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药寒水石
TUhjnbcbe - 2020/11/29 11:27:00

不知不觉,已悄悄溜走了大半段,时日如飞,不知大家的学习之路走到了哪里呢?正值今天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人们常说“处暑寒来”,此时夏天的暑气逐渐退却,说明秋天已经开始降临这片土地了。

今天,为大家带来这篇矿物药—寒水石,给这个闷热的晚夏带来一丝秋凉之意。

01

源流浅析

寒水石原称凝水石,出自《神农本草经》,而寒水石一名最早可见于《吴普本草》及《名医别录》。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本草》所载的寒水石,据考证应为芒硝的天然晶体(芒硝为Na2SO4·10H2O)。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年所收载的寒水石分为“南寒水石”和“北寒水石”两种,其分别对应碳酸类矿物方解石和硫酸类矿物硬石族红石膏。

《本草纲目》石膏条下:“又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故寒水石诸方多附于后。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又说“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性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

根据李时珍的说法,古方所用的寒水石,即凝水石。而唐宋诸方所用的寒水石,是明代的石膏,又根据“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理石即石膏之类”两句,可知唐宋所用的寒水石是石膏中的软石膏,和理石相近。而“近人”又把长石和方解石当成寒水石,也就是硬石膏一类的。所以:

那究竟什么是唐以前的凝水石品种呢?《别录》说其为“盐之精”,陶弘景根据《别录》所说的产地“生常案及凝山,又中水县邯郸”说:“此处地皆咸卤,故云盐精,而碎之亦似朴硝也。”所以凝水石是出自盐池之地,和朴硝近似的一种东西,但二者并非同一样东西,所以陶弘景说“似朴硝”。

《本草纲目·凝水石》:

“据此诸说,则凝水即盐精石也。

盐精石首载于北宋《本草图经》,附于太阴玄精条下,言其:“出解县”、“解池又有盐精”、“又名泥精,盖玄精之类也。”即盐精是属于玄精一类的盐石。《图经》所言“解县”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位置上和《别录》凝水石条所言“并州”、“冀州”相近。

功效上,《图经》言:古方不见用着,近世补药及治伤寒多用之。其著者,治伤寒三日,头痛,壮热,四肢不利。正阳丹:太阴玄精、消石、硫*、硵砂一两.....。《图经》引《衍义》文曰:太阴玄精石,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燥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

盐精石(太阴玄精)在“伤寒”、“壮热”、“心下胀满”、“结硬”、“燥渴”等方面和《本经》、《别录》记载凝水石的功效相近,故李时珍的说法似有可参之处。

02

文献论述及功用简析

《本经》

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

《别录》

味甘,大寒,无*。主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止渴,水肿,少腹。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盐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解巴豆*,畏地榆。)

《中华本草》

性味辛咸;寒;归经心;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烫伤。

从以上的文献论述,寒水石所主治在偏实的一端,

概述如下:

1

清泻表里之热

寒水石药性辛寒,《本经》言“主身热,皮中如火烧”,即有火热之邪充斥在表里,或是先有热邪在内,邪留日久,以致火热攻表;抑或是热邪侵袭于人体表位,波及里位生热,如《别录》“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本经》“腹中积聚邪气”。故寒水石可清解表里之热。

在症状上,芦根君认为热在里位,可以岀现口渴喜饮,甚至喜冷饮、怕热汗岀或无汗、大便臭秽原谷不化、小便赤*短少等,是火热在内不断地灼烧津液所致;而火热攻冲到表上,则可以岀现身体发热,甚或发烧、意识不清,或是岀现赤疹满布、疔疮等。

如《医心方》所记载:

/解散除热单行凝水石汤方︰凝水石(四两)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治人热*疔疮在口中方︰凝水石捣末研之,少少以敷疮上,日三、四敷,即瘥。

治石热面上生疮方:取寒水石,以冷水于白瓷缻中研令汁浓,将涂疮干,即点之,勿令停。

(石热指服用温热的石类药后所产生的热,热积于内,热结相互搏结,导致痈疮。)

