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中医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甘遂功效与作用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入药部位:块根。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总花序顶生,杯状聚伞花序。蒴果近球形。
采集保存: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甘遂,行善走泄下行,善逐水湿,作用猛烈,堪称泄水圣药。
生甘遂作用较强,*性也较大,煨甘遂泻下作用较弱,*性也较小,用醋炙后,可减缓其泻下作用和降低其*性。本品反甘草,与甘草同用则*性增强。
甘遂的功效
苦甘,寒,有*。
《本经》:味苦,寒。
《别录》:甘,大寒,有*。
《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
归肺、肾、大肠经。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泻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峻下泻水
水肿为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甘遂味苦能降泻,根药主下沉,归肺、脾、肾诸经皆与水液气化调节相关,故功专行水而为泻水除湿峻品,《珍珠囊》谓“乃泄水之圣药”。常用于水湿壅盛以致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
涤痰逐饮
水之所停,凝则为痰饮,逆则为肿胀。痰饮为患,主要责之在肺脾等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甘遂味苦性寒,降泄除热,入脾肺诸经则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本草衍义》称“专于行水,攻决为用”;《药性论》言“能去痰水”,故为涤痰逐饮之要药。
消肿散结
本品味苦而甘,性寒有*。苦能降泄燥湿,寒能清热泻火,有*则可攻*。故本品研末调敷外用,有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疮*痛胂诸证。《本草从新》曰:“有治水肿及肿*者,以甘遂末敷肿处,浓煎甘草汤服之,其肿立消。”
缓急止痛
善泄经隧水湿而通脉络;又兼甘味,更可缓解痉挛拘急。故外用贴敷患处,有缓急止痛之功,尤对痰湿阻滞经络,导致肢体麻木重着丽痛者适宜。《本草纲目》载其治“麻木疼痛,捣饼贴之”有效。
解治蛇*
本品苦寒有*,既能泻火解*,又能以*攻*。故用本品研末外敷,可治*蛇咬伤。《本草品汇精要》讲:“甘遂,解蛇*。”
甘遂的作用
泻下和利尿
甘遂能刺激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液,加速肠内容物的推进而产生泻下作用。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后,约有半数发生明显的泻下作用。提取浸膏后的残渣或甘遂的水煎剂则无泻下作用。泻下的成分可能是树脂。在泻下的同时,并有利尿功效。
免疫抑制
甘遂粗制剂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胸腺重量减轻、脾脏增大,明显抑制小鼠抗SRBS抗体的产生,明显抑制SRBS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中度抑制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和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
引产
甘遂属于滑利攻下药物。多有通气利尿下泻的作用,可通过刺激肠道及消化系统,可兴奋子宫并引起反射性的收缩,使胎儿着床不稳而引起流产、早产。
本品乙醇提取物有终止妊娠的作用,引起死胎。甘遂引产的机制可能是损害胎盘,妨害了胎仔的循环系统,使胎盘膜发生变性、坏死,并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导致流产。
(1)抗小白鼠早孕作用:选妊娠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9-10只,于妊娠第6天开始按每日厅20、15、10及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4天,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加适量乙醇)。于第l0天剖检子宫,按胚珠大小及色泽等判断其是否为正常妊娠,并计算各组妊娠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90%,实验组虽稍低,但统计上无差别。
(2)甘遂对小白鼠中期妊娠的中止作用:取妊娠第l0天小鼠于乙醚麻醉下剖检子宫,选胚胎生长正常的小鼠,缝合腹腔后继续饲养。于妊娠第l2天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药物给药次数及途径皆同上一实验。给药期间,有小部分曾发生阴道流血。于妊娠第16天处死剖检,观察胚胎生长情况。实验表明,给药组胚胎大小不整齐,色多暗红。部分胎儿死亡,色苍白而形较小。其中部分胚胎已经与宫内膜脱离且液化。死组存活胎儿身长小于1.5cm,但对照组胎儿身长≥1.5cm,给药组死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甘遂对家兔中期妊娠的影响:取雌性大白兔,体重3.1-4.0kg,与雄性兔交配后查阴道有精子者为妊娠第1天。于第l2天开始给药。给药组8只,甘遂提取液临用时以生理盐水倍稀释,按5mg/kg缓缓静脉注射。对照组两只,不给药物。对照组2只及给药组3只家兔皆于第一次给药(2-6小时)后剖检。另5只给药次数及剖检时间根据实验按排进行。结果表明,甘遂提取液对家兔中期妊娠有明显的中止作用。
(4)甘遂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正常成熟雌性大、小白鼠,妊娠7-10天及11-15天大白鼠,妊娠6-9天及9-14天小白鼠;正常雌性成熟家兔,实验前皮下注射雌二醇2ug/次/天,连续2天。动物处死后立即剖取子宫角,剪取一侧子宫角中间一段(2cm)。按Magnus法描记子宫曲线,另一侧置40℃台氏液中保存。药物每次于25ml台氏液中加入甘遂提取液加入0.2ml,无水乙醇0.2ml作对照,脑垂体后叶注射液(10u/ml)1滴;前列腺素Eug,实验结果表明,甘遂对各类动物不同生理状态(包括早孕,中期妊娠及正常者)的离体子宫的作用很不恒定,多数情况是抑制收缩或无影响;有时亦能加强收缩。但这些作用皆与乙醇引起者相似,而脑垂体后时则几乎使全部子宫皆发生收缩。实验还表明,甘遂可明显减弱前列腺素E2的子宫收缩作用。
镇痛作用
甘遂萜酯A、B对小鼠扭体法有镇痛作用,并有*性。
炮制对甘遂刺激性的影响
以醋炒、甘草制、豆腐制均可降低甘遂的刺激浓度分别为0.48、3.9、2.75、2.25μg/5μl。
其他作用
生甘遂小量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但不改变其频率,大量则抑制。
甘遂治病验方
水肿气喘用甘遂、大戟各30克,慢火炙后,共研末。每取6克,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
耳卒聋闭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麻木疼痛用甘遂60克、蓖麻子仁克、樟脑30克.共捣作饼.贴患处。
