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伤寒论方集锦汉代与现代剂量换
TUhjnbcbe - 2020/11/29 3:08: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编辑:小药童

写于风和日丽的北京

汉代与现代剂量换算表+《伤寒论》方锦集,欢迎小伙伴们转发收藏

因为文章内容篇幅较长,分为卷上卷下两篇。

▍全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

1斤=16两=克

1两=24铢=15.克

1圭=0.5克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药末约2克

1方寸匕=草木药末约1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克

一铢=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3.9-4.2克

1斛=10斗=毫升

1斗=10升=毫升

1升=10合=毫升

1合=2龠=20毫升

1龠=5撮=10毫升

1撮=4圭=2毫升

1圭=0.5毫升

1引=10丈=厘米

1丈=10尺=厘米

1尺=10寸=23.1厘米

1寸=10分=2.31厘米

1分=0.厘米

梧桐子大=*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苈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半升=38克

半夏半升=42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伤寒论》方前50方

作者/张仲景先生

1、汤证:桂枝汤(12)

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

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

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方:葛根9g桂枝4.5g芍药4.5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

应用: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注:原书中有麻*,于理不合。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麻*。

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

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又兼见因阳虚而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而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手足冷,肢节微痛,脉沉微。

治法:扶阳止汗,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治阳虚自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

病机:太阳病而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气上冲胸,胸满而微闷,苔薄白,寸口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

病机: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胸满,畏寒,指尖不温,苔薄白,脉促或虚数。

治法:温里复阳,辛散逐寒。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生姜6g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

注: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出现畏寒,故加附子。本方与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轻,意在复阳为主。

6、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8)

(当改为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病机:表邪未尽,水气内停。

脉症: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温阳化饮。

处方:桂枝6g炙甘草3g白术9g茯苓9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与苓桂术甘汤相近。

7、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

病机:太阳病未解,风寒人肺引起微喘,或素有痰饮内停,又感风寒,外内相引而发病,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自汗,微喘,可见痰多而稀,但无烦躁口渴,苔白滑腻,脉浮滑。

治法:疏风祛邪,降逆平喘。

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杏仁9g厚朴4.5g

应用:用于桂枝汤证兼见咳喘之轻症。

8、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62)

病机:伤寒,太阳病未解而津液先损,可由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

治法:补气生津,扶正祛邪。

处方:桂枝6g芍药12g炙甘草3g*参9g大枣4枚生姜9g

应用:本方用于虚人感冒,身疼痛,脉沉迟,或用于反复感冒,体虚不能御邪者。

注:本方为桂枝汤重用芍药,生姜加人参(或*参)而成。

9、汤证:小建中汤()

病机:素体阳虚,寒邪乘虚而入,复伤脾阳。

脉症:里虚腹中痛或心中悸而烦,可见虚怯少气,神疲乏力,脉弦而涩,或浮大按之空虚。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炙甘草4.5g大枣6枚芍药15g生姜9g胶饴30g

应用:

①、虚寒腹痛,按之软,重按久按则痛减,得温熨亦减,脉弦涩。

②、产后腹中绞痛,虚羸不足,可用本方加当归6g。

③、本方有补养强壮作用。

10、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病机:火邪内迫,阳气浮越不能潜藏,神不内守,可因误用温灸而致。

脉症:惊狂,起卧不安,可见胸满痰多,胸腹悸动,烦躁,苔腻,脉浮滑。

治法:潜纳浮阳,平冲制动,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6g煅牡蛎12g煅龙骨12g大枣4枚蜀漆6g

应用:凡属心阳不足,痰迷心窍而见惊狂,动悸,卧起不安等症者均可以本方加减应用。神经衰弱,甲亢,精神病等见该方证者可考虑本方。

11、汤证:桂枝加桂汤()

病机:寒邪引发之奔豚气。

脉症: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可见心下悸,短气急迫不能忍耐,脉沉迟。

治法:散寒降逆。

处方:桂枝9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寒气上冲之奔豚证。该方证常见于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

12、汤证:桂枝附子汤()