上述单用寒水石对治热症的一些方子表明:寒水石的主要作用是清热泻火。内服能“解散除热”,外用则能治疗“热*疔疮在口中”、“石热面上生疮”。

/五石汤,治胃间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寒水石 硝石 赤石脂 栝蒌根 龙骨 牡蛎 *芩 甘草(各五分) 知母 石膏 桂心(各三分) 大*(二分)”《千金要方》

可知寒水石能治疗一类以热邪停留里位,使津液被灼烧,大致上以邪盛正未虚的状态。

另外,芦根君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外用方:

/《外台秘要》“又疗两腋热不得相近方滑石(一斤) 寒水石(三斤) 芒硝(一斤)上三味捣散,取绢一尺,分作袋盛散药,结口,更互于腋下夹之勿住,取凉冷止。”

2

消散表里结聚

寒水石以辛味发散积结,如《本经》“腹中积聚邪气”,这种实热聚积所形成的结,以辛寒之性来清散热结,发散邪气。

/如范汪破积丸。疗积聚坚症方。

大*(一斤) 牡蛎(三两) 凝水石(一两) 石膏(一两) 石钟乳(一两) 理石(一两)上六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服。酒饮任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外台秘要》

此方以大致苦、辛、寒之性来软坚散结,大*配伍寒水石能够更大力度地发挥清泻热结的作用,以推陈致新法来攻下里位邪气,使津液血液得以化生滋养。

除了治疗里位积结,芦根君也找到一些外用除表上结热的例证:

/删繁疗痈疽发背,九物大*薄贴方。大* *芩(各三两) 白芷(二两) 寒水石(五两) 白蔹(五两) *柏(二两) 石膏 赤石脂 *连(各三两)上药下筛,以三合投粉麋二升中和之,薄涂纸贴肿上,燥易之,肿下止,不下厚敷之。忌生冷、热面、大酢。《外台秘要》

此方具消肿散结、排脓生肌之功。

又如:

/又疗石气在皮肤肿热膏方:生麦门冬(去心) 葳蕤 鼠李皮 石膏(碎) 凝水石 沙参(各一两) 青葙子 露蜂房(各一分) 竹沥(一大合) 杏仁油(一大合) 牛酥(五大两) 生地*汁(三合)上十二味切,内酥油沥中,微火上煎令鱼眼沸,一炊久膏成,觉有热处即摩之,瘥止。《外台秘要》

此方可快速退散局部皮肤之灼热,消热散肿。

3

津血不生,不能滋养

寒水石在《别录》中又主甘味,当热邪郁结在内,使津血亏虚,在一个热盛津少的环境中,寒水石能在清热的基础下去润燥,增添津液的来复。

如此方: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大* 寒水石 芒硝 石膏 升麻 麻* 葛根 (各等分)《千金要方》方中三种石类药皆有甘味,除了清热散结的功用,与葛根配伍还发挥了增补津液的作用。

另外有方:

/五补丸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翕翕然,宜除热方。防风 人参 苁蓉 干地* 羚羊角 麦门冬 天门冬(各一两半) 芍药 独活 干姜白朮 丹参 食茱萸(一云山茱萸) 甘草 茯神 升麻 *耆 甘菊 地骨皮 石斛 牛膝 五加皮 薯蓣(各三十铢) 秦艽 川芎 桂心 防己 生姜屑 *芩(各一两) 附子(十八铢) 石膏(三两) 寒水石(三两)

此方虽有三十二味药,但主治病机大致旨在解表邪、补津气。当感上风邪(表邪)已有一段时间,虽然不会实时有危重的里证脱证,但是邪在表会大大地破坏人体的营卫之气,损耗津液气血,当津液渐少并不再滋养机理,便会生虚热,此时的热不会是壮热、高热,而是微微的发热,故此上方用上不少补益的药去把津液丰富起来,再兼以袪风除热来解决病机。而且《本经》亦同时提及到此药“久服不饥”,是指长期服用寒水石作为疾病的治疗是不会削弱人体的津液气血,及脏腑组织的营养,反而能补益身体精气津液,使人表瑞安和,精神饱满。

/如古今录验曾青丸。疗久寒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者服之二十日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寿,……老小宜服药。曾青(二分) 寒水石(三分) 朴硝(二分) 茯苓(三分) 大*(三分) 附子(三分炮) 巴豆(二分)《外台秘要》

