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深潜三百米探海一大步组图
TUhjnbcbe - 2020/6/22 13:09:00

深潜三百米 探海一大步(组图)


">


潜水员进舱。新华社发


“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下潜实际深度达到3135米!”昨日,从南中国海传来喜讯,搭载着胡建、管猛、董猛三位潜水员的潜水钟,顺利从南海海底返回到工作母船“深潜号”,标志着中国由此具备了人工潜入300米深海底进行“龙宫”探宝的能力。昨晚,本报专访了“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江苏海门籍的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


据介绍,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2012年8月6日建造竣工交付给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其总长1257米,满载排水量为15864吨,配有现代化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航行作业于无限航区,能在复杂海况下不用锚泊自动将船定位在指定水面,定位精度达到30厘米。“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可达水下300米,是亚洲领先、世界一流深潜水支持船。


崔维成告诉,饱和潜水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条件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较之于空气潜水,饱和潜水员可以在更深的大海深处进行潜水作业,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饱和潜水时人体直接暴露于较深的海洋环境中,技术难点在于潜水员下潜时不断增大和上浮过程中不断降低的海水压力,对人体血管造成巨大冲击。


“下潜到300米深时,人体要承受30个大气压,相当于在指甲盖那么大的范围内,托举起一只沉重的铅球。”崔维成说,在几十米的水下,人呼吸压缩后的普通空气就行。但随着深度增大,水下呼吸普通空气,其中的氮气在高压下易引发“氮麻醉”,而且呼吸阻力也随水压增大。这时只能呼吸氦等惰性气体和氧的混合气体来进行更深的潜水作业。而惰性气体吸入后会融进人体血液,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这就决定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间越长,上浮减压的过程就越长,潜水作业效率将大大降低。如果不按规程进行减压,溶解在体内的惰性气体将在潜水员的关节或身体组织中形成气泡,会造成严重的减压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这需要科学家在实验室内不断摸索海水压力的变化和人体之间的平衡规律,最终由潜水员融会贯通付诸海下实施。”


“蛟龙号”已经完成水下7000米深潜,由崔维成领衔的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向11000米深潜器发起挑战。有了“蛟龙号”这样的深潜器,为何还要进行人工深潜?


崔维成介绍,海面下6000米-11000米被称为深渊,此区间堪称海洋世界中最神秘的“无人区”,与6000米以上海区生物有明显不同,被认为是海洋科学的最前沿。要潜入这样深度的海底,不依靠机器,人类是无法到达的。“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并开展作业,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底的作业能力。


“而与深潜器相比,饱和潜水作业更适合浅海作业,其成本较低也更灵活方便。”崔维成说,作为唯一一种可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开展水下作业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已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事和民用领域。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饱和潜水技术研究,英、美、瑞士、法、德、日本、俄罗斯等国已突破400米深度。目前,国际上饱和潜水的纪录由法国潜水员保持,潜水深度已达近700米。去年,上海海洋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突破了481米深饱和潜水。


“深潜号”的建造完工及此次300米深潜,将大大提升应对大深度、大吨位应急打捞、大面积溢油及其它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更好地为国家深水救援打捞及海洋事业发展服务。“我国大部分潜艇的深度都在300米左右,你说咱们实现300米人工深潜是不是很有意义?”崔维成笑言。 本报 吴红梅


相关报道详见A3版


更多精彩


私人会所 qingsongso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潜三百米探海一大步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