病机:风湿相搏于肌肉关节之间。

脉症: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胜湿。

处方:桂枝9g炮附子9g生姜6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味相同,但加重桂,附用量,旨在温经止痛,故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病。

13、汤证: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又名白术附子汤)()

病机:风湿相搏,湿在肉腠。

脉症: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沉细而涩。

治法:健脾祛寒逐湿。

处方:炮附子9g白术9g生姜6g炙甘草4.5g大枣4枚

应用:本方较桂枝附子汤化湿力强,故对于湿邪偏重者为宜。

14、汤证:桂枝加芍药汤()

病机:太阳病,邪陷太阴,脾气受伤,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腹满时痛,脉浮弦或弦而无力。

治法: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芍药12g炙甘草3g大枣4枚生姜6g

应用:用于腹痛下利见太阳证者。临床用于慢性肠炎,胃下垂,术后肠粘连等病症。

15、汤证:桂枝加大*汤()

病机:太阳病,邪陷阳明,营卫不和,脾胃失调。

脉症:发热恶寒,腹满实痛(有燥屎留滞),脉浮弦或沉弦有力。

治法:解肌通结,表里双解。

处方:桂枝6g大*4.5g芍药12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可用于肠痉挛,肠麻痹引起的便秘,亦适用于消除痢疾,肠炎里急后重的症状。

16、汤证:当归四逆汤()

病机:外来寒邪凝滞血脉。

脉症:手足厥寒,或见麻木,青紫,恶寒,腰中冷痛,拘挛痛,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欲绝。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炙甘草4.5g通草6g大枣6枚

应用:用于早期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手足皲裂,苯胺中*,精索静脉曲张,以及头痛,胃痛,痛经等。

17、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病机:素体胃阳虚寒,又感外寒,凝滞血脉。

脉症:当归四逆汤证兼见胃痛,呕吐,脉细欲绝。

治法:温中降逆。

处方:当归9g芍药9g桂枝9g通草6g细辛3g吴茱萸6g生姜15g大枣6枚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与当归四逆汤大致相同,但有更强的温经止痛作用,用于虚寒腹痛,及妇女经前腹痛。

18、汤证:麻*汤(35)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不舒之表实证。

脉症:恶寒,发热,头疼,身痛,骨节疼痛,肌肤起粟,无汗而喘,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处方:麻*4.5g桂枝4.5g杏仁6g炙甘草3g

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寒证,哮喘急性发作,肾炎水肿(属阳水),以及麻疹初期。

19、汤证:桂枝麻*各半汤(23)

病机:太阳病表证迁延,仍有微邪留滞,邪气已衰,正气渐复。

脉症: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面有热色,身痒,脉浮而不甚紧。

治法:疏达肌腠,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3g芍药3g生姜3g炙甘草3g麻*3g大枣3枚杏仁3g

应用:用于证候介乎麻*汤与桂枝汤二者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

20、汤证:桂枝二麻*一汤(25)

病机:证候介于麻*汤与桂枝汤之间,汗出不彻,邪气欲退,非桂枝汤之可解,又不宜麻*汤之峻汗。

脉症:大汗出后,表仍未解,寒热如疟,脉浮数。

治法: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处方:桂枝4.5g芍药4.5g麻*1.5g生姜4.5g杏仁3g炙甘草3g大枣2枚

应用:用于证候介乎麻*汤与桂枝汤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

21、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27)

病机:太阳病表邪未透,里有郁热。

脉症:寒热如疟,热多寒少,或见烦渴而喘,汗出不畅,脉浮滑而数。

治法:解表清里,表里双解。

处方:桂枝2g芍药3g麻*1.5g炙甘草2g大枣2枚生姜4g石膏9g

应用:本方为表里双解之轻剂,用于表寒里热之轻证。感冒,流感及热病初起见该方证者可用此方治疗。

22、汤证:大青龙汤(38)

病机:风寒外束,表实无汗,里有郁热。

脉症:发热恶寒,身痛,肌肤粟起,无汗,烦躁,脉浮紧。

治法:解表清里,退热除烦。

处方:麻*6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生姜6g大枣4枚石膏30g

应用:本方为麻*汤加石膏,姜,枣而成,乃麻*汤证加见内热烦躁,临床上流感,流脑,肺炎,急性肾炎等病可见此方证。

23、汤证:小青龙汤(40)