脚气肿痛甘遂15克.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12克.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
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猪肾一枚,分为七脔,入甘遂于中,以火炙之令熟。日一食,至四,五,当觉腹胁鸣,小便利。(《补缺肘后方》)
治水肿腹满:牵牛子半两(生用),甘遂(微炒)一钱。上二味粗捣筛,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煎至五分,放温细呷,不计时。(《圣济总录》二气汤)
治卒身面浮肿,上气喘息:甘遂半两(煨令微*),蒜瓣半两(煨熟,研),黑豆半两(炒热)。上药除蒜外,捣罗为末,用蒜并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木通汤下十丸,日二服。(《圣惠方》甘遂丸)
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来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且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
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之马脾风者:辰砂二钱半,轻粉半钱,甘遂一钱半(面襄煮,焙干)。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少许,上滴油一小点,抄药在上,沉下去,却以浆水灌之。(《田氏保婴集》无价散)
治风痰迷心癫痫,及妇人心风血邪:甘遂二钱,为末,以猪心取三管血,和药,入猪心内,缚定,纸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钱,分作四丸。每服-丸,将心煎汤调下,大便下恶物为效,不下再服。(《济生方》遂心丹)
治膈气哽噎:甘遂(面煨)五钱,南木香一钱,为末,壮者一钱,弱者五分,水酒调下。(《怪证奇方》)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金匮要略》大*甘遂汤)
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吐泻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两(轧细),朴硝五钱,干姜二钱,甘遂钱半(轧细药汁送服)。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仍艾灸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度。(《圣惠方》)
治小便转脬:甘遂末一钱,猪苓汤调下。(《卫生杂兴》)
治麻木疼痛:甘遂二两,蓖麻仁四两,樟脑一两。捣作饼贴之,内饮甘草(汤)。(《摘元方》万灵膏)
治消渴:甘遂半两(用麸炒透里*褐色),*连(去须)一两。上件为细末,水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候。忌甘草三日。(《杨氏家藏方》缩水丸)
治偏肿:茴香、甘遂。上二味,各等分,为末。酒调二钱,食前服之。(《儒门事亲》)
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半两,木鳖子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用药四钱,掺在内,涅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须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为妙。(《本事方》)
配甘草,“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现代药理研究,尚未就此定论,正反结果,皆有报导。况二药伍用,古有方证。《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即为二药相配之例,取其相反相成而具下水去饮,攻破利导之效。《医宗必读》讲:“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行,取其相反而立功也。”
配牵牛子逐水泄热通便。牵牛子性清降,走气遭,通三焦,泻水利尿。二药相须,则逐水通便之力大增,使水热壅实之邪由二便分消。故《圣济总录》二气汤以此二药为方,专治水肿腹满,二便不通等证。
配大*泻热逐水散结。大*气味俱厚,长于泻实热不通。二药配合,相须相使,既大增攻破散结之功,又倍添逐水泻热之效,为治水热内壅,水饮结胸等证的常用对药。
配芫花、大戟攻逐水饮。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痰癖水饮。三药合用,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隧、脏腑、胸胁等积水皆能攻逐,故《圣济总录》名此为“三圣散”。
配白芥子祛痰逐饮。白芥子辛温走散,专入肺经,善治皮里膜外及胸膈痰涎。二药合用,则能祛逐停于胸膈,肋间之痰涎水饮,相得益彰。
配朱砂逐痰定癫。朱砂专入心经,质重可镇怯,有镇心神、治惊痫之功,二药相合,善治风痰闭窍,癫痫惊狂,如《济生方》遂心丹,以二药为伍,共奏逐痰定癫之效。
配芒硝逐水破结。芒硝成寒,善能软坚散结泻热,二药伍用,能破固结,逐水饮,泻实热,对水热互结,结胸腑实之证,尤为相宜。
关于治疗腹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腹水病人,制甘遂能引起水泻,尿量也同时增多,对于顽固的肝硬化腹水或腹腔肿瘤腹水,制甘遂9g水煎服,只有部分病人大小便增多而减少腹围,部分病人不一定能使大便和尿量增多。生甘遂的作用强烈,0.5g吞服,病人即有剧烈的腹痛和水泻,能取得一时之效。对心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一般不用甘遂治疗,以免药物对心、肾的*性作用加重心肾功能衰竭。对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水辨证为脾肾两虚证者,没必要使用泻药。对于常见的浮肿和腹水,现临床大多使用西药利尿药,已经很少使用中药峻泻剂。只有在西药出现耐药失效时才会用中药利尿。
关于治疗肠梗阻
腹腔晚期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用了大*、芒硝,大便仍然不通,加甘遂为大陷胸汤,宜再加理气和胃药,如木香、厚朴、大腹皮、半夏等,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对于非肿瘤的肠梗阻,现临床大多手术治疗。手术后再以中药调理。急性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甘遂以泻下,控制炎症,并使胰液、胆汁、肠液、炎症渗出液等迅速排出体外,即保守治疗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必须在严密观察之下进行,并随时做好手术准备。
关于治疗积液
胸膜转移性癌症,有顽固的胸腔积液;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滑囊积液,病程时间长,曾经反复穿刺,滑膜增厚,积液很难吸收。对这些用了蠲饮的中药治疗无效,才可以考虑使用峻泻药,如甘遂、商陆等,内服和外敷可同时进行。在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复方白芥子泥外敷药中,有少量制甘遂,用以增效。
甘遂的副作用
