发现梁阿婆的血淀粉酶升高(血液淀粉酶升高是急性胰腺炎的标志),腹部CT平扫检查也提示梁阿婆得了“急性胰腺炎”,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梁阿婆在发病前的两个月里常常觉得胃部胀痛,于是在胰腺炎发医院脾胃病科进一步诊治。接诊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梁阿婆的症状后,再次建议她做上腹部的增强CT。与平扫CT不同,增强CT通过在病人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胰腺病变,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梁阿婆的胰管出现了扩张,在胰头部存在一个“模糊的低密度病变”,血液化验发现她的肿瘤指标之一CA19-9出现了升高。
于是,医生安排她做了一个“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超声胃镜是一种特殊的内窥镜,通过内镜头端安装的高频率超声波探头,如同胃镜检查一样,隔着一层薄薄的胃壁对胰腺和胆管进行“最近距离”的超声波检查。超声胃镜检查在梁阿婆的胰头部发现了一个直径1.6厘米的质硬肿块,肿块造成了胰管堵塞并且侵犯了胆总管的管壁,一切的一切均提示梁阿婆患了胰头癌。所幸的是,医生发现梁阿婆的胰腺癌还没有侵犯周围的血管,属于早期阶段,手术可以予以根治。
这些信号提示胰腺肿瘤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故胰腺癌又被称为“癌症之王”,形容其可怕程度。
胰腺兼有内外分泌功能,体积很小,其解剖位置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等脏器邻近,故胰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因此,当发现以下三个危险信号时需特别警惕!
1、上腹不适和疼痛
60%的胰腺癌患者初期有些症状,临床诊断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通常夜间更明显,疼痛可牵涉到上胸部、背部,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2、食欲不佳、消瘦
有研究表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变化、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有10%的患者以食欲不佳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以消瘦为首发症状。而实际上,这已非早期的征象。
3、*疸
为后期临床表现,但也有1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大多数*疸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专家提醒:对于没有明确的胰腺炎诱发因素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时经常有“胃部不适或疼痛”、血液肿瘤指标CA19-9升高或者近期出现血糖升高者,需要在急性胰腺炎恢复后尽早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包括超声胃镜和胰腺增强CT,以早期发现胰腺的肿瘤。
预防胰腺癌从四个方面做起
1、戒烟限酒
香烟里面有很多的有*物质,比如说蒽环、苯环等,它们可以造成胰腺损伤,最终导致胰腺癌。长期大量地饮酒同样可以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2、避免高脂饮食
吃过多高脂食物,会影响胰腺的代谢,造成胰腺损伤。另外,高脂饮食还会让血脂变稠,血稠会影响胰腺的微循环,刺激细胞癌变。长期吃高脂食物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肥胖。而肥胖跟胰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美国有研究显示,BMI30,男性发病风险上升1.4倍,女性上升1.3倍。
3、积极治疗糖尿病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影响是相互的,美国癌症学会明确表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风险因素。日本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显示,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的胰腺癌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2.12倍,女性高1.5倍,是一个相当高的风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若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正常的情况下,血糖却突然不受控制,这种情况要考虑做一下胰腺癌检查。
4、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慢性胰腺炎一直被认为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不过慢性胰腺炎多久会发展成胰腺癌,这是不一定的,一般建议此类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专家提示,针对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大家还可通过食用药用真菌予以改善,例如白桦茸。
据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高脂饮食和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糖尿病小鼠相比,口服白桦茸多糖(mg/kg)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乳酸的含量,有效增加了糖尿病小鼠肝脏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P0.01);另外,多糖还可修复高脂饲料和STZ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胰岛β细胞损伤,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合成。
另据东北农业大学发表的《桦褐孔菌多糖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对慢性胰腺炎的影响》研究论文,白桦茸多糖的铁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都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当浓度达到5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均趋近于抗坏血酸。白桦茸多糖对慢性胰腺炎的缓解作用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网易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