病机:表有寒邪,里有水饮。

脉症:恶寒,发热,无汗,头项痛,身痛,干呕,咳喘,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大或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表里双解。

处方:麻*4.5g芍药6g干姜4.5g五味子4.5g炙甘草3g桂枝6g半夏9g细辛3g

应用:本方对于外寒内饮表实之证皆可化裁应用,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肾炎,眼科疾病等。

24、汤证:麻*杏仁甘草石膏汤(63)

病机:风热或风寒化热,邪热迫肺,肺气壅遏。

脉症:发热,口渴,咳嗽,气喘,脉浮数或洪大滑数。

治法:疏表宣肺,平喘散热。

处方:麻*3g杏仁6g炙甘草3g石膏30g

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系热证的辛凉重剂,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咽喉炎,慢性鼻炎,荨麻疹等。

此外,有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用本方治疗痔疮取得疗效。

25、汤证:麻*连翘赤小豆汤()

病机:寒邪外束,湿热内蕴,表实发*。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心烦,身目俱*,脉浮弦或浮数,弦数。

治法: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处方:麻*2g连翘9g杏仁6g赤小豆30g大枣4枚生梓白皮6g(可用桑白皮代之)生姜6g炙甘草6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发*兼表实证者。于临床凡内有湿热外有表证,皆可化裁应用,如疮*内攻,肝炎初起,急性肾炎,荨麻疹等。

26、汤证:麻*附子细辛汤()

病机: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

脉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身疼,脉沉或沉细。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麻*3g细辛3g炮附子4.5g

应用:本方又治风冷头痛,寒痰。

27、汤证:麻*附子甘草汤()

病机:素体阳虚,复感外邪。

脉症:恶寒微热,身痛无汗,四肢不温,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解表,表里兼顾。

处方:麻*3g炙甘草3g炮附子4.5g

应用:用于皮水,身体面目肿而兼阳气不足者。本方与麻*附子细辛汤主治相似但较之为轻。

28、汤证:麻*升麻汤()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和。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升麻当归知母*芩玉竹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白术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29、汤证:葛根汤(31)

病机:太阳表实证,津液不能上润,筋脉失养。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处方:葛根9g麻*4.5g桂枝4.5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4枚芍药6g

应用:本方用于伤寒表实而以项背强急为特点之证候,也可用于痢疾,麻疹初期,胃肠型感冒,肩背痛等。

30、汤证:葛根加半夏汤(33)

病机:寒邪外盛,里气不和而上逆。

脉症:发热恶寒,呕吐,脉浮大而数。

治法:解表发汗,降逆止呕。

处方:葛根9g麻*4.5g炙甘草3g芍药6g桂枝4.5g大枣4枚半夏9g生姜6g

应用:葛根汤证兼见呕吐者。

31、汤证:葛根*芩*连汤(34)

病机:表证不解,热陷阳明,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自汗而喘,下利不止,或见口于而渴,发热不恶寒,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热止利。

处方:葛根12g*芩9g*连6g炙甘草3g

应用:本方以清热为主,用于热入阳明发热下利,喘而汗出,表证解与未解不是关键。

32、汤证:大承气汤()

病机:宿食积滞与热邪搏结肠中,热伤津液,气机痞塞,大便燥结。

脉症:痞,满,燥,实,坚俱在,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或下利清水,其气秽臭,脐腹四周按之坚硬有块,脉沉实或沉迟,迟滑,数滑。

治法:峻下热积,消痞除满。

处方:大*12g(酒洗)炙厚朴12g炙枳实12g元明粉9g(冲服)

应用:本方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急性痢疾,以及精神病等。

33、汤证:小承气汤()

病机:肠中宿食积滞与热邪相搏,不得排出,气机痞塞,但大便燥坚未甚。

脉症:潮热,汗出,胸腹胀满而痛,烦躁谵语,便秘或下利,尿*面赤,舌苔*厚而干,脉滑而疾或沉而有力。治法:攻积泻热,下气消痞。

处方:大*9g(酒洗)炙厚朴4.5g炙枳实6g

应用:痞满便秘,但大便尚未至燥坚程度,或下利热甚,心下痞塞坚硬。

34、汤证:麻子仁丸()

