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董氏针灸治痔疮针方医案
TUhjnbcbe - 2020/11/17 12:56:00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董氏针灸处方之

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临床表现

1.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

3.内痔分为以下4个程度。

Ⅰ度:排便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脱出肛门。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脱出肛门,排便后自动还纳。

Ⅲ度:痔脱出后需手辅助还纳。

Ⅳ度:痔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

其中,Ⅱ度以上的内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可出现疼痛不适、瘙痒,其中瘙痒常由于痔脱出时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后三度多成混合痔。

痔疮处方

临床上全部单侧取穴,左右交替。

穴位位置图医案分享

1.女,33岁。头痛十多年。

针刺:灵骨,大白,重魁,三顶,手六,通肾,通胃,通背,通关,通山,通天,四花,足三火,三重。

6次之后痔疮消失,10次,*色脸蛋变红润,头痛好转。

.男,痔疮,每次饮酒或进食辛辣而发作,服药不见效。

针刺:三其,手解,肠腑,四花,门金,断红,水曲,六完。

三次血止住,两周观察为发。

3.痔疮再犯,无法走路,准备手术。

针刺:三其,委中放血。

当时不痛,可以走路散步。

4.痔疮,大便不规律。

针刺:三其,百会艾灸。

当时痔核缩回,减轻疼痛,三天后,不再犯病。

5.痔疮多年,手术三次均不成功。一严重便秘发作。

针刺:三其,门金,腕顺,肩灵六穴,次有效,但不显著。后改方子为:三其,门金,腕顺,腰灵,重子,重仙。

一次明显好转。

6.女33岁。十多年头痛,痔疮多年。

针刺:灵大魁,三顶,手六通肾通胃通背,通关通山通天,四花,足三火,三重。

每次扎针后都有好转,扎完六次痔疮痊愈,十次*色的脸也变红,头痛好转。

7.40岁,痔疮前做过手术,酒后病犯。

针刺:三其,腕顺,肠门,手解,四花,门金牵引。四花扎上去气感强的针的弯了,受不了又拔出来扎上。

次日痊愈。

8.痔疮。

针刺:三其,腕顺,手解,四花,门金。

一般一两次凑效。

9.痔疮出血伴有腰痛。

针刺:三其,腰灵,腕顺,中关,制污,止涎,四花,门金。

次痊愈。

10.女,45岁。皮疹,腰痛,痔疮,乳腺增生,趴着睡觉。

针刺:灵骨,大白,腕顺,三其,腰灵,手三火,心灵,大椎、分枝上中下刺血,皮疹刺血拔罐刮痧。

理疗15天痊愈。

以上就是今天董氏针灸处方之所分享的內容。

轉載請註明出處,盗版必究!

转载于林正泰-董氏针灸

董氏奇穴-陈文广

董氏奇穴,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董氏奇穴刺络疗法常用三棱针治疗,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倾刻,其效果令人不可思议!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

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左边的偏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网友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右边的偏头痛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1、淤血头痛

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1、酒后头痛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P.S.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大道至简!

本文摘自图书馆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积了50年,这是我一生用针的心血结晶

年贺普医院以来,医院每天排队挂号的病人无数,大夫们没法像从前那样大量用针了,扎针的时间非常有限。

这样就逼迫着针灸大夫要讲究效率和效果。一个严峻的考验摆在针灸大夫面前:要简化、精化传统群针疗法。

只有对病人的病情洞察清楚,有的放矢地精挑一两个关键穴位下针,方可手到擒来,马上缓解病人的痛苦。怎么才能精、准,这是大学问。

《一针一得》就是在寻找精、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它的宗旨是选穴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精,贺普仁为此花了70年!

