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年人腹痛要警惕缺血性肠病
TUhjnbcbe - 2024/5/15 16:55:00

腹痛俗称“肚子疼”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腹痛是许多疾病的信号,也是促使人们就医的重要原因。虽然大部分腹痛可以自行缓解,但在某些情况下,腹痛需要急诊处置,特别是老年人出现腹痛时,要警惕缺血性肠病可能,否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可以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缺血性肠病

大家都知道,脑缺血可以引起脑梗塞,心肌缺血可以引起心肌梗塞,肠道缺血也可以引起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就是由各种原因诱发的肠道血流灌注不足,或者血液回流障碍,而导致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出现肠管破裂、坏死、大出血,进而出现腹膜炎、休克,引起生命风险。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人们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缺血性肠病诊断率明显增多。

缺血性肠病原因是什么

人体的肠道和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肺脏等一样,也必须靠血液来供应氧气与养料,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修复损害,这种供给应该是充分的,能和生理活动要求相匹配。如果供应肠道的动脉,主要是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时,就可以导致缺血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血管狭窄的常见原因,而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心房纤颤以及外伤骨折、长期卧床,都可发生栓子脱落,堵塞动脉血管。静脉感染、肿瘤浸润压迫、某些血液病和胰腺炎、胰腺癌的高凝集状态、口服避孕药等,都可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血流不畅通,同样也会造成肠道缺血后果。

缺血性肠病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缺血发生的原因、范围、严重程度,特别是发生的快慢等因素。根据病因可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三种类型。

急性肠系膜缺血:可表现为典型三联征,即剧烈急腹痛、器质性心脏病和胃肠道排空障碍。特点是腹痛剧烈,但早期无明显检查异常,可伴有频繁呕吐和腹泻,甚至血便。

慢性肠系膜缺血: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疼痛部位不明确,阵发性加重,多数发病于餐后半小时内,蹲坐或卧坐腹痛可自行缓解。经常发作会导致少食、畏食、体重减轻。

缺血性结肠炎: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突发性绞痛,轻重不一,进食后加重。腹痛时多伴有便意。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

怎么诊断缺血性肠病

如果是老年人出现腹痛,又有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病变时,就要考虑是缺血性肠病。

首先可以做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结肠镜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缺血性肠病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也可以通过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血管扩张剂及广谱抗生素等,且还要对原发病予以积极处理。目的在于尽快恢复肠道供血,避免肠道缺血性损伤,促进组织修复,防止并发症。

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肠系膜动脉血管重建术、坏死肠管切除术、静脉取栓术及动脉栓子摘除术等。

介入治疗:如果是非闭塞性肠缺血,可经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为罂粟碱,并对血管痉挛状况予以动态观察。若注药后血管痉挛改善,腹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可停止灌药。对于已有血栓形成或栓塞者,早期可通过导管灌注链激酶、尿激酶等溶栓剂,以期达到血管再通。另外,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有助于恢复动脉血流,降低复发机会。

小结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具老年人,特别是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应引起高度警惕,医院就诊,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年人腹痛要警惕缺血性肠病