病机:胃强热结,脾弱阴亏。

脉症:大便秘结,小便多,可见脘腹胀满,苔厚而干,脉细涩或浮涩。

治法:滋液润燥,泄热通便。

处方:麻子仁15g芍药9g炙枳实9g大*6g炙厚朴9g杏仁9g

应用:本方有成药,可用于习惯性便秘。

35、汤证:调胃承气汤

(,,)

病机:积热在肠,胃气不和,或积热与宿食结于大肠。

脉症:大便秘结,不恶寒,蒸蒸发热,汗出,心烦,或谵语,或少腹胀满,苔*而干,脉滑数。

治法:泄热和胃。

处方:大*9g(酒洗)炙甘草4.5g元明粉9g(冲服)

应用:热结便秘或大便溏,但身热腹满脉实。还可用于胃热发斑,胃热齿痛,胃热消渴,多食善饥,热发疮疡。

36、汤证:桃核承气汤()

病机:太阳表邪入腑,热与血相搏而成蓄血证。

脉症: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或有身热夜甚,头胀且痛,目赤,烦躁等症,脉沉涩或沉紧。

治法:活血化瘀泻热。

处方:桃仁9g大*9g桂枝4.5g元明粉6g(冲服)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瘀热在上的头痛,脑胀,目赤,齿龈肿痛,鼻衄,也可用于月经困难,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它如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病症有瘀热在下焦者,均可选用此方。

37、汤证:大陷胸丸()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上。

脉症:胸部硬痛,汗出,项强拘急,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治法:泻热破结,下气逐饮。

处方:大*9g葶苈子9g元明粉9g(冲服)杏仁9g

应用:本方治喘咳引肩背痛,胸痛痞闷结痛,胸胁以上有支撑感,又治胸中积水,癫狂等。

38、汤证:大陷胸汤()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下。

脉症:心下痛,按之石硬,大便秘结,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处方:大*9g元明粉9g(冲服)甘遂末1.5~3g(冲服)

应用:本方证较大陷胸丸证病位靠下,由胸胁下迫少腹满痛。临床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可见本方证。但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唯体格壮实者方可应用。

39、汤证:十枣汤()

病机:水饮停聚于胸胁脘腹。

脉症:悬饮,胸胁支满,呼吸困难,咳嗽时胁下掣痛,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干呕,气短,汗出,不恶寒,脉沉弦。

治法:攻逐水饮。

处方:大枣10枚芫花1~1.5g甘遂1~1.5g大戟1~1.5g大枣煎汤,芫花,甘遂,大戟研末,枣汤冲服。

应用:本方可治症坚积聚,大腹水肿而体格尚壮实者。

40、汤证:三物白散()

病机:表寒失解而内陷,水寒互结内实。

脉症:寒实结胸,无热证,口不渴,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治法:峻下通闭。

处方:桔梗9g巴豆1g(去皮心,炒黑,去油)贝母9g研末,合匀,每服3g,体弱者减半。

应用:本方可治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胸膈满闷,呼吸困难,手足逆冷,面青,又可治肺痈初期,痰多腥臭及喉痹。

41、汤证:抵当汤(丸)(,)

病机:太阳之邪随经入腑,热与血互结于下焦。

脉症:少腹硬结,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其人或躁狂,或喜忘,或默默不语若痴者,脉沉结,弦涩或沉弦有力。

治法:清热化瘀。

处方:水蛭15条虻虫15只(去翅足)桃仁9g大*9g或按相同比例,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一次。

应用:本方为破血逐瘀之峻剂,可冶瘀血经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病症而见此方证者。

42、汤证:大**连泻心汤()

病机:邪热内陷,壅滞中焦而作痞,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心下痞,按之濡,可见心烦,舌红,脉关上浮或滑数。

治法:泻热消痞。

处方:大*9g*连3g*芩3g

应用:本方又治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便秘,发斑,发*。

43、汤证:附子泻心汤()