1

第一秘

1、摇头(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

、失音:针孔最,腕上七寸。

3、腰痛:合谷。

4、肢肿:温溜。

5、月水不调:曲池。

6、目视昏昏:灸五里。

7、胸中瘀血:巨骨。

8、气硕(颓):天鼎。

9、目痛不闭:大迎。

10、噎病:乳根。

11、心烦:太乙,或针强间。

1、舌强:滑肉门,或针中冲,或针风府。

13、心悬:外陵。

14、吐血不愈:取气冲,三棱针去血,立愈。

15、喉闭: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虚。

16、腹坚大:冲阳。

17、面目浮肿水病:陷谷。

18、唇裂:厉兑。

19、慢惊风:针隐白。

0、*疸:商丘。

1、癥瘕:地机。

、四肢强硬:大横。

3、喉中作声(中风痰厥之症):针天溪。

4、项难回顾:少海。

5、遗尿:少府。

6、阴痛:少府。

7、偏坠:少府。

8、手足麻木:肩贞。

9、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痔漏:天窗。

31、眼动:颧髎或承泣。

3、翻胃:胃俞或针上脘。

33、津液少:小肠俞。

34、赤白痢:中膂俞。

35、身热怠惰:阳纲。

36、恶血泄注:殷门。

37、大便坚:浮郄。

38、身战不耐久立:金门。

39、身后侧痛:京骨。

40、阴痒:然谷或蠡沟。

41、手足冷:太溪。

4、经闭:水泉。

43、近视:水泉。

44、腹胀如鼓:复溜。

45、五种水病(心、肝、脾、肺、肾):复溜。

46、吐舌:筑宾。

47、舌纵涎下:阴谷。

48、阴缩:大赫。

49、心恍:通谷。

50、唾多:彧中。

51、神气不足:郄门。

5、掌中热:中冲。

53、身如火:中冲。

54、口干:关冲。

55、产后血晕:支沟。

56、嗜卧: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7、四肢不欲摇动: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8、肩臂痛不能举:清冷渊。