上方用药大致上以破坚散结强阴为主,主要治疗久结在内不能去,局部以实为主,但整体偏虚。

除此之外,我们在上篇关于矿物药介绍的紫石英中,提及了五石汤,其症状是“四十当眉落”,但是除了五石汤,芦根君还看到一个以此为症状主治。如下:

/蛮夷酒治久风枯挛三十年着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方。干地* 独活 丹参 礜石(各一两) 麦冬 附子 甘遂(各二两) 赤石脂(二两半) 干姜 芜荑 芫花 柏子仁(各一合) 苏子(一升) 苁蓉 茯神(一作茯苓) 金牙 薯蓣 白朮 杜仲 石南 牡荆子 山萸 款冬(各十八铢) 白芷 乌喙 乌头 人参 狼* 蜀椒 防风 细辛 矾石 寒水石 牛膝 麻* 川芎 当归 柴胡 芍药 牡蛎 桔梗 狗脊(《翼》作枸杞) 天雄(各半两) 石斛 桂心(各六铢)《千金要方》

上方提到的“眉毛堕落”是由先天之精的丢失以及后天津血不能正常化生,濡养机体,或是邪气在表日久,耗散精气津液。故此服五石汤或是此方,皆旨在温养下焦,填补津液,减少长年累月津血被耗的损害,并让邪气能从表而透解。

此类石头“补益药”亦只针对寒热有趋向的患者,例如其人偏热用阴石如寒水石、石膏;而偏寒的则用阳石如石钟乳、紫石英等,并不适用体质平和无病之人长期服用。

小结

寒水石能对治热证、结聚、里位结热上逆所引起的表位疮痈、润燥益津、助邪岀表。

03

配伍规律

(一)

热病中配伍辛温之麻桂

/又石膏汤,疗伤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而已攻内,体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方。

石膏 *连 *柏 *芩(各二两) 香豉(一升绵裹) 栀子(十枚擘) 麻*(三两去节)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外台秘要·卷第一·深师方四首》

方中以三*苦寒直折里热,石膏、香豉、栀子、麻*透表解肌,让邪气得以发泄,即如方后所言“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引人深思的是此方在众多寒药中配以麻*、香豉等温性药,芦根君认为,配以麻*、香豉在增强发表的同时推动表上因火热灼伤而凝滞的津液,泄除水饮等病理产物,“沉重拘挛”即是津液凝滞于表兼有水饮的体现,麻*、香豉之温性在多数寒药中得以平衡而不助热。

寒药中配伍辛温的麻*、桂枝在《千金》《外台》中治疗热病并不少见。如:

/又麦门冬汤,疗伤寒身热衄血呕逆主之方。

麦门冬 石膏 寒水石(各三两) 甘草(二两) 桂心(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秘要·卷第二·伤寒衄血方四首》

方中以麦门冬和甘草补虚降逆,寒水石以其寒直折火热而不耗散津液,石膏配以少量的桂枝则发表解肌使表上的火热透发,表邪以解。

/凝水石散 治肉疸,饮少小便多如白泔色,此病得之从酒方。

凝水石 白石脂 栝蒌根 桂心(各三十铢) 菟丝子 知母(各十八铢)上六味治,下篩,麥粥飲服五分匕,日三服,五日知,十日瘥。《千金要方·卷十·傷寒發黃第十四》

治瘅热,方用寒水石除里之热结,苦寒的栝蒌根和知母除水热,白石脂固涩除水饮和菟丝子补益对治下焦津液的耗散流失(小便多如白泔色),同时用桂枝发表令表上的邪气透发。

对治热证在寒药中配伍麻桂多由于表上有津液的凝滞和水饮的积聚,亦或是表上寒邪的困束,症状可表现为怕风怕冷、肌肉沉重酸痛、痉挛等,苦温的麻*可涌泄表上的水饮、寒邪,辛温的桂枝则可温煦固表,解除津液的凝滞,恢复卫气的功能。

(二)

外感热病中表里俱解的配伍

/治時病表裡大熱欲死方:

大黃 寒水石 芒硝 石膏 升麻 麻黃 葛根 (各等分)上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卷九》

方中选用石膏、升麻、葛根宣透表热,更用麻*加大石膏、升麻、葛根开泄表邪的力度,里位则选用苦寒之大*、咸寒之芒硝、寒水石在除里热的同时攻下积聚,适合病情严重复杂的热证。