病机:伤寒误治,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胃肠热壅而卫阳不固。

脉症:心下痞,恶寒,自汗出,四肢冷,脉沉细无力或细微,沉微。

治法:扶阳固表,清热消痞。

处方:大*6g*连3g*芩3g炮附子4.5g

应用:在大**连泻心汤证基础上出现汗出恶寒,四肢厥冷,又治老人食厥。

44、汤证:茵陈蒿汤()

病机:阳明郁热在里之阳*。

脉症:身*如橘子色,身无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难,腹满,目弦,烦躁,舌红苔*,脉滑数或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退*。

处方:茵陈蒿15g栀子9g大*6~9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里实之病证,如急性*疸型传染性肝炎,重症病*性肝炎,急性肝萎缩等出现本方证者。

45、汤证:小柴胡汤(96)

病机: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证。

脉症:寒热往来,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或有耳鸣,头痛,目眩,口苦,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满,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弦细,弦数或沉紧。

治法:和解表里。

处方:柴胡9g*芩6g*参6g半夏9g炙甘草4.5g生姜9g大枣4枚

应用:本方对邪陷半表半里之证疗效颇佳。临床可治体虚劳热,热病后期,渗出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肠伤寒,急性肾盂肾炎,中耳炎,疟疾,急性附件炎,产后发热,睾丸附睾炎等。

46、汤证:大柴胡汤()

病机:少阳阳明并病,少阳失和,阳明热结,中气未虚。

脉症:往来寒热,呕不止,心下痞硬,郁郁微烦,腹中实痛,大便不通,舌苔*,脉弦数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缓下热结。

处方:柴胡9g*芩6g芍药9g半夏9g生姜12g枳实6g大枣4枚大*6g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急慢性胰腺炎等。

47、汤证:柴胡加芒硝汤()

病机:少阳未解,兼阳明实热,但中气已虚,可由少阳证误下而致。

脉症:胸胁满而呕,潮热,微利热臭稀水,可见腹部痛,按之有硬块,舌干苔*,脉沉弦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兼轻下里实。

处方:柴胡4.5g*芩3g*参4.5g炙甘草3g生姜3g半夏4.5g大枣2枚元明粉6g(冲服)

应用:凡小柴胡汤证兼有大便燥结,腹中坚,潮热者即可选用此方。

48、汤证:柴胡桂枝汤()

病机:太阳未解,邪及少阳,太阳少阳合病。

脉症:往来寒热,或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口苦,苔薄,脉弦而浮数。

治法: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处方:桂枝4.5g芍药4.5g柴胡6g*芩4.5g*参4.5g炙甘草3g半夏6g大枣2枚生姜4.5g

应用:外感缠绵不愈,胃肠病,肝胆病,胰腺炎,神经官能症,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

49、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

病机:少阳受邪,冲气上逆,水气不化,内停为饮。

脉症: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间有咳嗽,咳时胁痛加剧,苔白滑,脉浮数,重按弦紧。

治法:和解散结,宣化停饮。

处方:柴胡9g桂枝4.5g干姜3g瓜蒌根9g*芩4.5g牡蛎9g炙甘草3g

应用:用于水热互结于胸胁(胸膜炎)的初期。

50、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病机:邪气散漫于表里上下,扰乱神明,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胸满烦惊,狂躁谵语,二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或见脐腹动悸,往来寒热,舌苔*厚粘腻,脉弦细而数。

治法:和解少阳,化饮安神。

处方:柴胡6g*芩3g生姜3g*参3g桂枝3g茯苓9g半夏4.5g大*4.5g煅龙骨9g煅牡蛎9g铅丹4.5g(先煎)大枣2枚

应用:用治癫痫,亦治小儿内伤食滞,外感风寒,痰热搏结中脘以致发生惊痈,食厥,热厥。

中药是如何治病的?

天人合一、取象比类

古人怎样在中药中体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让你突破临床瓶颈,抓住肯定疗效!!

大家都在看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法

方证,医者日用而不知——

看看这些推崇“方证”的名医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方集锦汉代与现代剂量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