59、瘿瘤:臑会。

60、风寒吐沫:丝竹空。

61、唇强:耳门。

6、喘息:承灵。

63、吞酸:辄筋。

64、语言不正:日月。

65、四肢不收:日月。

66、百节(肢)酸痛:阳辅。

67、*犬伤:外丘。

68、各处气伤:足临泣。

69、诸疮*:窍阴。

70、不孕:灸阴廉。

71、腹肿如鼓:章门,或针水分。

7、难产:关元。

73、一切出血:阴交,或针刺长强。

74、舌缩:廉泉。

75、噎水浆不下:璇玑。

76、房劳:长强。

77、小儿惊悸:身柱。

78、身瘦:至阳。

79、水谷不化:悬枢。

80、舌急不语:哑门。

81、恍惚不乐:陶道。

第二秘

1、感冒发烧:大椎放血。严重的,1~7节逐节放血,效果更佳。

、寒战:针后溪。

3、饮食无味:灸食关三壮(穴在建里旁1.5寸处)。

4、雷诺氏病:灸肾俞各一寸处。

5、手颤病:灸关元壮。

6、口腔溃疡:地仓。慢性的针照海。

7、水臌:偏历。

8、喘息:肺经压痛点。

9、血淋:三阴交。

10、断奶:光明。

11、子宫肌瘤:灸痞根。

1、小儿疳积:针四缝。

13、小儿腹泄:针曲池。

14、串腰龙:龙眼放血。

15、各种疔疮:针身柱或天宗放血。

16、发际疮:大椎或委中放血。

17、唇风(疮):针合谷,用烧山火手法。

18、鹅掌风:针劳宫,痒甚加刺大陵。

19、雀斑:针合谷,用烧山火手法。

0、白癜风:灸侠白。

1、肛门瘙痒:针公孙。

、痔疮:灸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处,或刺龈交出血。

3、阑尾炎:针阑尾点(急性),或灸肘尖(慢性)。

4、痢疾:针曲池。

5、湿疹:针曲池。

6、瘰疬:针曲池透臂臑,或针肘尖。

7、乳腺炎:针足临泣。

8、乳胀:温灸鱼际。

9、鼻衄:针上星,或少商放血。

30、崩漏:针或灸隐白。

31、癔病:双内关同时进针。

3、癫痫:长强周围放血。

33、阳痿:大赫或环跳。

34、疟疾:针大椎,可放血,并可合并拨火罐。

35、痔漏:针阳溪。

36、肛裂:针孔最。

37、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

38、身体反折:肝俞。

39、目戴上:丝竹空。

40、过经不解:期门。

41、咳嗽饮水:太渊。

4、引两胁痛:肝俞。

43、引尻痛:鱼际。

44、呕脓:膻中。

45、呕逆:大陵。

46、呕哕:太渊。

47、喘呕欠伸:经渠。

48、数欠而喘:太渊。

49、胁下积气:期门。

50、小腹胀痛:气海。

51、胀而胃痛:膈俞。

5、腹寒不食:灸阴陵泉。

53、心痛食不化:中脘。

54、烦渴心热:曲泽。

55、心烦怔忡:鱼际。

56、烦闷:腕骨。

57、虚烦口干:肺俞。

58、懈惰:照海。

59、嗜卧不言:膈俞。

60、支满不食:肺俞。

61、振寒不食:冲阳。

6、胃热不食:下廉。

63、胃热:悬钟。

64、胃寒有痰:膈俞。

65、脾病溏泄:三阴交。

66、胆虚呃逆热上气:气海。

67、狂言不乐:大陵。

68、多言:百会。

69、目妄视:风府。

70、暴惊:下廉。

71、见*:阳溪。

7、魇梦:商丘。

73、疟:腰俞。

74、头痛:腕骨。

75、心烦:神门。

76、痿厥:丘墟。

77、暴泄:隐白。

78、洞泄:肾俞。

79、泄泻不止:神阙。

80、肠风:灸尾闾骨尽处百壮。

81、脱肛:灸百会,或尾闾七壮。

3

第三秘

1、转胞不溺淋涩:关元。

、风动如虫行:迎香。

3、眉棱痛:肝俞。

4、毛发焦脱:下廉。

5、鼓颔:少商。

6、咽外肿:液门。

7、咽食不下:灸膻中。

8、喉痛:风府。

9、目风赤烂:阳谷。

10、倒睫:丝竹空。

11、目急痛:三间。

1、鼻有息肉:迎香或火针点刺息肉处长效佳。

13、唇干有涎:下廉。

14、舌干涎出:复溜。

15、唇动如虫行:水沟。

16、唇肿:迎香。

17、舌*:鱼际。

18、齿寒:少海。

19、齿痛:商阳。

0、不能嚼物:角孙。

1、腰背佝偻:风池、肺俞。

、背拘急:经渠。

3、脊强浑身痛不能转侧:哑门。

4、臂腕骨痛:阳谷。

5、手腕动摇:曲泽。

6、手腕无力:列缺。

7、两腿如冰:阴市。

8、鹤膝历节风肿:风市。

9、腰痛不能久立:附阳。

30、腿膝胫酸重:附阳。

31、四肢不举:附阳。

3、腰痛不能举:灸仆参三壮。

33、腰重痛:灸阴谷、委中、阳交三壮,吹火泄法。

34、脚转筋:灸踝上一壮,外灸内,内灸外。或灸承山二七壮。

35、月经过时不止:隐白。

36、产后诸病:期门。

37、乳肿痛:足临泣。

38、横生手先出:灸右至阴三壮,火炷如小麦粒,直接灸。

39、欲断产:灸足右内踝上一寸处及合谷。

40、不时漏下:三阴交。

41、月水不调,周结成块:针间使。

4、小儿卒疝:太冲。

43、小儿角弓反张:百会。

44、小儿泄痢:灸神阙。

45、小儿秋深冷痢:灸脐下三寸。

46、小儿吐乳:灸中庭。

47、小儿口臭:灸劳宫。

48、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

49、溺水死者:灸脐中。

50、狂犬咬伤:灸咬处疮上。

51、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隔蒜灸)。

5、疡肿振寒:少海。

53、风疹:环跳(补法)。

54、暴痒:蠡沟(补法)。

55、身瘦不能食:灸大肠俞7壮。

56、不嗜食:刺然谷,多见血,使人饥。

57、身瘾疹:伏兔。

58、乏气:灸第五椎下随手壮。

59、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50壮。

60、腹皮痛:鸠尾。

61、瘙痒:鸠尾。

6、鹅掌风:劳宫。

63、足外皮痛:足临泣。

64、偏枯:大巨。

65、疮*久不合:灸合谷七壮。七次为一疗程。

66、头痛如破:命门。

67、身热如火,汗不出:命门。

68、目不得闭:大迎。

69、肩背颈项痛:涌泉。

70、身肿身重:关门。

71、大便血不止:劳宫,灸三壮。

7、皮肤干燥:灸曲池三壮。

73、痂疥:灸大陵二壮。

74、不知味:针气户。

75、噎食反胃:灸乳下一寸处,以差为度。

76、脐风:然谷。

77、鼻痛:脑空。

78、恶犬伤*不出:外丘。

79、寒栗重衣不得温:阳白。

80、吐舌:筑宾。

81、舌纵:阴谷。

4

第四秘

1、口干:针阳池。(针章门亦可)

、鼻窦头痛(即鼻窦炎):(实证)针飞扬。

3、心痛如刺:针然谷。

4、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

5、大眥痛:针至阴。

6、腰痛不可屈伸,痛如折:针束骨。

7、身后侧痛:针京骨。(内容重复)