/小品疗少小壮热渴痢,八味龙骨散方。

龙骨(研) 甘草(炙) 赤石脂 寒水石 大* 石膏 桂心 栝蒌(各三分)

上药捣散,以水及酒五合煮散二合,量大小分服之效。《外台秘要·卷第三十六》

热病之下出现下利这种津液过多耗散兼有水饮的症状,选用龙骨和赤石脂固涩收敛兼去水饮,从而在解表里之热的同时固敛津液。

另外,我们能见到不少寒水石与石膏的配伍,从芦根君的用药体验以及本草中的论述来看,两石相比,当药势要向里的时候,即里位之热、结偏重时,会用寒水石兼以其他里药如*芩、白芍、大*、天花粉等来清里,而不会用药势偏表的石膏(《本草》: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相对偏表)。

见于下方:

/《婴孺》治少小寒热进退,啼呼腹痛。六味汤方

地*桂心(各八分)芍药寒水石*芩(炙)甘草(炙。各二分)《幼幼新书.卷第十七》

/治少小中风,状如欲绝汤方:

大*牡蛎龙骨栝蒌根甘草桂心(各十二铢)赤石脂寒水石(各六铢)《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方:

大**芩(各一两)栝蒌根(三分)甘草(炙)牡蛎(熬)人参(各半两)桂心(二两)龙骨凝水石白石脂(各半两)滑石(二两,碎)硝石(半两)《千金翼方.卷第十一》

(三)

配伍渗利之药在热证的应用

当里位充斥着热邪、实结,持续地灼烧津血,当津血缺失了一部分,不能再支持、推动脏腑组织的运化,就会出现水饮渐增,留于体内,出现往上攻冲或津液失于运化的表邪,如岀现胸闷、心悸,或二便异常等,当病情发展至此治疗时便可在解决热、结的基础上配伍淡渗的药除去水饮,恢复津液的循环。

/主金疮,先有石发,烦闷欲死,大小便不能方:

硝石 寒水石 栝蒌 泽泻 白蔹 芍药(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之,以通为度。《千金翼方·卷第二十》

服用温热的石药导致里热实结而出现“烦闷欲死、大小便不能”,进一步由里及表发为痈脓“金疮“,方中选用硝石、寒水石直折三焦里热兼除实结,栝蒌、泽泻、芍药苦寒、甘寒、酸寒并用以涌泄除结利水,硝石、泽泻、芍药均有利小便之功,与寒水石一同处理里位水热夹杂的问题,而在表则直接选用白蔹对治痈脓,《本经》言白蔹“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

/治丈夫妇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方:

滑石(一两,碎) 寒水石(一两,碎) 葵子(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服一升,即利。《千金要方·卷第五》

注:胞转:《金匮》言:“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病源》云:“胞转之病,由胞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还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内外壅胀不通,故为胞转。其状: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

胞转为下焦热结、水饮积聚不通所致,用寒水石配伍冬葵子、滑石渗利下焦除热除结利水,同时恢复津液的充盈和运行,如《病源》所云“津液生,气和,则小便也。”

小结

以寒水石作为落脚点看,其在治疗热病的诸方中配伍较为灵活。芦根君认为,应重视寒水石其气—“寒”的应用,其对治的是病人整体表现出来的病机—热,即“热者寒之”,适用于一类不能单纯应用酸苦咸寒过于涌泄津液的热证,在局部表现的具体病机则以配伍解决:

/表邪不解则配以辛温辛寒,如麻*、桂枝、石膏、升麻、葛根等;

/水热血热不除则配以酸寒苦寒涌泄,如芍药、*芩、知母、栝蒌根、射干等;

/实结积聚则配以苦寒攻下、咸寒破结,如大*、芒硝、硝石等;

/下焦水结则配以淡渗,如滑石、葵子、泽泻等;

/胃气津液亏虚则以甘药滋养降逆,如麦门冬、甘草等;

/津液耗散无度则加以固涩收敛,如龙骨、牡蛎、赤石脂等。

撰写:雨静、闻华、锦光

往期回顾

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大枣

陈皮

药|当归

请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寒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