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姜
1.性味归经:苦、涩,温。归脾、胃、肾经。
2.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
3.主治病证:出血证;腹痛,腹泻。
4.用法用量:煎服,3-6g。
5.使用注意:无。
三、灶心土
1.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2.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3.主治病证:出血证,为温经止血的要药;胃寒呕吐;脾虚久泻。
4.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无。
第十四章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化瘀药的含义、性能功效、适用范围、分类以及使用注意
1.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2.性能功效
活血化瘀药,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活血化瘀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
3.适用范围
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4.分类
按其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不同,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四类。
5.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6.活血化瘀药
A类药物:川芎、延胡索、郁金、姜*、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B类药物:银杏叶、月季花、苏木、自然铜、骨碎补、儿茶、刘寄奴、虻虫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一、川芎
1.药用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2.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3.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活血调经,温通。
4.主治病证:血瘀气滞痛证,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常配伍丹参),“血中之气药”,为妇科要药;头痛,风湿痹痛(常配伍羌活),治头痛要药。
5.用法用量:煎服,3-9g。
6.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均当慎用。阴虚阳亢之头痛也不宜使用。
二、延胡索(元胡)
1.药用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2.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3.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4.主治病证:气血瘀滞痛证(常配伍丹参),为活血行气止痛的良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仆肿痛。
5.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6.使用注意:无。
三、郁金
1.药用来源:姜科植物温郁金、姜*、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
2.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
3.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4.主治病证: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木香);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常配伍石菖蒲);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常配伍生地*);肝胆湿热*疸、胆石症(常配伍茵陈)。
5.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6.使用注意:畏丁香。
四、姜*
1.药用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根茎。
2.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3.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4.主治病证:气滞血瘀痛证,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跌仆肿痛(常配伍当归);风湿痹痛(常配伍羌活);外用治疗牙痛,外敷治疗皮癣痛痒。
5.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慎用。
五、乳香
1.药用来源: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2.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3.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4.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疮疡痈肿(常配伍没药),外伤科要药;气滞血瘀痛证,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配伍延胡索)。
5.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6.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慎用。
六、没药
1.药用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袖胶树脂。
2.性味归经: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3.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4.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疮疡痈肿(常配伍乳香);气滞血瘀痛证,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配伍延胡索)。
5.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慎用。
七、五灵脂
1.药用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
2.性味归经:苦、咸、甘,温。归肝经。
3.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4.主治病证:瘀血阻滞痛证,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骨折肿痛(常配伍川芎),为治疗瘀滞疼痛的要药;瘀血阻滞出血证(常配伍三七)。
5.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包煎。
6.使用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八、银杏叶
1.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肺经。
2.功效:敛肺平喘,活血止痛。
3.主治病证:肺虚咳喘;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4.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制成片剂、注射剂。
5.使用注意:无。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一、丹参
1.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2.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3.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4.主治病证:月经不调,祛瘀止痛,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为妇科调经常用药,“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常配伍砂仁);疮痈肿*(常配伍金银花);热病烦躁神昏(常配伍生地*)。
5.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6.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二、红花
1.药用来源: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2.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3.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回乳。
4.主治病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要药;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常配伍桂枝);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常配伍木香);瘀滞斑疹色暗(常配伍紫草);瘀阻头痛。
5.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三、桃仁
1.药用来源: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
2.性味归经:苦、甘,平。有小*。归心、肝、大肠经。
3.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4.主治病证:瘀血阻滞诸证(常配伍当归);肺痈,肠痈(常配伍苇茎);肠燥便秘(常配伍当归);咳嗽气喘(常配伍杏仁)。
5.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6.使用注意:孕妇及便溏者慎用。本品有*,不可过量。
四、益母草
1.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2.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3.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
4.主治病证: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为妇产科要药;水肿,小便不利(常配伍泽兰);跌打损伤,疮痈肿*,皮肤瘙痒(常配伍川芎)。
5.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6.使用注意: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孕妇慎用。
五、泽兰
1.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2.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3.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祛瘀消瘀。
4.主治病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疮痈肿*(常配伍丹参);水肿,腹水(常配伍防己)。
5.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血虚及无瘀滞者慎用。
六、鸡血藤
1.药用来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2.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3.功效:行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4.主治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配伍当归);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常配伍独活)。
5.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浸酒服,或熬膏服。
6.使用注意:无。
七、牛膝
1.药用来源: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和川牛膝(甜牛膝)的根。
2.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3.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4.主治病证:瘀血阻滞经闭、通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跌打伤痛(常配伍桃仁);腰膝酸痛,下肢痿软(常配伍杜仲);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常配伍冬葵子);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常配伍生牡蛎)。
5.用法用量: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6.使用注意: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八、王不留行
1.药用来源: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2.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3.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4.主治病证:血瘀经闭、痛经、难产(常配伍当归);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常配伍穿山甲);热淋,血淋,石淋(常配伍石韦)。
5.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九、月季花
1.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2.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
3.主治病证:肝郁血滞,月经不调、通经、闭经及胸胁胀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瘰疬。
4.用法用量:煎服,2-5g,不宜久煎。亦可泡服,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泻。孕妇慎用。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一、血竭
1.药用来源: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渗出的树脂。
2.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经。
3.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4.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常配伍乳香),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外伤出血(常配伍儿茶);疮疡不敛(常配伍乳香)。
5.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研末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6.使用注意:无瘀血者不宜用,孕妇及月经期患者慎用。
二、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癥瘕。
用法:水煎服。
方解:
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
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为臣。
当归身、枸杞子:养血滋阴柔肝,为臣。
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药虽性苦寒,但有大量甘寒滋阴养血之品,则无苦燥伤阴之弊,为佐。
加减应用: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加*连。
注意事项: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三、补肺阿胶汤《医方考》
组成:阿胶、牛蒡子、炙甘草、马兜铃、杏仁、糯米。
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主治:肺虚热盛证。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无。
四、石斛夜光丸《中国药典》
组成:石斛、人参、山药、茯苓、甘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地*、熟地、五味子、天冬、麦冬、苦杏仁、防风、川芎、枳壳、*连、牛膝、菊花、蒺藜、青葙子、决明子、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
功用:平肝息风,滋阴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
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羞明流泪,头晕目眩,以及内障等症。
配伍特点:生津养血、滋阴补肾、补肺益脾、疏风清热、平肝泻心五法并用,共奏平肝息风,滋阴明目之功。
五、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龟板、*柏、知母、猪脊髓、蜜。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配伍特点: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标本兼顾。龟板、熟地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3:2,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六、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柏、龟板、知母、熟地、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酒、金箔。
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
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晕眩,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配伍特点:诸药配伍,共具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于是气血交流,阴阳相济,虚热清而步健。
七、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怀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配伍特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
八、左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
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配伍特点:纯补之剂,补力较左归丸弱。
第五节补阳
一、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用法:作蜜丸服。
方解:
附子、桂枝: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为君。
干地*:滋阴补肾,为臣。
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为臣。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为佐。
丹皮:清肝泻火,使补阳不动相火,为佐。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为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二为滋阴之中配以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加减应用:夜尿多者,加五味子;真阳亏虚者,加补骨脂、鹿茸;阳痿,命门火衰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
注意事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气化不滞,不宜用本方。
二、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配伍特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治疗法则;纯补无泻,集温补药与滋补药于一方,则益火之功尤甚。
三、右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肉桂、杜仲、制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证。
气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温,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脉来虚细者;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配伍特点:纯补之方,较右归丸力弱。体现了“阴中求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