8、心下痛气攻腰胁:针肓门。

9、浑身骨节痛:针*门。灸之效更佳。

10、臑内廉痛:针譩嘻。

11、关节不利,浑身疼痛:针膈关。

1、腰髋痛不得久卧:针白环俞。

13、经行腰腿痛:针合阳。

14、妇人阴内湿痒疼痛:针膀胱俞。

15、腰痛疲漏:针气海俞。

16、脊间心后痛:针中渚。

17、两耳珠痛:颔厌。

18、足下热:针中都。

19、善摇头:针京骨。

0、头痛如破:命门。

1、肩髃痛:针二间。

、眼痛:针下廉。

3、腰髋坚痛:针石门。

4、腰胯痛:针伏兔。

5、侠脊膂而痛:针尺泽。

6、膝痛不可屈伸:针大杼。

7、膝胫肿痛:穴巨。

8、肩背强急酸痛:穴水道。

9、膝膑肿痛:穴厉兑。

30、小便热痛:列缺。

31、肩背痛:听宫。

3、肘中痛:冲阳。

33、肩背痛:中渚。

34、正头痛:中脘。

35、偏头痛:肓俞。

36、足心痛:针昆仑。

37、脚气症:针肩井。

38、肩背酸痛:中渚。

39、肘挛症:尺泽。

40、手臂痛:针肩髃。

41、手腕无力:针列缺。(内容重复)

4、手腕摇动:针曲泽。

43、眉棱骨痛:肝俞。(内容重复)

44、头痛项强重不能举:承浆、风府。脊背反折不能回顾:承浆、风府。

45、足寒如冰症:肾俞。

46、膝痛:风府。

47、转筋:灸承山七壮。

48、面肿:水分(灸,禁针)。

49、唇肿症:迎香。

50、唇干:三间。

51、口腔溃疡:针劳宫、照海。

5、鼻流清涕:灸百会。

53、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

54、秋寒冷痢:灸石门、关元。

55、卒腹痛:青皮灸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半处三壮。

56、战栗:针鱼际二分深。

57、月经不调,固结成块:间使。

58、月经时漏下:三阴交。

59、堕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针后如觉闷乱急补足三里。

60、产后恶露不止:气海、关元。

61、白虎历节风:针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间。

6、哭笑:百会、人中。

63、目妄视:风府。(内容重复)

64、见*:阳溪。(内容重复)

65、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

66、小儿吐乳:灸中庭。

67、小儿囟门不合:灸脐上下五分处,直接灸三壮。

68、小儿牙口蚀烂:针承浆。

69、小儿口舌疮臭气冲人:灸劳宫一壮即可。

70、小儿偏坠单侧睾丸肿大:灸关元、大敦三壮。

71、吐食反胃:先针下脘,后针足三里。

7、哮吼灸法:用线一根套颈上,至鸠尾尖上截断,转向后脊骨上线头尽

处是穴,灸七壮。

73、中风失语:针鱼际。

74、偏头风:鸠尾。

75、中风:灸神阙百壮。

76、水谷不化、下利:针悬枢。

77、气喘难卧:灸灵台。

78、张口不合:灸神道七十七壮。

79、堕胎:关元,如不落,再补昆仑,立下。

80、口干:章门。阳池亦可。(内容重复)

81、妇人不孕:灸阴廉五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一定记得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

一、尺泽

1.急性胃肠炎:在尺泽附近的静脉放血。方法:暴露肘窝静脉,用碘酒消*,再用酒精脱碘后,令患者掌心向上握拳,医者用掌由患者腕部向肘推3~5次,最后一次手要停在距静脉三横指处。捏紧前臂,使静脉怒张,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缓慢刺入,以穿透管壁为限,再缓慢出针、血即流出,腹痛、恶心立止,操作完毕,患者屈肘止血。

.膝关节病:直刺,有适当针感时,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膝关节;也可针完起针后叫患者活动膝关节。

二、孔最

1.外感时可发汗(用远红外线照射该穴7~8分钟),或针刺捻转使周身微热。

.鼻衄:直刺0.3~0.5寸,针感酸胀至鼻衄止。

三、列缺

1.阴茎、睾丸、尿道病:弹拨或用针斜刺,使针感向肘方向传导。

.慢性咽炎:配照海穴(针列缺时,针斜向肘,使局部酸胀,针照海要直刺0.3~0.5寸,使局部酸胀、每隔5分钟捻针1次)