甘遂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植物,其*性为全株有*,根*性较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过量出现腹痛、下泻、呕吐、脱水、严重时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小鼠口服1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数动物有明显腹泻,生甘遂作用强,*性也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热水提取物有剧泻作用。
甘遂的*理作用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强,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
甘遂中*的潜伏期为0.5~2小时,中*表现为:腹痛、峻泻、里急后重,或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呕心、剧烈呕吐,脱水,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有*。
*理试验
LD50:本品醇浸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g/kg。甘遂萜酯A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0mg/kg。
病理损害:本品每天10mg/mg兔静注连续一周后,检查心、肝、肾有中*性病理改变,并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本品有胚胎*性,能引起死胎和流产,但对存活的胎仔无致畸作用,对母鼠再受孕也无影响。
临床观察
甘遂有*,属峻泻剂。制甘遂常规剂量水煎服,即能引起剧烈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反应。生甘遂末少量吞服,其反应更为强烈。对肾病患者,有可能加重肾脏病变。
宜忌配伍
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本草经集注》)。
凡气虚、阴伤、脾胃虚弱,久病形衰及孕妇等皆当忌用。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粉剂每次0.3~0.6g,最多0.9~1.5g,装入胶囊内吞服,否则易发生恶心、呕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泻下作用。现代实验已证实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前人不以甘遂入汤剂是有科学根据的。
炮制方法
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
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斤,用醋30-50斤)。
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斤,用豆腐50斤)。
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斤,用麦麸30-40斤)。
土制:先将细土炒热,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胀发*时,筛去*土即得。
《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荞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本草汇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甘遂半夏汤
甘遂3克半夏9克(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芍药15克甘草6克(炙)
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上四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以蜜毫升和药汁,煎取毫升,顿服之。
甘遂半夏汤的运用思路
甘遂半夏汤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续坚满,药用相反效果高。
运用甘遂半夏汤主治病证,因方中既用甘遂又用甘草,所以临证应当权衡病变证机而谨慎用之。
大肠饮结证:下利胶结不畅,虽利后反觉舒服,但心下仍坚满,按之似有物,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甘遂半夏汤,以主治大肠饮结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胸中水结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浊饮内生,热饮相搏,以此而演变为大肠饮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利下胶结不爽,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舌质淡,苔滑,脉紧或弦为用方审证要点。
肠结核,肠粘连,骨结核,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症,慢性肠炎等。
合理运用甘遂半夏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甘遂半夏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甘遂半夏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肾积水,慢性肾炎等。
攻逐水饮,洁净肠腑。
具有强心利尿、促进肠胃蠕动、抗菌、抗炎、抗病*、抗结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制作方法
甘遂大者,三枚(5g)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8g)芍药五枚(15g)甘草炙,如指大一枚(3g)
随证加减用药:若大便不畅者,加大*、芒硝,以泻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莱菔子,以通阳下气;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泽泻,以渗利水湿等。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服八合。顿服之。(现代研究甘遂主要成分难溶于水,故可煮余药,冲服甘遂末。)
水饮下注,胶结不解,则下利胶结不畅;水饮壅滞,浊气不降,则利后心下坚满不除,或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水饮逆乱肠间,则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均为大肠饮结之征。其治当攻逐水饮,洁净肠腑。
方中甘遂降逆,攻逐饮邪,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半夏醒脾燥湿,化饮降逆,宣畅气机。芍药补血益阴缓急。甘草益气和中。蜜性甘缓,益气和中,缓和甘遂与甘草之相反,并调和诸药。
脾胃虚弱证,慎用本方。
1.马齿苋功效与作用
2.雪莲花功效与作用
3.茴香根功效与作用
4.*精功效与作用
5.茉莉花功效与作用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
需要各种野生草药、中药材、可加百草中医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