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存在,能让你耳目一新!
浮脉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难经》战国时期著作,作者曾有传闻为扁鹊(并未得以证实),原名《*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在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生前曾多次言明,要研读难经等经典著作。
《频湖脉学》是我国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频湖脉学也是我国一部医学著作。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壹
脉
诊
在脉诊中常有“在心明了,指下难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难经?一难》曰“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并且也提出了后世三部九候的理论“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以及脉的根“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当我们了解每一个道路的变化就可以从脉象上的变化来以外知内,以表知里,从脉象上微小的变化知道整体的、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贰
疗
法
艾灸作为能通十二经,理气血,除百病,在艾灸中脉象必然会变幻繁多,掌握脉象的变化,就是掌握人体的变化,能更好地体现出每个脉象的区别。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叁
内
容
(1)难经1至22难
(2)频湖脉学
(3)脉诊的临床案例分享
上午
第一天:1—4难经讲解,浮,沉,迟,数,虚,实六基本脉象学习;
第二天:5—8难经讲解,以及滑,涩,长,短四常见脉象学习;
第三天:9—12难经讲解,以及洪,弦,微,紧四脉象学习;
第四天:13—17难经讲解,以及细,弱,蠕,阴,阳五脉象学习;
第五天:18—22难经讲解,喜脉,散脉,牢脉,促脉,四脉象学习;
下午
艾灸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学员相互练习。
(五天相同)
肆
专
家
伍毅: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近些年中随母亲冯秋菊多方义诊,也曾自己带队进行义诊活动,通过针药灸,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断治疗的经验,并且传承父亲母亲在医学上的治疗经验。父亲白云观道医伍国志师承于,第七届*协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卫生部原*组成员、中医局局长吕炳奎老先生。母亲冯秋菊师承于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传承母亲的教学,完成贺普仁教授生前的心愿研读难经脉法并发扬光大。
伍老师将于.3.26在北京授课!
本课程首次公开授课,特价元
首期开完后恢复原价3元
报名咨询电话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