四、太渊

1.膈肌痉挛(呃逆):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使局部酸胀。

.脉管堵塞:针法同上。

五、鱼际

1.支气管哮喘:用1寸针向掌心方向刺入0.3~0.5寸,使局部酸胀,哮喘会迅速平复,肺部哮鸣音消失,体表压痛消失。

.岔气:针法同上。

六、少商

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消*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外感身疼无汗:用0.5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七、合谷

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

八、手三里

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之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九、曲池

1.降血压(1、期效果较好):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数次,患者当即头脑清爽出针。

.上肢要穴,可治半身不遂,肩周炎: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每过5分钟行针1次;或针曲池穴得气后起针,叫患者活动。

3.丘疹及面部痤疮: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常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效更佳。

十、内迎香

治红眼病。取穴:在鼻孔内上方的鼻中隔处。针法:清洁鼻孔,用三棱针由鼻孔的外下方向内上方刺入,有阻力时即出针,血即流出。

十一、四白

治近视眼:用1.5寸针先直刺入皮下,再将针身放平,沿皮向内眼角方向刺,有酸胀感时加大捻转力度,使眼流泪时出针。

十二、地仓

1.夜眠流口水:向颊车方向斜刺,得气后出针。

.面瘫:向颊车方向用寸针平刺,使局部酸胀。

十三、颊车

治面瘫:向地仓方向平刺,使面部酸胀。

十四、天枢

胃肠病主要穴:直刺,使酸胀感向下放散,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

十五、水道

左侧水道穴治便秘:直刺使针下酸胀,留针30分钟,或强刺后出针。

十六、梁丘

治急性胃疼。急性胃疼时,此处多敏感,有压痛,针之胃疼可止。针感:局部酸胀。

十七、足三里

1.胃痛和泄泻:直刺以得气后强刺激,让患者深呼吸。

.膝关节痛:直刺1~1.5寸,使电麻感至足。

3.鼻孔干燥:艾条灸0~30分钟。

4.贫血:直刺,得气后强刺激出针

十八、条口

治肩周炎。患者此处常有敏感压痛,用寸针直刺,得气后边捻转边叫患者活动肩部。

十九、陷谷

治上眼肌无力,睁眼困难。直刺0.3~0.5寸,出现针感后捻转,眼肌即可增强。

二十、隐白

治功能性子宫性出血。用1寸针向上斜刺,使出现刺痛感,留针0~30分钟

二十一、公孙

常配内关穴治疗胃脘堵闷,不思饮食,急性胃疼及脐周病。方法:先针左内关得气后捻针使针感向上传至胸至胃,再针右公孙,得气后捻针使针感上传至胃,然后内关,公孙同时捻转后出针。

二十二、三阴交

1.胁下痛:直刺1.寸,使局部酸胀,胁下痛可止。

.痛经:在三阴交穴或以下有敏感压痛点,即针此痛点,提插捻转,腹痛缓解。留针30分钟,5分钟捻针1次。

3.两足感觉迟顿:向后斜刺1.3寸左右,使电麻感至足。

4.阳痿:直针刺人,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捻转1次。

5.舌硬、活动不灵活:直刺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舌体。

6.带下病: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二十三、地机

治急性胃肠炎。患者此穴有敏感压痛。直刺,得气后强刺激,留针30分钟,5分钟捻转1次。

二十四、极泉

治胸闷,气短,心悸,悲愁不乐,半身不遂之手握不开。方法:弹拨,使电麻感至手,边弹拨边叫患者深呼吸。

二十五、神门

镇静安神,治失眠。直刺0.3~0.5寸,使局部酸胀,留针30分钟。

二十六、少府

治阴道瘙痒:直刺约0.3寸,得气后强刺激出针。

二十七、后溪

1.对侧肩背,腰骶疼(因受寒引起的疗效更好)。方法:患者微握拳,暴露穴位,用1.5寸针直刺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努针,使周身发热,出针,活动肢体。

.半身不遂之手握不开,针入后强刺激,大多患者手即伸开,或变软。

3.仰卧时手、足不自觉乱动:直刺强刺激,不留针。

4.落枕:直刺入后,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颈部。

二十八、养老

治急性腰扭伤。针刺方向朝肘,边提插捻转边叫患者活动腰部。

二十九、天宗

治急性乳腺炎。可针可灸,亦可点刺放血后拔罐。

三十、睛明

治各种眼病(目赤肿病,胬肉攀睛,迎风流泪,内眼角痒痛,夜盲,色盲,近视,远视);眼底病宜深刺(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针法:将眼球向外侧推,暴露穴位,直针快人,不提插,宜快速捻转,针感使整个眼球发胀,如进针过程中,出现了刺痛,这是刺到了血管壁,不宜再进,应改换方向,起针时用棉球按压针孔数分钟。注意:针时患者不得转动眼球。

三十一、攒竹

1.呃逆:指压由轻到重,至呃逆停止。

.眉棱骨痛:先用1.5寸针直刺入皮下,将针放倒,向眉梢方向平刺1.3寸,用手压住针体,大幅度强刺激至疼痛缓解起针。

三十二、通天

治鼻塞不通,鼻息肉。此处常有敏感压痛,用3寸8号针斜向前额方向,刺入.5寸,强刺激,大多数鼻塞可通,留针30~50分钟,每隔5分钟捻针1次,巩固疗效。

三十三、玉枕

治脚癣,脚烂足背肿起。用1寸针向下刺,得气后通脉冲电30~40分钟。

三十四、大杼

1.颈椎病:直刺0.3~0.5寸,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努针,保持针感,活动颈部。

.膝关节痛,骨痛:针法同上。

三十五、肺俞

1.面部痤疮:点刺放血后,拔罐0分钟。

.肺炎:肺炎病人此穴下常有圆形结节、压痛。

三十六、厥阴俞

治牙痛。常规针刺无效时,有时会在厥阴俞附近出现敏感压痛,针之牙痛可止。

三十七、膈俞

治急性胃痛。按摩推法:患者俯卧,医者用大小鱼际由患者的膈俞穴往下推,边推边按压,往返数次,至胃痛止。

三十八、肾俞

治腿痛、腿沉不能盘。直刺1~1.寸,使局部酸胀。

三十九、大肠俞

治荨麻疹。用寸针直刺1.5~1.8寸,提插捻转使局部酸胀后,留针30~40分钟。

四十、小肠俞

治膝关节痛。用3寸毫针直刺~.3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并叫患者屈小腿数次后起针。

四十一、委中

1.腰痛:慢性腰痛,针宜直刺到胫神经,使电麻感至脚;急性腰痛,委中穴点刺放血后拔火罐。

.面部痤疮:委中点刺放血后拔火罐0分钟。

四十二、秩边

1.小腹及胃部胀气,前阴痛,后阴痛,阳痿,二便闭,月经至期不下,二便失禁,泌尿系感染。方法:(1)治小腹及胃部胀气时针尖宜朝向小腹,至小腹发胀时,用拇指向前捻针,使肌纤维缠住针体,用力抖动针体,使腹胀缓解或消失。()治前阴病变时,针尖宜向前阴方向刺入,使前阴有抽紧感;治后阴痛时针尖宜向肛门方向刺入,使肛门有抽紧感。

.下肢疾患:宜用长针直刺,使电麻感至足。

四十三、下承山

治坐骨神经痛,腰不能下弯。取穴:在承山穴下约三横指处。针法:用1寸针,刺入皮下即用雀啄术,边捣针边使患腿高抬;或边捣针边让患者弯腰。

四十四、束骨

治肩胛内缘痛,肛门手术后疼痛,周身肿胀。针法:用1寸针垂直刺入0.8寸,捻转使局部酸胀。

四十五、至阴

1.前额痛连及眼痛:用1寸针向上斜刺0.3寸,捻转强刺激。

.矫正胎位:用灸法,7个月的孕妇疗效更好。每次灸0~30分钟,灸完后,膝胸位10分钟。

四十六、涌泉

1.头顶痛:患者俯卧,用1寸针直刺入0.3~0.4寸,得气后捻针,强刺激。

.呕吐:男用左涌泉,女用右涌泉,针法同上。

四十七、太溪

治近视眼。1寸针直刺,使电麻感传至足心。

四十八、照海

1.利小便,用于小便不通:直刺0.3~0.5寸,得气后捻转强刺激。

.便秘:配支沟穴,针法:照海穴直刺0.4寸捻转使局部酸胀,支沟穴直刺0.8寸,捻转使局部酸胀,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针1次。

四十九、复溜

可止汗,配合谷穴治疗(见合谷条)。

五十、内关

1.急性胃疼:直刺使有酸胀感,并让患者深呼吸。

.哮喘:针法同上。

3.心痛心悸,心律不齐:针法直刺,使穴下有酸胀感。

4.因情志变化引起的疼痛。针法:直刺0.3寸,深呼吸。

五十一、关冲

治口苦舌干,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

五十二、中渚

1.耳鸣:直刺0.3寸,捻转,留针0分钟。

.脊间心后痛(两肩胛骨内缘区域):直刺0.4寸,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肩胛骨。

五十三、四渎

偏头痛。此类病人四渎穴常有压敏反应,针之止痛。

五十四、翳风

1.牙痛:1寸针直刺0.8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

.面瘫:针同上。

五十五、角孙

治腮腺炎。用火柴点着后,吹灭火,迅即对准穴位点压,迅即离开,如此操作3~5次,使皮肤有轻微烫伤(此法为一种替代灸法)。

五十六、阳白

治周围性面瘫之闭眼困难。用1.5寸针由阳白穴向下平刺至眉棱骨,然后边提插捻转,边令患者闭眼,眼即能闭合。

五十七、风池

1.偏头痛:针尖向对侧鼻尖直刺,得气后拇指向前上方捻针努气,使针感传至头侧。

.治鼻疾(鼻塞不通,不闻香臭),眼疾(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目视不明),耳疾(耳聋,耳鸣,耳塞重听)。针法:鼻疾、眼疾针尖宜向对侧眼球刺,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捻针闭气使针感达病所;治耳疾时针尖宜向同侧眼睛方向针刺,拇指向前上捻针闭气,使针感传至眼。

3.上肢疾患(半身不遂,肩痛):针尖向对侧眼球刺,有局部酸胀感。

4.高血压:配肩井,由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刺,使局部酸胀,拇指向后上方捻动针柄,一捻一放;针肩井时针尖宜向外平刺,使肩部酸胀。

5.吞咽困难:针尖宜向咽喉部方向刺人,使局部酸胀。

五十八、肩井

治乳痛(乳腺炎)、面瘫。针尖宜向后下方斜刺,注意切勿直刺过深,以防意外。

五十九、居髎

治腰痛引起的翻身困难。患者侧卧屈腿,暴露居髎穴,用3寸针向膝方向斜刺,使局部酸胀。

六十、环跳

治下肢痛患。侧卧,屈上腿,伸下腿,暴露穴位,垂直皮肤进针,使电麻感至足。

六十一、风市

治耳暴聋,慢性耳聋。耳聋患者在风市穴上下常有敏感压痛,针时若针感沿胆经上传至耳则效佳。

六十二、阳陵泉

1.肩周炎:直刺1.3寸,使针感下传至足。

.膝关节痛、下肢不遂:针法同上。

六十三、悬钟

治落枕。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颈部。

六十四、丘墟

治胸痛。用1.5寸针向照海方向透刺,缓慢进针,捻转不提插。

六十五、太冲

治足重、步行困难。1寸针直刺0.6寸,使局部酸胀。

六十六、蠡沟

治阴道痒。针尖向上平刺、捻转,即可止痒。

六十七、关元

1.大补元气:每日针灸30~40分钟。

.阳痿,手足不利:均用艾条每日灸30~40分钟。

六十八、中极

治坐骨神经痛,痛经。用1.5寸针直刺,使局部酸胀,或向龟头传导,或向阴部传导。

六十九、至阳、灵台

治胃溃疡,急性胃痛。此二穴常有敏感压痛,先压穴位片刻,问患者胃痛是否减轻,如已减轻,再针刺,使局部酸胀,胃痛可止,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七十、大椎

1.外感高烧:先针使局部酸胀,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0分钟。

.老年初期白内障:放血拔罐。

3.畏寒症:艾条温灸每日30~40分钟。

4.癫痫:强刺激,或埋针。

七十一、哑门

1.聋哑:患者正坐伏俯,医者站于身后,找准穴位,用1.5寸针,针尖向口方向刺入,当刺到1.寸左右时,针下会产生弹性阻力,此时精神更要集中,当针下空时,患者即有电麻感传至手或足,迅即出针。

.醒神清脑:精神受刺激引起的语言障碍,神志不清,痿软乏力,针法同上。

七十二、素髎

1.小儿尿床:常规治法不效者针此穴,用1寸针,针尖向鼻中隔方向斜刺,使有酸胀感,流眼泪。

.足跟痛、青光眼:针法同上。

七十三、水沟

用于急救(突然昏倒,神志不淸)。用1寸针,捏起患者上唇、针尖向鼻中隔方向刺入,强刺激。

七十四、龈交

治急性腰痛,痔疾(肛裂疼痛,便血,内外痔)。捏起患者上唇,暴露穴位,治腰疼时用三棱针挑刺;治痔疾便血可用1.5寸针斜刺,使上唇有酸胀感。

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针灸调理*褐斑

*褐斑常发于已婚女性,尤以妇女分娩前后多见,多集中于颈部、鼻部及口周围,损害面部容颜。针灸治疗*褐斑,始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美容性疾病的重视,有关临床资料迅速增加。中医针灸在治疗*褐斑上与自己独特的方法。

中医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面尘”,清·《外科证治全书》云:“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为华”所致。其病机系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针灸治疗*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太冲、气海、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随症取穴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

除此以外还在皮损部位针刺或围刺主要是疏通局部气血。还可以随证加服六味地*丸、加味逍遥丸等。1疗程10次数每次0-30分钟开始隔天一次。

中医认为*褐斑的发生与以下病机有关:

1、情志不随,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畅,颜面失养;

3、年老精亏,肾阴亏损,导致虚火上炎,肌肤失养,肾之本色泛于颜面;

4、腠理受风以致气血不和、不能濡养颜面。

临床表现:淡褐色或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在唇周、额头、颧、颊、鼻、眼角、太阳穴等处,有的呈蝴蝶形,无自觉症状,初期有的患者有些发红而且淡淡的斑不会被发现一经发现已经长了很长时间,春、夏季加深、秋,冬季变浅。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颜面有斑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紫斑块,苔薄细,脉沉细。

、肾虚火旺:颜面有斑,有时有些黑褐色斑块,有的也伴有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质红少苔脉沉细有时数。

3、脾虚湿阻:面斑呈*褐色,纳呆脘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有时弦。

治疗*褐斑的自我调护:

1、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含维C多的食品;

、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

4、避免日光晒。

5、忌滥用化妆品。

6、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7、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0种病症的针灸取穴及操作手法精华总结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主治:感冒、流感或预防。

、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哮喘穴:鱼际。

操作:向劳宫方向刺,捻转,1寸。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4、退热穴:曲池。

操作:提插,1.5寸。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6、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7、醒脑穴:太阳。

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

主治:神志不清,昏厥。

8、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9、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10、偏瘫穴:率谷。

操作: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11、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1、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13、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14、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15、偏头痛穴:太冲。

操作:斜向足跟刺1.寸,泻法。

主治:偏头痛。

16、失眠I穴:大陵。

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

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17、失眠Ⅱ穴:风池。

主治:脑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失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18、降压穴:曲池。

操作:高血压伴高血脂可配丰隆,如肾炎引起则配三阴交。

19、胃痛穴:中脘。

操作:直刺1.5寸,捻,平法。

主治:胃脘痛、腹胀、呃逆。

0、戒烟穴:列缺。

操作:向上斜刺0.5寸,捻,加炙。

神奇穴位,快速止痛!

在人体的经络中,有一些神奇的特效穴位,按揉后能够快速治疗某些疾病。

风市穴▽一分钟治失眠

用按摩棒(或筷子)用力按压大腿外侧的风市穴一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攒竹穴▽一分钟止打嗝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按压双眉头的攒竹穴一分钟,打嗝即止。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迎香▽一分钟缓解鼻塞

按摩此穴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按摩一分钟,可缓解鼻塞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风池▽一分钟缓解头痛

按摩一分钟风池穴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角孙穴▽一分钟止咳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压双侧大脑的角孙穴一分钟,咳嗽立止。

角孙穴:位于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太阳穴▽一分钟止喘

用力按压双侧太阳穴一分钟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压双手鱼际穴、太渊穴各一分钟喘即止。

太阳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

鱼际穴: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神门▽一分钟缓解心脏病

按摩后可使心率减慢。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人迎▽一分钟降压

人迎穴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人迎穴:位于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中冲穴▽缓解心绞痛

按压左手中冲穴(中指尖)一分钟可缓解心绞痛。该穴位主治急症;心痛;小儿夜啼;舌强肿痛。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承山穴▽一分钟止腿抽筋

用力按压患侧小腿肚子后方的承山穴一分钟即止腿抽筋。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涌泉穴▽一分钟止鼻出血

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压双脚底涌泉穴一分钟,出血即止。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3交点上。

颈椎疾病正骨九法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3次。3侧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

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侧向搬正法

适用于颈椎-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挎角搬按法

适于C-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3次即可复平。

7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

侧卧推正法

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反向运动法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立于其后,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稍上),另一手扶其肩部,嘱患者头先仰,然后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头时,术者用力按住痛点,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反复1-3次,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又如,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同时可触及C5-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同样可起到作用。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氏针灸治痔疮针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